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十大名将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大宋王朝在华夏文明的传播和承载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朝时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365直播上也相对较少。这片河清海晏的局面,自然离不开那些开国将领和盛世之下在边疆保家卫国的将领。

其中,岳飞、孟珙、曹彬、狄青、李继隆、曹玮、刘锜、韩世忠、王坚、吴玠被后世并称为“宋朝十大名将”。宋朝十大名将不论是在作战能力还是战功上,都足以让后来者景仰。

宋朝十大名将之首:宋高宗麾下名将武穆王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365直播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

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他列举春秋时“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度宗麾下名将太师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 。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淳祐六年(1246年)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旋即病逝,享年52岁。后特赠太师、吉国公,谥忠襄。

13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大地上,南宋相继与衰亡的女真金国、新兴的蒙古汗国发生了激烈的民族战争。在这段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历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普通的下级军官做起,与父亲孟宗政凭借战功成为抗金名将,最后攻破金国都城,亲手俘获金国末代君主的遗骸。金国灭亡,蒙古又大举入侵,妄图消灭宋朝。

孟珙再次担起重任,统领南宋两大战场(南宋四大战区:川蜀、荆襄(又称京湖)、淮西、淮东),率领宋军浴血奋战,全力抵抗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确保南宋挺过了宋蒙战争的前十余年。他作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体化的防御体系,将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卫南宋政权、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军战火荼毒的宏伟事业中。无论战功还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伟大英雄。

关于孟珙灭金一事,后人有诗曰:太庙埋魂骨已枯,复仇九庙献军俘。拼香弃雪清风镇,谁写将军尝后图。佚名作家在《樵书》(此书成书年代、作者姓名不详,可疑处很大)中曾提到这幅南宋末年的《尝后图》说是孟珙干的好事。《尝后图》上有题曲云:“南北惊风,汴城吹动。吹作宫花鲜董董,泼蝶狂蜂不珍重。弃雪拼香,无处著这面孔。一综儿是清风镇的様子,这将军是报粘罕的孟珙。”而据历史记载徒单皇后:汴京被破,金哀宗北迁,徒单氏“不知所终”。 王国维的《录曲余谈》中说道孟珙攻克蔡州时,金哀宗和他的后妃均还在汴京,汴京是被元朝军队所攻克的,和孟珙无关。此图此曲,必是南宋遗民所为。 但金被灭后,此情此景想必有之,即使孟珙没有这么做,别的将军也会这么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太祖麾下名将枢密使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964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死后谥号武惠。

曹彬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从未违旨,也从未谈别人的过失。讨伐后蜀、南唐,丝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第威势自异于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车回避,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做官,俸禄分给宗族,没有余积。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从容问及官吏的善恶,他回答说:“军政之外,不是我应该闻见的。”再三问他,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端谨可用。任节度使知徐州时,有个属吏犯罪,已经结案,一年以后才杖打他,人们不知道为什么。

曹彬道:“我听说这个人刚娶媳妇,如果杖打他,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是媳妇克夫,而朝夕鞭打辱骂她,使她不能活下去。所以我迟缓处罚,然而也没有枉法。”北征失律后,赵昌言上表请求对他执行军法。到赵昌言从延安回来时,被有一回,他挂帅期间,兼任徐州地方官,他手下有一个年轻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经查实了,可曹彬就是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一副想要不了了之的样子。因为曹彬一向执法严明,对下属更是要求极严格,从来不纵容下属,所以大家都对此事感觉奇怪,不明白曹彬何以在这件事上当和事佬。可是,一年以后的一天,曹彬忽然下令将那个下属抓了起来,打了他几十大板,说这是对他上年所犯的罪行的惩罚。众人更不理解了,问他:“既然此人是一年前犯的罪过,而且当时即已查实,为什么当时不处理,偏要等一年后才处罚呢?”曹彬解释道:“一年前,此人的罪刚查实的时候,我了解到他才娶了媳妇,如果那时处罚他,打他板子,他的父母一定会认为新媳妇克夫,那就会对新媳妇早骂晚打,新媳妇也会觉得自己命不好,无脸见人,也许会发生什么意外之事,也说不准。所以,我才故意把这件案子留在一年以后才处罚啊!”众人一听,都对曹彬表示佩服,称赞他温情执法的良苦用心。弹劾,不能入宫见宋太宗。曹彬在宰府,替他向宋太宗请求,方允许赵昌言朝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仁宗麾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

