瓦岗五虎

隋唐时期,也是365直播上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一时期,也衍生了不少的小说作品,讲述这个时期的英雄们在战场上如何叱咤风云。

瓦岗五虎是小说《说唐》中五个瓦岗寨起义英雄的合称,瓦岗五虎是指单雄信、王君可、王伯当、谢映登、尤俊达五人。

单雄信

人物生平

效力瓦岗

单雄信有勇力,擅长使用马槊(一说能马上用枪)。大业九年(613年),韦城翟让亡命瓦岗,聚众起义,单雄信与徐世勣前往归附,翟让在徐世勣的建议下攻取荥阳、梁郡二郡,瓦岗势力达到万余人。 同年,李密助杨玄感反隋失败,投奔瓦岗。

大业十三年(617年),翟让在王伯当与徐世勣的建议上将瓦岗之主的位置让给李密, 李密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 

同年七月,李密率军与王世充会战,双方互有胜负。此时翟让部下王儒信劝翟让夺李密之权,但翟让拒绝,李密听到这个消息后,打算除掉翟让。逢王世充率军进攻,翟让率军出战被王世充击败,李密与单雄信率领精兵前往救援翟让,打退王世充军。第二天,翟让到李密处摆宴,李密拿一张好弓给翟让,派人趁翟让看弓时将翟让砍杀。徐世勣被乱兵砍伤,单雄信无奈,向李密叩头求饶。房彦藻以单雄信轻易屈就,劝李密杀了他,但李密爱惜单雄信才能,拒绝这个建议。 李密宽慰单雄信、徐世勣等,让他们分统翟让部众。 

投降世充

唐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死隋炀帝杨广,李密接受王世充的册封,率兵与宇文化及作战。九月,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王世充率军来攻李密。李密留王伯当守金墉,率军前往偃师。 李密让单雄信领外马军,在偃师城北驻扎,王世充率军袭击单雄信营,李密派遣程咬金和裴行俨前往救援,裴行俨中流矢坠马,程咬金抱起裴行俨逃脱。 王世充打败李密,进围偃师,单雄信等人投降,徐世勣转而投奔李唐。王世充用单雄信为大将军。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一说单雄信要杀的是李元吉),徐世勣出现制止单雄信,单雄信于是退走。 

战败被杀

同年五月,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一干将领全部处死(《旧唐书》则称是李渊下旨处死单雄信 ),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单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绝。单雄信安慰徐世勣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必定会死。徐世勣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徐世勣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赴死。 

历史评价

刘昫《旧唐书》: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司马光《资治通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赵翼:伪郑单雄信,挺槊追秦王。伪汉张定边,直犯明祖航。彼皆万人敌,瞋目莫敢当。使其事真主,戮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惜哉失所依,草贼同陆梁。 

轶事典故

形象转变

唐朝时期,正史《旧唐书》里说单雄信是一员骁将,段成式《酉阳杂俎》里所载单雄信将伐枣树砍伐作为枪杆,造一重达七十斤的枪头,称为寒骨白。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

但到了元代,元杂剧中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明代《大唐秦王词话》中单雄信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做了他的驸马,然后诈病病回金墉,在王世充与李密交战之际,将李密众家眷押解回郑,胁迫众将投降王世充,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他们加赠官职,让他们以半俸闲住长随营。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单雄信又跪地求饶,形象被丑化。

晚明时期,袁于令在《隋史遗文》里将单雄信的形象扭转,并首次写出单雄信绿林首领的身份,为人侠义,扶危救弱。清代《说唐全传》及《隋唐演义》里的单雄信形象秉承了《隋史遗文》。单雄信身为绿林豪杰,劫富济贫,豪侠仗义,最后宁死不屈。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 

相关遗址

祠庙遗址

单雄信墓位于东明县城北门里西侧200米东明湖南岸。墓葬封土已不明显,据考查此墓为衣冠冢。

单雄信庙是依墓而建,始见于何时已不可靠,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东明县知县张师绎曾修缮单雄信庙, 清雍正四年(1726年),东明县知县程允仁又重修单雄信庙。据《东明县志》记载,单雄信庙后来被毁,但毁于何时却不得而知。 墓也已经被湖水淹没,后人在单雄信衣冠冢遗址上建了一座亭子。

