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384~414),中国东晋僧人。俗姓张,为鸠摩罗什弟子,被罗什誉为“中华解空第一人”。据《高僧传》卷六 ,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崇信老庄,读《维摩经》,欣赏不已,遂出家从鸠摩罗什门下。擅长般若学,曾和道融等讲习鸠摩罗什所译三论,人称解空第一;虽然他极力摆脱以往老庄对佛学的影响,然而其思想仍然在老庄哲学思维内。十七岁到凉州寻找西域的精神领袖鸠摩罗什学习,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和长安于鸠摩罗什译场从事译经,评定经论。著有《肇论》等。
僧肇,俗姓张,京兆(长安)人,卒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学术界对僧肇的生年,目前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活了31岁,即生于384年;另一种认为他活了41岁,即生于374年。
据《高僧传·僧肇传》载:“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他读老子《道德经》,叹曰:“美则美矣,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说明僧肇是在将《庄》、《老》与《维摩经》沟通 起来,以推动玄学新思潮中崭露头角的。
僧肇出家后,师从鸠摩罗什,并成为其得意门生。由于僧肇擅长般若学,曾讲习鸠摩罗什所译三论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圣”和“十哲”之一,而被称为“法中龙象”。僧肇善方等大乘经典,兼通三藏,才思幽玄,精于谈论,被鸠摩罗什叹为奇才,称为“解空第一”。僧肇著作多种,尤以《肇论》著名。
《肇论》主要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四篇论文组成,最早见于南朝宋明帝(465~471)时陆澄所编选《法集》目录;至南朝陈时,又收入了《宗本义》而成今本《肇论》。
其中,《不真空论)以“不真空”为题,论文的中心内容是论“空”,僧肇所理解的空的实质是“不真”故“空”,“不真”即“空”,“不真”与“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真空论》集中反映了僧肇的佛教宇宙观,是其全部佛教理论的思想基础。
《般若无知论》凡两千余言,深受鸠摩罗什赞赏,他曾说:“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揖。” 隐士刘遗民读后叹道:”不意方袍复有平叔。“ 他又推荐给慧远,慧远也以为像这样的精辟文章“未尝有”,他们一同批寻玩味。此时,僧肇只有二十三岁。
《涅槃无名论》写成后,曾得到秦王姚兴的大力称赞,马上令人抄写,然后分发给他的子侄们,让他们从中得到启迪与智慧。
《宗本义》中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等的涵义是一样的。宇宙万法都由因缘会合而生,未生就无有。又因缘离散万法就坏灭,可知并非真实有。以此推度,万法虽现有而性常自空,所以称为“性空”,性常 自空即为“法性”,法性真实如是即为“实相”,称为“本无”。“本无”是缘生实相,超一切名言分别,故不能说它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
由此可知,僧肇以佛教中观思想为核心,但其中受老庄及玄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僧肇在罗什门下,被誉为“解空第一”罗什弟子中有“四圣”和“十哲”,他皆在其数。在千年青少年时代,他虽精研过《老》、《庄》,但是他的学识,实得益于罗什。什在长安译出《大品般若》之后,僧肇即就自己的悟解,著《般若无知论》。论成后,得到罗什的赞赏。弘始十年(公元408年),道生将此论由关中传到江南庐山,隐士刘遗民读后,赞叹不已,他说;“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后呈慧远,远阅后亦抚几叹曰:“未常有也”。弘始十二年(公元410年)刘遗民致函僧肇说:“去年夏末。见上人《般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殷勤,不能释手 ,真可谓浴心方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刘遗民对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是极为推崇的。但
是他还有些不明白之处,函请僧肇为之解释。僧肇给他回了信,并附给他另一著作《维摩经注》。其后僧肇又著《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弘始十五年(公元413年),鸠摩罗什逝世后,他为悼念罗什,又作《涅盘无名论》论成,上表呈送姚兴,兴十分赞许,并答旨,敕令缮写《涅盘无名论》,分发其子侄研习。
僧肇的上述四篇论文,是结合老、庄的哲理,以《维摩》、《般若》、三《论》为宗,照缘生无性(实相),立处皆真的道理,畅谈体和用、动和静、有和无等问题。他的立论,素为学术界所重视。他死后,有人将其四篇论文合编为一书,取名《肇论》。到了陈代,小招提寺的慧达和尚在《序》文中提到有《宗本义》一文,此文或非僧肇手笔,但其立论的中心思想,仍为僧肇在四篇论文中所表述的思想,这篇《宗本义》,或即后人研究《肇论》的心得体会之作,作为僧肇的思想总纲,故称之为“宗本义”,置于全书之首。
僧肇所处的时代,《老》、《庄》思想盛行,外来的般若思想与《老》、《庄》哲学有相似之处,故魏晋时代的许多僧人都是玄学化的佛教学者,他们般若、老、庄一起谈,在思想上基本不分彼
此。如当时的王弼注《老子》,法汰、道安等谈般若,他们属于一个思想体系,都贵无贱有,而裴頠《崇有论》,支遁谈般若,也是同一个思想体系,又都贵有贱无。这两派的主张都是偏执的,僧肇融合道家玄学有无相生、动静相合等思想,以般若代道,以色空代有无。近代佛教学者黄忏华在《僧肇》一文中,归纳僧肇几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宗本义》从缘生无性谈实相,《不真空论》从立处皆真谈本体,《物不迁论》依即动即静谈体用一如,《般若无知论》谈体用的关系,都是有所发挥而互相联系之作”。这就是说,各论的着重点发挥,虽有所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都是有关系的。
《肇论》一书是名著,一千五百多年来,历代都有人研究,并为之作注释。就现存的注疏说,如慧达有《肇论疏》三卷、唐代元康有《肇论疏》三卷、宋代净源有《肇论中吴集解》三卷及《肇论集解令模钞》二卷、宋代遵式有《注肇论疏》三卷、元代文才有《肇论新疏》三卷和《肇论新疏游刃》三卷、明代德清有《肇论略疏》六卷;此外,明代道衡还有《物不迁论辨解》一卷。又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所载宋陆澄《法论目录》和隋法经《众经目录》载有《丈六即真论》一卷,已佚,传为僧肇所著。
《肇论》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后来成为三论宗的重要典籍。这部《论》不仅理论幽深,思想微妙,而且将罗什所传龙树学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惜僧肇年仅三十一岁就圆寂了。如果他长寿,对佛教思想理论上的建树,肯定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僧肇曾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和长安参与鸠摩罗什译场,从事译经和经论评定。他的四篇深邃、精辟、简洁、优美的论文《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直至今天仍被众多佛子和佛学专家研读。此四论合称为《肇论》。此外还有《宗本义》一书。
弘始十六年(414),僧肇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令僧俗大众痛感惋惜。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