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辅佐将领。当初,他与孙沔一同击败叛军,战术谋划都出自狄青,但叛乱平定后,处理后事,他便全交给孙沔负责,自己则毫不在意的退出来。孙沔开始时赞叹他的勇猛,这时更钦服他的为人,自以为不如他。尹洙因贬谪而死,狄青全力周济他的家属。

狄青到广西征讨侬智高时,由于前将领几次征讨失败,士气低落,如何振奋士气便成了个问题。狄青看到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便心生一计:他率官兵刚出桂林之南,就拜神祈佑。只见他拿出一百个制钱,口中念念有词:“此次用兵胜负难以预料,若能制敌,请神灵使钱面全都朝上!”左右官员对此感到茫然,担心弄不好反会影响士气,都劝狄青不必这么做。而狄青却不加理睬,在全军众目睽睽之下,一挥手,一百个制钱全撒到地面。大家凑近一看,一百个钱面全部朝上。官兵见神灵保佑,雀跃欢呼,声震林野,士气大振。狄青当即命左右侍从,拿来一百根铁钉,把制钱原地不动地钉在地上,盖上青布,还亲手把它封好,说:“待胜利归来,再收回制钱。”于是率官兵南进,越过昆仑关,设计在归仁铺与侬智高决战。结果大败侬军,“追赶五十里,斩首数千级”,俘侬智高主将57人。侬智高遁往云南大理,后死在那里。狄青平定了邕州,带领胜利之师北还,如约到掷钱处取制钱。僚属们将钱起出一看,原来这一百个制钱两面都是钱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对狄青的“静不露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太祖麾下名将中书令李继隆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至道初,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权。景德二年(1005年)卒,赠中书令,谥忠武。

自宋太宗淳化年间后,李继隆长年在边关任职,其弟李继和常常随行,兄弟之间非常友爱,李继隆常让李继和入奏机密之事。李继隆被罢去兵权后,亲手抄录唐初名臣李勣遗下的训诫授给李继和,说:“吾门不坠者在尔矣。

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赵桢即位,李继隆与李沆、王旦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李继隆位列其中。在明代成书的《广名将传》中,李继隆位列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仁宗麾下名将武威郡公曹玮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仁宗时名将,宋初名将曹彬第四子。

曹玮出身将门,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少年时便随父亲在外任职。真宗即位后,任内殿崇班、渭州知州。他驭军严明,赏罚立决。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

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此后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屡立战功。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侵宋,曹玮于三都谷大破其军,斩获颇多。此后累迁至宣徽北院使、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签书枢密院事。

天禧四年(1020年),因宰相丁谓诬陷,接连降至左卫大将军、容州观察使、莱州知州。天圣元年(1023年),复职华州观察使、知青州,此后历知天雄、永兴、河阳军,官终彰武节度使,封武威郡开国公。

天圣八年(1030年),曹玮去世,年五十八。获赠侍中,谥号“武穆”,后世遂称其为“曹武穆”。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昭勋崇德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曹玮为将四十年,未曾失利。他治军严整,史称其“平居甚闲暇,及师出,多奇计,出入神速不可测”。自三都谷之战后“威震四海”,唃厮啰每闻其名,即以手加额。