二贤庄遗址

二贤庄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西郊湛上、暴马、蒋村之中的高岗上。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集体个人筹资兴建的第一期复原工程已基本完工。建成包括二贤中厅、东西配殿、两边厢房、古寨城楼、聚贤亭、怀远亭以及左右门房和围墙等十余项仿古建筑。连同原有旧正厅、拴马唐槐、宋代古柏古碑石刻等胜景,还有庄前广场、乐台;庄后有小桥、流水、高岗等,殿厅连云、古树参天、高墙壁立,势琚险峻。庄里有单雄信等人彩色塑像。 

文学形象

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里单雄信的形象大致是一样的。单雄信外表雄壮,武器是一杆金顶枣阳槊。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行走江湖极为仗义,(黄海冰版电视剧中被称为“义薄云天小关羽”)。李渊去太原时遭到杨广追杀,阴差阳错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单雄信因此不投唐。

秦琼遇难时单雄信多次接济秦琼,并暗中帮助秦琼让其免受牢狱之灾。杨林派十三太保押送皇岗往京城时,单雄信传令各绿林好汉前往劫取。秦琼母亲过寿时,单雄信带领王伯当等前往历城县祝寿,与秦琼、程咬金等四十六友于贾柳楼结义。后因程咬金劫皇岗事情泄漏,程咬金与尤俊达被杨林抓获,单雄信等人设计将程咬金尤俊达救出,杀出历城县决定造反。

单雄信等在徐茂公的建议下,袭取瓦岗寨作为根据地,正式揭竿起义。程咬金为大德天子,封单雄信为五虎上将之首。随朝廷得知后,派兵马抄杀了二贤庄,又派魏文通、杨林等前来征剿瓦岗,单雄信与其兄弟们奋力将其击退,还收降了裴元庆等人。

程咬金将皇位让给李密之后,李密用将士们拼命得来的玉玺换取萧妃,引起了单雄信等人的极大不满。于是单雄信孤身一人离开了瓦岗寨,去了王世充的地盘洛阳。王世充发现后立即将单雄信收到帐下,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单雄信。不久之后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人也离开瓦岗来到了洛阳,但秦琼与程咬金却不愿意为王世充效力,设计离开了洛阳。

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罗成临阵倒戈,单雄信上阵被李元霸击败。后单雄信巡视御果园时遇见了李世民,单雄信见到仇人儿子,撇下随从,与徐茂公割袍断义,孤身追杀李世民,危急时刻,尉迟恭赶来用铁鞭将单雄信打下马。

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对抗李世民,秦琼中计负伤(一说是未避免秦琼与单雄信见面,李世民将秦琼支走),李世民以罗成为兵马元帅,罗成设下埋伏锁五龙,单雄信孤身踹唐营,中计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极力为单雄信求情,并劝单雄信投降,但单雄信誓死不降,终被斩首。

后世子孙

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载:单雄信是后汉济阴太守单匡之后。生有一子单道真,为唐朝梁州司马,单道真生有三子:单思敬、单思礼、单思远。单思敬官任安东都护府都护,有子单光业;单思远官任河南尹、岐州刺史,有子单有邻、单不先。单雄信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黄巢起义,人称“黄军四杰”。

儿子

单道真,官至梁州司马。

孙子

单思敬,单道真之子,官至安东都护府都护。

单思礼,单道真之子。

单思远,单道真之子,官至河南尹、岐州刺史。

曾孙

单有邻,单思远之子,官至宣德郎、行太子校书郎。

单不先,单思远之子。

单光业,单思敬之子。

查看更多>>

王君可

人物经历

《兴唐传》:王轩(王君可)善使一把青龙刀,胯下一匹枣红马,瓦岗山五虎上将,为人仗义疏财,曾经收留过罗士信,并且与秦琼交情深厚,而且由于相貌堂堂,为绿林英雄树立了形象,多次博得对手的敬佩,就连心高气傲的罗成也一见面就和他套近乎。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论年龄,王轩(王君可)在四十六友中排名第六,所以别人都称他为王六爷。《薛仁贵征东》:唐太宗东征辽东,王君可随军出征,留在狮子口看守战船,不幸受了风寒,病逝于军中 。

