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521年―549年9月15日),字子惠,小字阿惠。北齐神武帝高欢长子,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生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东魏权臣,政治家、军事家。高澄为东魏权臣高欢正妻娄昭君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东魏建立后,先后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武定七年(549年),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受魏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高澄出生于怀朔。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为高欢招降高敖曹。十一岁时以高欢特使的身份两次去洛阳朝觐孝武帝元修。十二岁时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元仲华为妻。 当时高澄经常被高欢叫去谈论时事、政务,每次高澄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参与军国要务的筹划。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澄自请入东魏朝廷辅政,并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朝臣们虽听说高澄年轻老成,有风度、有见识,但总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当看到他驾驭全局,有胆略、有气魄,在朝堂上做宰相时听断如流,处理问题及时妥切,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 元象元年(538年),高澄兼任吏部尚书。
兴和二年(540年),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代理吏部尚书。 北魏从崔亮开始挑选官员就论资排辈,不按才能选取。高澄废除了这一个制度,开始根据才能名望挑选官员,亲自写书征召各地有才学有名望的士子为朝廷效力。当时品德好、有本事的人,都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一时安排不了相应的位置,高澄就将他们召为宾客,在自己府中供养起来,有时间便与他们一起游园娱乐赋诗,使这些人各得其所,各尽所长。
自从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为了安定朝中人心,上奏滥封官爵。赠荫一事,渐渐变得杂滥无章,平庸无能的官员动辄高官厚禄,被有识之士所非议。武定年间,高澄开始纠正其过失,使得追赠褒扬渐有章法。高澄推荐铁面无私的崔暹为御史中尉,严厉打击那些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尤其是窃据高位的权贵,有许多人被绳之以法。官场风气大有改观,人心为之一振。兴和三年(541年),高澄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麟趾格》是《北齐律》的蓝本,又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渊源,影响一直波及后世。
在高澄的主持下,朝廷将治国的政策书于榜上,公开张贴在街头,供天下百姓自由评论,发表意见。对那些提出建议或批评时事的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即使言过其实或言辞激烈,也予以宽容,不加罪责。由于百姓的称赞,高澄的威望更加上升。在这段时期内,东魏与南方的梁朝关系比较和睦,双方的使节往来频繁。然而,为了显示各自的“国威”,东魏与南朝梁的使节都竭力在言辞、才学方面争锋,常常出现热烈辩论的场面。无论是梁使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还是魏使至建康,都是如此,久而成为惯例。高澄则乐于此道,每当设宴招待梁使,高澄或者亲自到场,或者派遣属下与会。凡是东魏方面有所妙论、他都兴奋异常,为之鼓掌助威。他也因此召揽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或罗致门下,以为宾客;或推荐给朝廷,出任各级官吏。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有雀衔永安五铢置于高欢座前,高澄令百炉别铸此钱,又称“令公百炉”钱。北魏末年战乱,导致经济紊乱、货币贬值,民间私铸大量假钱。高澄在武定初年开始改革这项弊政,令人前往全国各地,将铸钱用的铜和原有的钱币收集起来,重新铸造。然而民间偷铸假钱的情况仍然屡禁不绝。因此高澄在武定六年(548年)进行新的货币改革,改用悬秤五铢。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所铸永安五铢,号称“重如其文”,是一种足重货币。它的铸造是魏晋南北朝货币史上由乱到治的转折点,是后世足重货币“开皇五铢”的先驱。为促进足重货币的流通,高澄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魏书·食货志》:“计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自余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 由于武定六年永安五铢,曾被作为标尺,悬在市场的门上,以称量入市货币的轻重。因此在钱币学上,一般也将武定六年的永安五铢称之为“悬称五铢”。