曹玮擅于任用将士,平素时非常闲暇,等到出兵后,多有奇谋,进出神速无法预测。为将虽不如其父宽仁,但能够自成一家。统兵近四十年,从未稍有失利过。

曹玮喜欢读书,所到之处一定载有几辆的书,通晓《春秋传》、《公羊传》、《榖梁传》与《左氏春秋传》,而特别精通《左氏春秋传》。

曹玮战功赫赫,受到真宗信任。史载“真宗慎兵事,凡边事,必手诏诘难至十数反,而玮守初议,卒无以夺。后虽他将论边事者,往往密付玮处之。”曹玮死后李元昊叛乱,宋将葛怀敏就被赐予曹玮穿过的铠甲显示荣耀。曹玮的对手对他也非常尊敬,唃厮啰听到有人提到曹玮“即望玮所在,东向合手加额”。契丹使者经过曹玮驻地天雄军时,告诫随从一律慢行,不准策马飞奔。

曹玮以其出色的战绩,成为宋朝西北边防的旗帜,在中国战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将武忠王刘锜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静宁)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宋孝宗时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死后被尊为神。著有《清溪诗集》,已佚。《全宋诗》中录其诗七首。

据史料记载,刘锜有两个谥号除“武穆”外,还有“武忠”谥号。“武穆”见于刘锜本传“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除本传外,还有《要录》卷一九七,绍兴三十二年二月丁未条,记刘锜“武穆”谥号。“武忠”谥号处处有:

1、《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六:“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刘锜谥武忠。”

2、岳飞之孙岳珂在著述中,多处称刘锜“刘武忠公”。如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三有《刘武忠书简帖》介绍云:“绍兴开府刘武忠公锜,字信叔。”,“刘武忠”也出现在他著录刘锜诗文、书信的标题上。岳珂《裎史》卷九《黑虎王医师》中记绍兴末,金人再起“边衅”,“时刘武忠锜帅京口,请以先发制人之策,决用兵,上意犹隐忍不决??”又见同卷《鳖渡桥》,金主完颜亮图瓜洲,“时刘武忠锜屯京口,病且亟……”(《东南纪闻》卷二所记同《鳖渡桥》,当是从《裎史》转记而来)。岳飞在孝宗时追谥“武穆”,与刘锜另一谥号同,盖亦是岳珂只用刘锜“武忠”谥号的一个原因。

3、宋末人欧阳守道《巽斋文集》卷八有其为刘锜《清溪诗集》三卷(已佚)作的序,名为《清溪刘武忠公诗集序》。上引史料可补刘锜谥号这一缺漏。此外,宋洪迈《夷坚志》丙卷四《王双旗》、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五《席天裙》,都提到刘锜的“武忠”谥号,亦可作为辅证。

而由刘锜指挥的顺昌之战成为了他军事生涯的定点,这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南宋军民为阻击金军进攻,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进行的城邑守卫战。

绍兴九年,宋、金达成以黄河为界的和议。次年五月,金熙宗和都元帅完颜宗弼,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出山东、陕西及汴(宋东京,今开封)、洛(今洛阳)两京,大举攻宋。宗弼亲率主力10余万,夺取东京后,挥师南下。南宋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北上赴任,五月十五行至顺昌,闻金军前锋已进至陈州(今河南淮阳),距顺昌约300里。顺昌地处淮北颍水下游,为金军南下必经之地。刘锜为屏蔽江淮,决定以所率“八字军”等约两万人与知府陈规共同坚守顺昌。战前,刘锜凿沉船只,激励将士决心守城;广派斥候察明金军动向;发动民众环城修筑土围,用以护城屯兵;同时加固城池,增设障碍,准备迎战金军。

二十五日,金军游骑进抵顺昌城郊,刘锜设伏擒获金军千户两人,得知金将韩常和翟将军部屯驻距城30里的白龙涡。刘锜乘其不备,派兵千余人夜袭其营,斩获甚众。二十九日,金军三路都统和韩、翟两军 3万余众,渡颍水迫近城下。刘锜使用疑兵计,大开城门,金军不知虚实,不敢冒进。刘锜乘其犹豫之际,以强弓劲弩齐射,继以步兵持长枪、大斧猛冲。金军不支,向颍水溃退,多落水中溺死。六月初二,金军移驻城东拐李村,刘锜利用金军骑兵不善夜战的弱点,派骁将阎充率锐卒500夜袭金营,大败金军。