王君可,据田连元《隋唐演义》中说,是河北任县大王庄人。见田连元版评书《隋唐演义》第26回。

王君可的历史原型为大唐开国将领王君廓。 

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英雄会大劫牢,反出山东,救下秦琼,攻打金堤关。

守关副将华公义被程咬金斩杀,主将华公吉要为兄弟报仇,挑战英雄会,王君可迎战,两人杀得不分胜负,最后华公吉被秦琼挑杀。靠山王杨林兵发金堤关,王君可和众兄弟一起车轮大战靠山王,老杨林险些丧命。程咬金立大魔国,封王君可为五虎上将的第二名,仅次于单雄信。王君可在大魔国和西魏阵前效命,多立战功:用“钓鱼刀”杀死了四猛之一的铁枪将来护儿,和曾经打败秦琼的花刀将魏文通两次交锋不分上下,杀死上马关副总兵大刀张义,和金刀将左天成大战二十回合略处下风,秦琼恐其有失,忙将王君可唤回。可以称得上是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

李密玉玺换萧妃,失去人心,王君可心灰意冷,回到五柳庄做自己的员外爷,从此丧失志气,只想着置办产业,教育儿子继承家当,无心建功立业。后来结识了老英雄双枪将薛英,让他传授给儿子王永安武艺。罗通扫北受困在青石山,程咬金单骑跑出,偶遇王君可和薛英。程咬金在薛英面前羞臊了王君可一顿,并且将王永安带走投奔唐营。王永安力劈八猛将,解了青石山之围,投在军中。王君可前去找儿子,被程咬金和罗通设计,留在了军中,后被封为大唐掌国公。唐太宗东征辽东,王君可随军出征,留在狮子口看守战船,不幸受了风寒,病逝于军中。

王宣 字君可。河北任邱县五柳庄人。坐骑“赤炭火龙驹”人称“绿袍帅”“大刀王宣”,武器“三铤刀”“青龙堰月刀”。贾家楼四十六结义兄弟之一。曾是绿林北路首领。英雄贾家楼结义后,便跟随英雄会众英雄反山东,取金堤后上了瓦岗寨。隋军一打瓦岗山时,王宣曾刀劈来护儿,大战魏文通。后来程咬金脱袍让位于李密。由于李密昏庸,导致瓦岗散将。王宣离开了瓦岗山。资料《兴唐传》。

王轩,字君可,瓦岗山五虎上将;

“绿袍帅”王君可:贾柳楼排名第六,瓦岗五虎之一 青龙偃月刀,枣红马江湖绰号绿袍帅,美髯公,大刀王君可

兵器:青龙偃月刀(青龙刀)

坐骑:枣红马

装备:夫子斗龙盔 黄金金锁甲

人物评价

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英雄会大劫牢,反出山东,救下秦琼,攻打金堤关。

王君可守关副将华公义被程咬金斩杀,主将华公吉要为兄弟报仇,挑战英雄会,王君可迎战,两人杀得不分胜负,最后华公吉被秦琼挑杀。靠山王杨林兵发金堤关,王君可和众兄弟一起车轮大战靠山王,老杨林险些丧命。程咬金立大魔国,封王君可为五虎上将的第二名,仅次于单雄信。王君可在大魔国和西魏阵前效命,多立战功:用“钓鱼刀”杀死了四猛之一的铁枪将来护儿,和曾经打败秦琼的花刀将魏文通两次交锋不分上下,杀死上马关副总兵大刀张义,和金刀将左天成大战二十回合略处下风,秦琼恐其有失,忙将王君可唤回。可以称得上是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