北魏末期战乱,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被地主豪强所控制,变成奴隶,或编为私人武装。这些豪强不缴税也不上报奴隶数目,藏匿人口,暗地里保留了很多的钱财和奴隶,导致东魏的户口数目和税收锐减。又因此拥有大批私兵不受朝廷管辖,严重影响到国家稳定。高澄辅政之后,几次派高隆之等人前去河北括户,“又大括燕、恒、云、朔、显、蔚、二夏州、高平、平凉之民,以为军士,逃隐者身及主人,三长,守令罪以大辟,没入其家。于是所获甚众”。户口增加,百姓回到土地上耕种,缴税给国家,国家财政税收也因此充裕。括户过程中打掉了那些地主豪强,他们的财产也被充公,给朝廷提供了不少军资,被搜出的奴隶和充公的私兵也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对于河北一带的豪右门阀在乱世中逐渐形成了日益强大的乡党,高澄也进行了逐一的打击和削弱。其中高慎、李元忠等人或被贬斥或永不叙用,解除了一定的隐患。当时私盐泛滥,官盐产量远远跟不上,而私盐则利用市场交易偷逃高额盐税。右仆射崔暹建议在海滨盐场大量增灶煮盐。而高澄则听从度支尚书崔昂的建议,关闭盐市,允许民间私盐卖给官府,只收取少量盐税。此法平衡了官府与私人在盐务方面的矛盾,令双方获利。经过这一番改革整顿后,东魏政治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勋贵势力受到抑制,高澄作为高欢继承人,从此地位彻底稳固。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当时身为司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的侯景,早有异志,只是碍于高欢的威信与实力,才不敢肆意妄为。当他听到高欢患病的消息后,就立即在荆州等河南之地拥兵自固,谋生异图。高澄深知形势险恶,故在父亲高欢于武定五年(547年)正月丙午日去世之后,秘不发丧,迅速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五天后,侯景正式背叛东魏,投靠西魏,一连攻下不少城池。高澄派遣韩轨督诸军讨伐侯景。不久,侯景又投靠南朝梁,粱武帝萧衍封他为河南王。高澄一方面部署诸将征讨侯景,另一方面则密切注意境内其他各州的情况,防患于未然。他安排其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守于邺城,并让黄门侍郎高德政辅佐之。自己则在同年六月回到晋阳后,为其父发丧。七月,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而其弟太原公高洋则摄理国事。高氏兄弟牢牢地控制了东魏朝政。
高欢曾遗命高澄重用慕容绍宗。高欢死后,高澄前后派韩轨、元坦、高岳等人率兵与侯景对敌,全无效果。高澄因为慕容绍宗是尔朱荣余党,不敢轻易重用。陈元康以慕容绍宗向其行贿探听高澄态度为由,劝谏高澄放心任用。五月,慕容绍宗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
侯景造反后,军容强盛,加之对东魏诸将非常了解,因此十分猖狂。韩轨率兵前来,侯景轻蔑的称其为“啖猪肠小儿”。高岳前来,侯景仍不为所动,说其“兵精人凡”。直到听闻慕容绍宗前来,方才“叩鞍有惧色”,自言自语地嘀咕:“是谁叫这个鲜卑儿(高澄)派慕容绍宗来,果真如此,高王(高欢)应该不是真死啊”。
高澄重用慕容绍宗,于寒山击溃南梁大军,生擒南梁主帅萧渊明,并派出大军追击侯景于悬瓠。慕容绍宗率领刘丰生、段韶、斛律光等大将,于涡阳大破侯景。武定六年(548年)三月,高澄亲自领兵南下虎牢、洛阳,于新城擒西魏大将裴宽。
武定五年(547年)底,侯景退到涡阳(安徽蒙城)拒守,抵挡不住东魏追兵的围困,在几个月的对峙之后,被慕容绍宗在决战中击溃,全军覆没,最后带领八百名残余部队南逃入梁,进袭南梁寿阳,将监州事韦黯驱逐。
萧衍对侯景驱逐地方政府官员,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即行任命侯景为州牧,侯景大喜过望。萧渊明被俘后,高澄请他写信给萧衍,建议两国和解,萧衍复信应允。司农卿傅岐警告说:“高澄既没有战败,为什么求和?明明是反间之计,希望刺激侯景。侯景如果起疑,定生变化,我们不可跳进这个圈套。”萧衍当然不会采纳,两国使节,遂开始往来。侯景果然恐惧,他上奏章说:“两国如果和解,恐怕我不能免高澄毒手。”萧衍保证说:“我是天下之主,岂会对人失信,你要深知我心。”侯景假冒高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萧衍,提议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这时露出真面目,复信说:“你早上送还萧渊明,我晚上就送还侯景。”