宗弼得悉前锋军连遭重创,亲率精兵10余万由东京驰援,进抵颍水北岸,人马蔽野。刘锜部将中有人恐寡不敌众,建议退守江南。刘锜召集诸将晓以利害,激励将士背城死战。并派曹成等二人去金营行间,诡称刘锜是太平边帅之子,只图逸乐,不懂战守。宗弼信以为真,将攻城的鹅车、炮具留下,率龙虎大王、三路都统、韩、翟将军人马,合围顺昌。宗弼见城垣简陋,声言可以用靴尖踢倒,遂遣精骑攻东西两门,自率亲兵4000,往来为援。兵皆铁盔重铠号“铁浮图”。时值盛夏,金军不惯炎热。早晨天气凉爽,金军猛攻,刘锜坚守不战;午后天气酷热,金兵力疲气衰,刘锜派数百人出西门佯攻,继以5000精兵潜出南门,攻击金军侧翼,大败金军(一说刘锜还在颍水上游及草中置毒,金军人马食水草后致病)。宗弼不甘失败,移驻城西,企图久围顺昌。时连日大雨,刘锜又频频派兵夜袭,十二日,宗弼乃率部退回东京,顺昌围解。

此战,刘锜以顺昌城为防御要点,利用金军不惯炎热、不习夜战的弱点,以攻为守,以长击短,重创金军主力,粉碎了金军的进攻,成为南宋抗金战争中,以少胜多、以步制骑的著名战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将蕲王韩世忠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两宋之际的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而他军事生涯的巅峰就是包围金军的黄天荡之战。

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赵构根本听不进去,他所想的只有保住性命。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而赵构则跟随投降势力逃到了海上。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领命仅率所部八千人急赶镇江.金兵在江南抢掠一阵之后陆续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地,准备乘机斩杀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金兵元帅兀术。

兀术乃好战之将,他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期会战。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金兵因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封锁长江,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兀术不敢再战,率十万兵马退入黄天荡,企图从这里过江北逃。

黄天荡是江中的一条断港,早已废置不用,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去的路。韩世忠见金兵误入岐途,就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待金兵进去之后,立即率兵封锁住出口。兀术率金兵被困于黄天荡内,进退无门,眼见十万士卒就要被饿死荡中,兀术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愿意把抢掠的财物全部送还,向韩世忠献宝马,以此为条件,换条退路,韩世忠一概不答应。兀术只好重金悬赏求计。兀术重金从一个汉奸那里买来了良策。黄天荡内有一条老鹳河,直通建康秦淮河,因年久不用而淤塞,派人挖通即可从水路逃出。兀术派人,一夜之间挖通此河,企图从水道入建康。途经牛头山,刚收复建康的岳飞在此处驻有军队,见敌人从这里出来,立即调集大军猛击,兀术只好退回黄天荡。

韩世忠准备置敌于死地,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定要消灭。眼看敌人无计可施,只有等死,此时又一个汉奸向金兵献策,教他们乘宋军扬帆行船之时,集中火箭射船帆,烧毁宋军战船,这样便可逃出黄天荡。兀术大喜,依计而行,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金兵乘机冲出黄天荡,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战四十八天,歼敌万余。此战意义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绪,使人民看到了金兵并不可怕。韩世忠因黄天荡战役以巧制敌,其威武雄姿和将帅风范传遍江淮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度宗麾下名将节度使王坚