查看更多>>

王伯当

史实资料

王勇(?—619年1月20日),字伯当,河南兰考人。隋末瓦岗军将领。初于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率众起义,曾推荐李密于翟让,使得李密代替翟让成为了瓦岗起义军的首领。617年(炀帝杨广大业十三年)密称魏公,被封为琅琊公,密杀翟让后与徐世绩等分领其余众,后从李密入关(指今潼关以西)降唐,未几以反唐被杀。

历史原型

王伯当,是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的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与王伯当俱死,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人物生平

京剧中的王伯当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 投奔瓦岗寨。大业十三年二月,王伯当等人在洛口推举李密为魏公。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王世充兵变。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今河南偃师东)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北)。不久,李密大败,王伯当弃金墉城,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东南)。与李密相会。李密走投无路,带领王伯当等两万人降唐。降唐后,李密因不被重用,心存不满。十二月,李密认为李渊要除掉自己,于是带领王伯当等人叛唐。公元619年1月19日(一说20日)(唐武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李密和王伯当率领几十人袭击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后进入熊耳山欲投部将张善相,但是在熊耳山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和王伯当一起被杀。

在历史上,王伯当是李密身边一员忠心耿耿的大将。在《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等小说和其他民间传说里,王伯当以善射出名,外号勇三郎。在不同的小说中,王伯当排的名次并不尽相同。《隋唐演义》中王伯当在瓦岗寨排行第六,“十八杰”第十七位。而在《说唐演义全传》里王伯当则不在“隋唐十八英雄”之列,也有后人把他补到了第十四位。《兴唐传》中,王伯当则“十六杰”里的第十四位。但是无论如何排名,王伯当的箭术在哪

一部作品里都是出类拔萃。在燕山教练场比武中,秦叔宝一箭双雕技压群雄,书中却说这箭法乃是王伯当所传。显然王伯当的箭术更在秦叔宝之上。后来秦叔宝被书中排名第九的好汉魏文通追赶到一条河边,正在秦叔宝马陷河底,马上就要被魏文通砍到的时候。王伯当从河对岸一箭射来,正中魏文通的左手。王伯当喊道:“我要射你右手。”又是一箭射来,果然射中了魏文通右手。王伯当又喊道:“你还不走,我要射你心口。”魏文通大吃一惊,这才放过秦叔宝,仓皇退去。此外王伯当还射杀过虹霓关守将新文礼等人,名震全书,成为《隋唐演义》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射手。

小说简介

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一上战场就玩命;瓦岗寨的神射手。

王勇 字伯当,金山人氏。武器“亮银素缨枪”,坐骑“金顶白龙驹”。人称“勇三郎”,贾家楼四十六结义兄弟之一,贾柳楼排名第八。

少华山的寨主

兵器:银尖画戟,素缨枪 弓箭金背七星刀/素缨枪

坐骑:金顶白龙驹

素银盔 锁子连环龟背大叶亮银鱼鳞甲

戴皂荚巾,穿紫。跳下马平顶身高八尺开外,细腰扎臂膀,双肩抱拢。头戴一顶素银盔,中间凸起,有一根红缨向后垂着。前边配着黄金抹额,相衬二龙斗宝。在盔的周围扎着三圈大大小小的蓝绒球,顶门有朵大红绒球突突乱颤。搂海带四指宽,上边排着雪白的亮银钉,