侯景的截获回信之后,决心叛变,他集结兵力,从寿阳南下,直指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侯景于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八月起兵,如入无人之境的渡过长江,于十一月抵达建康,百道攻城。南梁各路勤王军队,云集城外,每天跟美女饮酒欢宴,不敢作战。萧衍把皇帝诏书系到风筝上,命他们进攻解围,可是没有人听他的命令。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关注南梁局势,并且于武定六年(548年)秋派尚书辛术前往两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了大片梁国土地。两淮之地多处州郡因不堪侯景袭扰,纷纷转投东魏。不到一年时间,东魏借着侯景之乱从中渔利,共得了二十三个州,并攻陷淮南重镇寿阳,将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八月,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趁机察看情况。高澄认为他行动鬼祟,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杨愔最先逃脱,崔季舒躲进厕所里,陈元康以身体遮挡高澄,被刺成重伤。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讯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
高澄死后,高洋继承父兄基业。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建立。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墓为峻成陵。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除了小儿子高绍信没有什么事迹外,其余都文武双全。尤其四子高长恭更是一代名将,他就是有名的兰陵王。
天平三年(536年),在高澄入邺城辅政之后,东魏政权初期官场的贪贿之风,开始逐渐得到改善,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高澄担任吏部尚书之后开始整顿吏治,改革官员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用收集人才,给东魏的政治带来了新气象。武定二年(544年),高澄二十四岁,领中书监、仍摄吏部尚书。高澄用崔暹、宋游道、崔昂、卢斐等人整肃贪贿官员的行动自此开始。在崔暹、宋游道、崔昂等人的大力整肃下,司马子如、元羡、慕容献、元坦、可朱浑道元、孙腾、高隆之、侯景、元弼等勋贵都受到弹劾,轻者降官,重者处死。
高欢大部分时间在晋阳,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都是高欢的亲信党羽,朝中的政务高欢交给他们去管理,邺城的人称他们为“四贵”。这四个人权势在朝廷内外炙手可热,他们大都骄纵贪婪,横行不法。高欢想要削弱他们的权力,所以委任高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将原来属于门下处理的机要大事全部移交给中书省,对文武百官进行奖赏与惩罚,事先都必须向高澄禀报。
高澄爱贤好士,没有民族偏见,在鲜卑政权之中,能够做到礼遇汉族士大夫。崔暹等一干汉族文官在高澄的大力支持下敢于全力纠察权豪,无所纵舍。
武定五年(547年),西魏大将王思政为荆州刺史。次年,侯景叛离高欢,向西魏请援,王思政以救援为名,趁势攻占了侯景所据的7州12镇。宇文泰以授侯景大将军、中书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诸军事之位回授王思政,王思政皆不受。宇文泰频使加授,不得以唯以河南诸军事一职受之,入守颖川(今河南禹县)。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派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率步骑10万进攻颍川之长社城(今河南长葛),被王思政击败。高澄见颖川数攻不克,屡次派兵增援,并决洧水灌城,城中顿时水流涌溢,不可扼止。东魏军队趁势进攻,王思政身挡矢石同士卒并肩作战,英勇抗击。西魏宇文泰得悉王思政被困,即派大将军赵贵率兵救援,兵至穰城(今河南邓县)为陂泽所阻。长社城得不到外援,危在旦夕。
武定七年(549年)夏,东魏将帅慕容绍宗、刘丰生、慕容永珍见城即可攻破,乘楼船观察城中情况,忽然大风骤起,所乘楼船顺风漂泊城下,西魏守城将士从城上用长钩牵船,弓弩乱发,慕容绍宗赴水溺死,刘丰生中矢而死,慕容永珍被生擒斩首。
东魏二将死后,士气大丧,不敢再逼进长社,高澄闻悉,亲率步骑11万来攻。他听从大都督破六韩常与洛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的建议,在关口、大谷二道的咽喉要地驻兵守卫,扼住了王思政的粮道,导致长社城彻底断粮。抵达长社城后,高澄亲临前沿阵地督造土堰,重新聚水攻城,并组织督励“决命夫”持续攻城。时西风突起,河水随风入城,北面工事被冲毁,东魏将士趁势入城。
侯景:①"高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②“谁教鲜卑儿(高澄)解遣绍宗来?若然,高王定未死耶?”