王坚,南宋抗蒙名将。嘉定十一年赴枣阳,加入忠顺军。秘密潜入蒙古军造船之地,烧毁其船支二千余。宝祐二年,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广安等地击败蒙古军。升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王坚调集民夫,修筑钓鱼城。开庆元年,蒙哥汗亲率大军围攻合州,王坚与副将张珏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蒙哥派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所杀。蒙军攻打九月不下,蒙哥为旋风火炮受创而死。蒙军被迫撤退,史称钓鱼城之战。以功封宁远军节度使。后调任湖北安抚使等职,因遭贾似道排斥,景定四年三月,改任和州知州兼管内安使,景定五年三月,郁愤而卒。谥忠壮。

王坚为南阳邓州彭桥人,生于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四年(1198年)。

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国侵略军统帅完颜讹可入侵唐州、枣阳,宋荆鄂统孟宗政招募唐,邓,蔡三州壮士两万余人,号忠顺军,王坚即由此招募入忠顺军,戊守唐、邓,在杏山山区屯田、练兵、守备御敌(现军事设施尚存)。

绍定元年(1228年),忠顺军与民屯田,灌溉十万顷,当年收粮十五万石,忠顺军各家自养马匹,官家给草料,忠顺军兵强马壮,常常给入侵的蒙古军队以沉重打击。王坚在忠顺军内,作战勇敢且有谋略,成为忠顺军的得力将领,升为劲军统制。

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军驻顺阳丹江沿岸,准备造船南侵江汉。坚潜兵烧毁其船材,自此崭露头角,成为南宋名将孟珙部下得力将领。蒙古军攻四川,王坚随孟珙入川御敌。

淳佑十年(1250年),参加南宋名将余玠与蒙军总帅汪德臣在兴元、文州等地大战。次年,奉命收复兴元府,然后率兴州兵驻合川旧城。

宝祐二年(1254年),升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主持钓鱼城防务。王坚知合州后,加固钓鱼城池。他调集所辖五县军民数万,在钓鱼城上开掘大小“天池”蓄水养鱼,控井92眼,加筑从城上至南北江边码头的一字城墙,阻截敌军于城墙与江流之外,屯田练兵,“秦蜀之人,望风响应”。钓鱼城成为川、陕、甘民众聚集的军事重镇。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与其弟忽必烈等分三路出兵攻宋。蒙哥亲自驻钓鱼城东五里的石子山督战。王坚负险守城五个月,蒙古军不能下。七月,蒙哥命人于钓鱼城东门高地上筑台,探城中情势以谋决战。王坚在蒙古军筑台时已选好位置,当蒙哥上台了望时,王坚命人放炮将其击成重伤。次日又将池中两条30斤重的鲜鱼做成面饼投掷城下蒙古军,且致信蒙哥“尔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蒙哥伤后,伤痛迸发,不久死于北碚温泉寺。

蒙古军北还,合州围解。九月,朝廷封王坚宁远军节度使、依前左领军卫上将军、兴元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合州(三品),节制兵马,进封清水县开国伯。

景定元年(1260年),贾似道忌王坚战功,使帝诏坚回京城临安(今杭州)。

景定五年(1264年),王坚去世,获谥“忠壮”。合州军民闻坚卒,立庙祀之,并建碑记其功,“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迄今犹存。宋蒙钓鱼城之战改写了欧亚历史。王坚率领合州居民坚守孤城36年,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不屈不挠的精神蜚声寰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将涪王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元·脱脱《宋史》:“等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方富平之败,秦凤皆陷,金人一意睨蜀,东南之势亦棘,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与弟璘智勇忠实,戮力协心,据险抗敌,卒保全蜀,以功名终,盛哉!.......然玠晚颇荒淫,璘多丧败,岂狃于常胜,骄心侈欤!”

明·《草庐经略》:“吴玠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近利,故能保必胜,而蜀赖以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岳飞、孟珙、曹彬、狄青、李继隆、曹玮、刘锜、韩世忠、王坚、吴玠并称的“宋朝十大名将”,有的是大宋王朝的开国将领,有的是后来为了守护大宋的江山而浴血奋战。不论是何种方式,他们都曾为了宋朝抛头颅、洒热血,值得后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