卡得紧绷绷。身披锁子连环龟背大叶攒成亮银打造的鱼麟甲,内衬一件素征袍。护心镜冰盘大小,亮如秋水。系着宝蓝色的袢甲绦,狮蛮带煞腰。护裆鱼褟尾,三叠倒挂吞天兽,口内衔银环,横搭在铁过梁后。左右勒征裙,大红中衣。足蹬银灰白底战靴。牢扎亮银镫。往脸上观看,面如观音,白中透粉,宽天庭,重地阁,两道剑眉直插入鬓,二目圆睁,皂白分明,四字阔口,大耳有轮。颏下微有墨髯,看年纪也就三十出头。背后五杆护背旗,素罗镶心,绣着蓝龙,周围走的是白火焰,金葫芦罩顶,白穗低垂。胯下一匹白马,马头正中有一个金黄的圆光儿,叫做金顶白龙驹。这马头至尾丈二,蹄至背八尺,细七寸儿,大蹄脆儿,螳螂脖儿,吊肚儿,竹扦子耳朵,鞍韂鞧嚼一刬鲜明。马也精神,人也好看,再配上掌中这条素缨枪,更显得英姿勃勃。头一个扎巾箭袖,面如银盆,五官清秀,胯下红马,掌中托着金背七星刀。……但只见王伯党银盔素甲,白马金刀,长得是面如美玉,目似朗星,通天鼻梁,四字阔口,一脸英气,一身俊武。

个人评价

李世民心慕当年的瓦岗五虎将——罗成、秦叔宝、单雄信、王伯当、程咬金,手中已有秦叔宝、罗成和程咬金,单雄信由于和李家有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在李世民看来,劝降王伯当还有些希望。在断密涧围住李密和王伯当,为招降对手,李世民不惜下跪,以显示其爱才之心,而王伯当誓死追随李密,表一将不侍二主之心意,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对于王伯当的不降,人们众说纷芸。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面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负面评价:白衣神箭王伯当对魏王、单雄信对洛阳王的忠,则是英雄误投、错失良主的忠;只有秦琼良鸟择木而栖,英雄择主而依,忠得其所。小说演义中,古代君王打江山,总会有礼贤下士、显示仁爱的举动,《水浒传》中,宋江的下跪,招降了好多曾经的敌手,《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成为历史佳话。能被贵人瞧得上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特别是能得到秦王的跪拜,更要让常人感激涕零了。中国人讲究面子,李世民也给足了王伯当面子,但王伯当拒绝了。有人说他愚忠,没有良鸟择木。但在王伯当心里,忠义没有别的解释,无关什么愚忠和良鸟择木之类的文字游戏,就是选择一个自己认准的真主,从一而终,所以为了自己心中的忠义,他宁死不降。当外界的环境与自己内心的选择发生冲突时,这王伯当种坚定和对身外事的漠然震撼人心。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历史上的对和错,道德的评价,有时候是很单薄和模糊的,抛开外界的纷争,服从自己的内心选择,痴,专一,总是会让人肃然起敬的。一代才女张爱玲,为自己内心的爱情,不顾时人的反对,选择世人诟病的胡兰成,爱的无怨无悔,虽终遭弃,仍凄凉和精彩。有人也曾用阴暗的心理揣度王伯当的不降:1、如同项羽,沽名钓誉。2、宁为李密手下第一将,不为别人手下一小将。

影视形象

旧《隋唐演义》 刘家成 饰演

《乱世桃花》张群饰演

《隋唐英雄传》卓凡饰演

《隋唐英雄》陈昌旷 饰演

新《隋唐演义》张昊翔饰演

《开创盛世》郭常辉饰演

《大运河》何贵林饰演

查看更多>>

谢映登

人物简介

谢映登为隋唐时的道士,道教神话人物谢仙祖。名科,字映登,瓦岗五虎将之一。是东晋时谢安、谢玄、谢石的后裔,祖籍东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其曾祖父名谢哲、祖父谢冰。父亲谢惠,平素乐善好施,但年至四十仍无子嗣,于是求拜于神灵。一日得一游方道人指点,连携夫人前往华山求祭,途中夜宿于一草庐之中,夜梦一神将貌似周仓,破门而入,要求二人参拜,惊醒后不见其人,但见窗外一片红光升空而去,后夫妇大病,于是谢惠放弃华山之行,目到临潼家中静养。三个月后的一天早晨,谢夫人告诉谢惠昨夜梦见神人求宿,今觉身而有孕,谢惠喜出望外,将原先与夫人夜宿的草庐修建成供奉关圣帝君的道观,虔诚礼拜,广积菩德。隋文帝开皇(581-601年)十五年(595年),谢惠宅庄,红云笼罩,异香飘浮,云中一小童跳跃,如灯影,适时谢映登阵临人世。  