娄昭君:"此儿聪明晓事而不受训,宜其有祸。然年未三十,遽弃我而逝,目前事业更靠何人?"
元善见:①"大将军死,似是天意,威权当复归帝室矣。" ②“逮文襄承构,世业逾广,迩安远服,海内晏如,国命已康,生生得性。”
李延寿:①文襄美姿容,善言笑,谈谑之际,从容弘雅。性聪警,多筹策,当朝作相,听断如流。爱士好贤,待之以礼,有神武之风焉。然少壮气猛,严峻刑法。高慎西叛,侯景南翻,非直本怀狼戾,兼亦有惧威略。情欲奢淫,动乖制度。尝于宫西造宅,墙院高广,听事宏壮,亚太极殿。神武入朝,责之,乃止。 ②昔魏氏失驭,中原荡析。齐神武爰从晋部,大号冀方。屡战而翦凶徒,一麾以清京洛。尊主匡国,功济天下。既而魏武帝规避权逼,历数既尽,适所以速关、河之分焉。文襄嗣膺霸道,威略昭著。内除奸逆,外拓淮夷,摈斥贪残,存情人物。而志在峻法,急于御下,于前王之德,有所未同。盖天意人心,好生恶杀,虽吉凶报应,未皆影响。总而论之,积善多庆。然文襄之祸生所忽,盖有由焉。
魏徵:“文襄以英明之略,伐叛柔远。于时丧君有君,师出以律。河阴之役,摧宇文如反掌;涡阳之战,扫侯景如拉枯。故能气慑西邻,威加南服。王室是赖,东夏宅心。”
卢思道:“文襄嗣业,始逾弱冠。瑰环杰之气,足称负荷。宾礼时秀,驱驾群雄。内外肃清,朝无秕政。侯景背恩弃义,狼顾汝颍,萧衍失信幸灾,蚁聚彭汴。于是谋臣运策,猛士推锋。涡阳之役,凶渠匹马南逝;寒山之战,吴卒只轮不返。王思政入据长安,淹历岁时,神旗暂临,如风埽箨。三秦勍敌,闭关自守,五湖之长,革音请命。魏孝静以天历有在,鼎祚将遗,大礼备物,率由旧典,允恭克让,推而弗居。祸生非虑,匕首窃发。尔其弗凶剪暴,刚断英峙。天崩地坼,堂构阙如。嗣子幼冲,未堪多难。”
朱敬则:“文襄克纂丕基,堪负大业,追成曩志,不忝远图。故能委任绍宗,外平侯景;借假贞节,内察权豪。沙汰众流,厘正群务;纪纲具举,朝野肃然。况乃嘉思政之忠,遥接其手;寤陆生之直,更赏其能,此亦可称也。且夫为人上者,当不忝威仪,慎惜名器。先王以之革弊,达人因此垂风。是故立其章程,明其限节,水火可蹈,礼教难逾。今天荫甫倾,洪基靡构。国有大难,未可三年不言;高宴后园,岂得一朝盘舞?此不慎尔仪也。”
吕思勉:“北齐基业,虽创自神武(高欢),而其能整顿内治,则颇由于文襄(高澄)”。
郑大车出身荥阳郑氏,郑俨祖之庶女。北魏时期曾嫁给广平王元悌为妃。后来元悌死于河阴之变,郑大车孀居于邺城,被高欢看中,收为侧室。天平二年(535年),高欢攻打刘蠡升,高澄与郑大车私通,高澄时年14岁,高欢回朝后,一名婢女将此事向他告发,并有两位婢女作证。高欢打了高澄一百棍,然后把他囚禁起来,其母娄昭君也被断绝往来。当时尔朱英娥很受高欢宠幸,并生第五子彭城王高浟,高欢便想废掉高澄世子之位。高澄只得求救于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来到朝廷以后,假装不知此事,便请求朝见高欢的妻子娄昭君。高欢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司马子如说:“我的儿子司马消难也与我的小妾私通,像这样的事情,应该掩盖起来才是。王妃是大王的结发妻子,过去常常拿父母的家财来供给大王。大王在怀朔被杖打,体无完肤,王妃日夜喂水喂饭,治疗疮伤。后来为了躲避葛荣,你们一起逃往并州。贫困的时候,烧马的粪便作饭,自己制作马靴,这样的恩义怎么可以忘却呢?夫妇相助相爱,女儿嫁给皇帝,儿子继承您的事业,况且娄领军功勋盖世,怎么可以轻易加以变故呢?况且一个女子不过像一株小草一样,而婢女的话您不必深信。”
