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共和国军史:建国后三次变动大军区有何内幕

来源:讲历史2017-06-21 19:00:13责编:尼威亚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六大军区体制(1950-1955)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区(大军区)层面,曾有过三个阶段的大变革。分别是:1950-1955年间实行的&l…

六大军区体制(1950-1955)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区(大军区)层面,曾有过三个阶段的大变革。分别是:1950-1955年间实行的“六大军区体制”;1955-1985年间实施的“十二大军区体制”(期间曾先后增减至11个、13个),以及1985年至今的“七大军区体制”。三次大变革背后,都关联着内政、外交的巨大转折。

1950年2月,“六大军区体制”正式成型,分别是: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六大军区”与当时的“六大行政区”高度吻合,采用了党政军一体化的权力架构。之所以如此设置,至少有两大原因,其一,战争尚未结束,军区与行政区重合、党政军一体化,有利于战争中的资源调配。其二,可参考学者杨奎松的解读:

\

解放军经历过三次军区改革

“对建国初的地方军政机构设置,中共中央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于各大根据地和各大野战军,亦即各大山头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始时实行了大行政区的管理体制。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除华北人民政府并入中央外,其他五个大行政区都设有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但基于党高于一切的原则,各大区实行的是党政军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在六大区里,中央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和军政委员会主席,即党政军一把手一肩挑的,有三位。如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都由林彪一人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都由高岗担任,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都由彭德怀担任。其他如华东、西南,也基本上是党政军一体。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军区政委为饶漱石,陈毅为军区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军区司令员为刘伯承,西南局第一书记为邓小平。只有华北区的情况稍微特殊一些。”

\

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

显然,“对军事行动及其建政需要的这种迁就,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故国内战争结束不久,一方面毛泽东巧施谋略,另一方面各将领知趣而退,彭德怀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离开了西北地区,刘伯承则主动要求去筹建陆军大学,离开了西南地区。林彪将原四野主力交给彭德怀带去了朝鲜,自己以治病为理由去了苏联,聂荣臻被任命为代总参谋长,入住中南海,协助军委处理全军军事作战事务,无暇多顾华北军区的工作。另外两位,高岗不懂军事,只有陈毅有指挥能力,但毛与陈合作多年,了解甚深,再加上陈与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长期不和……”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在毛泽东的运作下,又有“五马进京”——除华北局外,其他五大行政区首脑,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相继调入中央任职。稍后又有“高饶事件”。至1954年底,五大行政区先后撤销。与之匹配的“六大军区体制”,也于1955年成为了历史。


十二大军区体制(1955-1985)

1955年2月,国务院颁布决定,将原来的 6个大军区,改划为 12个大军区,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

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受命主持此次军区体制改革。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作了《关于全国军区划分的几个初步方案》的发言,共提出六种军区划分的方案。其中第一种方案——在海陆边防划分六个军区——东北、华北、山东、东南、华南、云贵,为准备战区,属于集团军(实际提升为方面军级);在内地划分8个军区——川康、西藏、新疆、甘青、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为战略储备区,属于军级(实际提升为集团军级)——获得多数认可。在对内地军区适当合并后,最终形成了上述12个军区的划分。

\

杨成武将军

如此划分军区,与中国决定加入冷战苏联阵营,直面原子弹威胁,有很大关系。1954年9月,彭德怀率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亲身参观、体验了原子弹爆炸的威力。1954年底,苏联筹组“华沙条约集团”,张闻天代表中国参加会议,发表声明支持会议的一切决定。1955年1月,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向核国家进军。同月,芬兰大使履新,向毛泽东描述美国氢弹的巨大威力,毛泽东强硬回应:“如果再来一次战争,就算中国一国伤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死伤人数,那我们还有五亿多人。美国想用恐怖吓倒我们,但是吓不倒我们。”2月,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如此解释此次军区划分:“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今后战争中可能广泛使用原子武器,当帝国主义者决定发动战争时,可能利用其所谓‘原子优势’采取不宣而战,对我进行闪击。为了应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今后更复杂的战争情况,……须以敌人兵力及其可能进攻的方向、地形条件、交通状况以及我军的战略意图、作战方向和今后战争可能发展的趋势,作为军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此次改革之后,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的年龄,几乎全部集中在40-50岁之间;“少壮派”将领被推上了第一线。

\

对调之八大军区司令(上下对应)。左起,上:李德生、杨得志、许世友、韩先楚;下:陈锡联、曾思玉、丁盛、皮定钧

“十二大军区体制”一直持续到1985年,期间略有变化。1956年,为加强对台斗争,增设福州军区。1967年,鉴于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为防备苏联,内蒙古军区被降为省军区,划入北京军区。1969年,为便于对西南边防的资源支持,西藏军区被降为省军区,划入成都军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因林彪之死,毛泽东亲自主持了一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文革”期间,军队以“三支两军”的名义介入地方,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都由各大区司令员、省军区司令员兼任,可谓“军政合一”。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后,“不再兼省委书记”、也不再兼任“革委会”主任,使地方得以再次军、政分离。


七大军区体制(1985年-?)

\

1985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邓小平同李先念、徐向前、张爱萍合影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决定裁军100万。1985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11大军区调整为7大军区,即: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

\

第一批七大军区司令员合影

此次改革,既有军区本身的原因,如“现行军区体制存在的战役纵深浅、独立作战能力弱、机构重叠、后方部署重复等问题”,更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密不可分。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已宣布裁军一百万的决定,并为此阐述了不可能爆发大战争的观点。1985年5-6月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又做出了三个至关重要的决定:1、国防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考虑其轻重缓急;2、实行百万大裁军;3、在对外政策方面,彻底放弃反苏国际统一战线的方针,并确定不再以“中美苏战略大三角”为基础设计中国的外交政策。6月份,邓小平发表谈话,明确最高决策层已完成“两个重要转变”:1、“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2、放弃反苏统一战线,不再在“美中苏大三角”框架中制定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学者认为,“邓小平这次谈话意义重大,它可以被看作是中国退出冷战的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