谢映登自幼聪明好学,诵读经文过目不忘,十四岁中秀才,后习武,精于弓箭,熟读兵书,十八岁时即文武兼备,远近闻名,人称“赛信陵”。隋炀帝荒淫无道,群雄四起,时在朝任职的谢弘(映登之叔父)遂辞官出家修道,隐居于终南山,对谢映登影响很大。为了保护一方平安,谢映登组织乡民,奋力抵抗官兵对谢家庄的侵扰,从而惹怒了朝廷,遭受围剿,谢映登组织乡民多次打败官兵的围攻,辗转来到到陕西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很快对这一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队伍不断扩大,后来他率众投靠瓦岗军,被“封为大魔国镇殿将军”,当时年仅二十多岁。李渊父子建立唐王朝后,他毅然拒绝封赏,看破世间荣华富贵,悲欢离合,急流勇退,追随叔父谢弘前往终南山三清观,正式出家修道。在叔父的潜心指导下,谢映登专心研宄儒释道三教经典,勤苦修道,过着清心寡欲的隐居生活。后来他又游历西北名山大川,访求至道,广泛结交少数民族有道之士,得王真人指点,掌握医术,能够治疗绝症,起死回生,于是广行施化,治病救人,深得民众爱戴。唐高宗仪凤(676-679年)元年(676年),谢映登在终南山(亦有说在山西雁北)羽化登仙,后人尊其为道家仙祖。

如今河南陕西等地均有当年谢映登行道的仙迹,如河南唐河、信阳、南阳等地的谢氏祠庙,河南郑州的谢氏村落。目前在国内仍存有两张谢映登当年的画像,一幅为谢映登中年从戎时的画像,左挽“银如雪”的骏马,右持丈二银枪,腰挎羽箭雕弓,脸颊清瘦,双目有神,威风凛凛。一幅谢映登七十多岁时的画像,身高八尺许,头戴道冠,身著八卦丝条道袍,两肩担日月圆形,前后心镶阴阳太极图,白布长腰褡,福字双脸挂,面色红润,寿星眉,慈悲复目。目光神锐,准头端正。四方大口,双耳垂轮,颊下三缕美髯,左髯上有一颗红痣。此外,在陕西临潼还发现谢映登行道碑一通,碑上文字已剥落不清,但碑上谢映登神像却清析可见,其头戴道冠,斜背长剑,身着道袍,两条丝带在胸前飘逸,宽大的衣袖裹着笔挺的身躯。下身著素褡云履,颊下飘着三络髯须,面目怡然自得,这与画中几乎完全一样。

谢仙祖在台湾民众中亦有广泛传播,在台北市新店青潭里即有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煌的明圣宫,专门祀奉这位道教仙人。

相关资料

绰号:神射将军

武器:金乌枪,后羿神弓

绝招:七星连珠箭

古典小说中表现

说唐全传

谢映登,隋初与王伯当、单雄信、秦琼等为友,后为贾柳楼四十六友之一,瓦岗群雄的中坚。

下江都攻黄土关时,遇叔父谢洪,得桑弓、桃箭,破掉东方煌邪术。

甘泉关之会时,途经高山,被叔父谢弘度去成仙。

后在锁五龙之役中点化意欲报仇的马赛飞!