高欢便让司马子如审问此事。司马子如见到高澄后,责备他说:“男子汉怎么可以害怕威逼而自己诬说自己呢?”于是,司马子如让两位婢女推翻自己的证词,并威胁告发的婢女使她上吊自杀。司马子如这才告诉高欢说:“果然说的是假话。”高欢非常高兴,立即召来娄昭君和高澄。娄昭君远远望见高欢,一步一叩头,高澄也边走边拜,父子夫妻相对而哭,和好如初。高欢便设酒宴欢庆,并说:“让我们父子重新团圆的,是司马子如啊!”于是,赐给司马子如黄金一百三十斤,高澄也送给他良马五十匹。郑大车经过此事仍然宠爱不衰,弟弟也跟着鸡犬升天,后来她给高欢生下第十四子,为北齐冯翊王高润。
李昌仪是北魏大臣李伯徽之女,出身赵郡李氏,美貌聪慧,精于骑术。她的出现令已经年过不惑的高慎抛弃了原配妻子崔氏,与她成婚。婚后因为高慎经常跟和尚显公聊天,李昌仪嫉妒,进谗言令高慎将和尚拉杀。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慎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高慎从沧州调回邺城,担任御史中尉,有选拔举荐官员的权利。他选手下御史的时候,往往喜欢用自己的亲戚乡党。人选报上去之后,掌握终审大权的高澄发觉他这种结党营私的行为之后立即阻止,大笔一挥,奏令改选。高慎知道崔暹是高澄的心腹重臣,之前他抛弃的原配是崔暹妹妹,因此他怀疑高澄驳回他的奏疏是因为听信了崔暹的谗言,就将这两人一道恨上了。高澄首先给崔氏找了门第更高的人家改嫁了,在婚礼的当晚亲自出席,给足了崔暹面子,扳回这一局。随后,他把目光转向了高慎的后妻李昌仪。因为李昌仪的介入,才导致崔氏被抛弃,所以报复的对象首先是她。高澄前去调戏李昌仪,借此羞辱高慎,李昌仪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慎哭诉。高慎又怕又恨,因此密谋造反。因为存了反心,高慎怠慢公务,无心理事,借口说崔暹经常排挤污蔑自己,整天玩忽职守。高欢看到他这般怠慢,当着大臣的面责备了他一顿,免去了他御史中尉的职务,将他外放到两魏边境的北豫州去担任刺史。高慎被外放为北豫州刺史后,高欢开始怀疑他,于是派人前去他的属地探察。高慎先下手为强,设埋伏擒拿了高欢派去的官员,随即向西魏投降,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慎,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
邙山之战,宇文泰惨败,而李昌仪则被侯景俘获,送回邺城。高澄身着盛装,前往监牢探视,问:“今日若和?”李昌仪无奈,跟从高澄做了小妾。高澄死后,她入宫做了女官,侍奉娄太后。高殷继位,她以同族的身份接近太后李祖娥,骗取杨愔等人准备外放高演和高湛的密报,告发于娄太皇太后,直接导致高演政变篡位,杀害了高殷。