在贾柳楼四十六友里面,谢映登是唯一成就正果的。

隋唐之交相关评书

神射手谢映登,在弓箭上取代了小说中王伯当的特长。是仗义的智者,是个能看破天下大势的英雄人物。

说唐后传

在大唐扫北战争中,已经成仙了道的谢映登使出法术在牧羊城外、万马军中救出突围不出的程咬金,然后飘然而去。

大唐时期相关评书

谢映登已经成为天下有的数的世外高人,武林高手。

说唐三传

这时候的谢映登已经贵为谢仙翁了,成为正方群仙的中坚力量。

另外他还继承了陆压道人的斩将飞刀,正是靠这宝贝,唐方才能斩杀顽固的苏宝童、飞钹和尚、铁板道人。

反唐演义

谢映登,此时的谢仙翁多次出手救人灭妖,比如从武则天手中救出程咬金等人,帮庐陵王打败有邪术的李定一等等。

月唐演义

此时的谢映登已经是阐教门下,在阐教第三代教主孙膑的带领下再次对抗第二代截教教主金碧峰。又是一个用神仙胜负决定凡人王朝命运的时代。

查看更多>>

尤俊达

人物经历

尤通,字俊达,山东兖州府平阴人氏,明以卖珠宝为业,实则是山东绿林的总首领。他找到程咬金,共同商议劫取了杨林48万两皇纲官银。后来事发被杨林捉拿,得众豪杰劫狱相救,在贾柳楼与众豪杰结义,贾柳楼四十六友中排名第七,后与众豪杰一同反出山东,入瓦岗寨共举义旗反隋。后随众瓦岗英雄一起归唐,李世民攻打刘武周,尤俊达为副先锋。诸反王平定后,尤俊达为鱼鳞关总兵,封国公。在小说《薛仁贵征东》中,尤俊达随唐太宗征讨辽东,在凤凰山和二十五家总兵一起被大元帅盖苏文用飞刀杀死。

角色设定

尤俊达的历史人物原型是唐朝著名大将牛进达。

牛进达(595-651),名秀,字进达,以字行,祖籍陇西,濮阳雷泽(今属山东鄄城)人,唐朝大将。据《大唐故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琅琊公墓志铭》载,其曾祖父为东魏韩州刺史、上柱国、平原县公牛定,祖父为北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牛双,父为隋清漳县令牛汉。 关于牛进达,新、旧《唐书》虽然没有给他列传,但从史书仍然可以找到一此关于他的记载,这些记载足以证明他当时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

牛进达最早出现于史书是在《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中,当时瓦岗军失败后,秦叔宝、程知节和牛进达等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降于王世充,王世充对诸人接遇甚厚。但是他们皆不满王世充多诈,于是就私下里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牛进达与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说道:“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惧,不敢追逼。牛进达归顺唐军后,与程知节、秦叔宝一起留在了秦王府,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将领。

贞观七年(633年)。牛进达出任邗江府(今江苏扬州)统军,当时嘉州(治龙游,今四川乐山)、陵州(治仁寿,今属四川)的僚民举兵反叛,牛进达率戍守在此的刊江府兵将其击败,平定了叛乱。

贞观八年(634年),吐蕃赞普(吐蕃君主的专用称号)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听说突厥及吐谷浑均娶唐朝公主,也遣人随唐使冯德遐入唐,多带金宝,奉表求婚,唐太宗李世民未许。使者回报系吐谷浑王离间所致。赞普大怒,即发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吐蕃军号称20余万进屯唐松州(治嘉城,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声称来迎娶公主。都督韩威匆忙率军出战,大败而归。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二十七日,唐太宗即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二十九日,又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牛进达(时为左武卫将军)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一说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兵5万人进击。九月初六,牛进达率前锋进抵松州城下,乘蕃军毫无防备,夜袭其营帐,斩杀千余人(一说千人)。赞普闻讯震惊,加之属下厌战情绪日高,大臣8人自杀,遂令撤军。遣使到长安谢罪,并再次请求通婚,太宗应允。十五年(641年)正月,唐以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赞普大喜,尽子婿之礼。

此战,牛进达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作战时能审时度势,夜袭蕃营,以攻其不备,终获胜利;而吐蕃军自恃兵力雄厚,防务松懈,致遭此败。此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是唐与吐蕃在近三百年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唐军的获胜,使吐蕃从此不敢再犯唐边。再加上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以文成公主入嫁松赞干布,唐蕃关系在此后30余年内十分融洽,牛进达可谓功不可没。自贞观四年(630年)时,高昌(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王麴文泰早就曾亲自到长安觐见唐太宗,贡献方物。后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员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国。由于高昌位于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障碍。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征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称疾不至。十二月初四,唐太宗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牛进达(时为武卫将军)为行军总管,随上述诸将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麴文泰以为唐离高昌有7000里之遥,沙碛阔约2000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及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引领下抵达碛口时,麴文泰忧惧而死,其子智盛即位。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唐军攻下田地城(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俘男女7000余人,随即直趋高昌城。麴智盛见大势已去,被迫于初八开门出城投降。此役,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新唐书· 高昌传》中记载了牛进达随军出征一事,虽在作战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并不能因此抹杀他的功绩。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率大军征讨高丽,牛进达也随军出征。六月二十日,唐军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下,纵兵攻城,高丽北部耨萨(相当于唐的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高丽、靺鞨兵前来救援。唐太宗设计将高丽援军诱至安市城东南8里处,依山为阵,长40里。命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率1.5万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长孙无忌率牛进达等精兵1.1万做为奇兵从山北穿越峡谷冲击高丽军阵后,唐太宗亲率4000步骑兵偃旗息鼓登上北山,敕令诸军以鼓角为号,一齐出击。二十二日,高延寿等人见李绩布阵,便集合部队,准备迎战。担任奇袭任务的长孙无忌、牛进达部率先与高丽军交战,唐太宗在高处见尘烟骤起,遂命擂鼓举旗,唐军各路兵马即鼓噪并进。高延寿惊慌失色,本欲分兵迎战,但高丽军阵形已被冲乱,士卒四散奔逃,被斩2万余人。高延寿率余众依山固守,唐军四面围攻,牛进达随长孙无忌将所有桥梁撤掉,以断其归路。高延寿走投无路,遂于二十三日率士卒3.68万人归降。高丽举国震惊。此后,由于已近深秋,辽东一带早寒,草枯水冻,军粮将尽,唐太宗于九月十八日下令班师还朝。

贞观二十年(646年)五月,高丽(当为高句丽,下同)王高藏及莫离支盖苏文遣使前来谢罪,但仍未真心归顺,并继续侵扰新罗。十月十四日,唐太宗诏令不接受高丽的朝贡,准备再次征讨高丽。鉴于上次久攻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不下的教训,唐太宗接受朝臣们的建议,派偏师深入高丽境内,轮番骚扰其边疆,使其国人疲于奔命,耽误农时,数年之间高丽便会因粮荒而土崩瓦解。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三月,唐太宗诏命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侯将军李海岸为副总管,率兵万余乘楼船从莱州(治掖县,今属山东)渡海进入高丽境内;财时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为副总管,领兵3000与营州都督府兵会合从新城道进入高丽。唐军水陆并进,骚扰高丽。五月,李绩率部渡过辽水(即辽河),击败高丽兵,焚其城郭后还师。七月,牛进达、李海岸率军渡海进入高丽境内,牛进达率唐军与高丽军作战,因指挥正确,在大小百余战中,战无不胜。十日,唐军攻克石城(今辽宁庄河西北),进至积利城(今辽宁复县)下,高丽兵万余出城迎战,副总管李海岸将其击败,斩首2000余级。十二月,高丽王遣其子莫离支高任武入唐谢罪。从而,竖立了隋唐史上对高丽作战中,大获全胜的成功战例。 

此后,史书再没有关于牛进达的记载。据《唐会要》记载,牛进达最后官拜右武卫大将军、琅玡郡公,牛进达死后,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曰壮,并陪陵昭陵。

影视形象

2001年《程咬金》:张平饰演尤俊达;

2003年《隋唐英雄传》:张竟达饰演 尤俊达;

2013年《隋唐演义》:张鹰饰演尤俊达。

查看更多>>



尽管瓦岗五虎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并未真正存在过,但是他们的勇气和相关事迹,经过无数人的演绎之后,依然在我们的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