元玉仪是北魏高阳王元雍的世子元泰的庶出女,元泰在河阴之变时被杀害,一度家境败落,元玉仪沦为孙腾的家妓。高欢当国后,给当年在河阴之变中遇害的文武百官各自抚恤追赠。元泰已死,高阳王的爵位由他的嫡子元斌袭承。元玉仪几次登门请求,想要认祖归宗,被元斌拒绝。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病故,高澄接任为渤海王,成为东魏的实际统治者。这一年初秋,高澄从晋阳来邺城朝觐。不知道什么原因,元玉仪被孙腾抛弃,在通往皇宫的必经之路上遇到了上朝途中的高澄。高澄将她带回去,安顿在他平日里用来处理政务的东柏堂住下。为了给她出气,高澄甚至奏请皇帝,将她封为琅琊公主。高澄素来风流爱色,当时的中书侍郎崔季舒是高澄的密友,平日里受高澄之托,帮高澄寻访美人。得到元玉仪之后,高澄非常高兴,还对崔季舒炫耀说:“你经常替我选美女,可选了这么多,却都没有我自己得到的这般绝异之人。崔暹知道此事必来进谏,我正等着呢。”听到风声的崔暹很快赶来,高澄猜到他会劝自己不要做这等荒唐事,就故意板着脸不给他好脸色看。崔暹看在眼里,心中有数。他再来东柏堂见高澄时故意将袖子里的名刺掉落在地。高澄诧异,问他这是做什么。他一脸恭敬地回答:“特来拜谒公主”。高澄喜出望外,拉着他的手就进去见元玉仪。通过此事,可见元玉仪当时所受的荣宠之盛。
为了固宠,元玉仪将自己早已经嫁人的姐姐元静仪介绍给高澄。高澄爱屋及乌,也与元静仪通奸,给元静仪奏封了公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元静仪的丈夫崔括,还有她的儿子都被高澄破格提拔,还得了丰厚的赏赐。元氏姐妹扬眉吐气,过了一段风光无两的好日子。后来高澄遇刺身亡,元玉仪的名字再未在史书上出现过,不知所终。
父亲:神武帝高欢
母亲:武明皇后娄昭君
弟弟
北齐文宣帝高洋,高澄同母弟
永安简平王高浚
平阳靖翼王高淹
彭城景思王高浟
北齐孝昭帝高演,高澄同母弟
上党刚肃王高涣
襄城景王高淯,高澄同母弟
北齐武成帝高湛,高澄同母弟
任城王高湝
高阳康穆王高湜
博陵文简王高济,高澄同母弟
华山王高凝
冯翊王高润
汉阳敬怀王高洽
姐妹
永熙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皇后,再嫁元韶,高澄同母妹
太原长公主,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皇后,再嫁杨愔,高澄同母妹
颍川公主
义宁公主
某某公主,杨愔前妻
某某公主,司马消难之妻
阳翟公主
浮阳公主
东平公主
嫡妻静德皇后元仲华
外妇东魏琅琊公主元玉仪
外妇元静仪
妾柔然公主郁久闾氏
妾宋氏
妾王氏
妾陈氏
妾燕氏
妾李昌仪
儿子
长子:河南康献王高孝瑜,母宋氏
次子:广宁王高孝珩,母王氏
三子:河间王高孝琬,母静德皇后元仲华
四子:兰陵武王高孝瓘(又名高肃,字长恭),母不详
五子:安德王高延宗,母陈氏
六子:渔阳王高绍信,母燕氏
女儿
乐安公主,母静德皇后元仲华,嫁崔暹子崔达孥
某某公主嫡女(封号不详),母静德皇后元仲华
《北齐书·卷三·帝纪第三》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