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约189年出生,2世纪末,在兄长杨虑的陪伴下度过少年生活。约203年,杨虑逝世。3世纪初,在襄阳过着青年名士的生活。
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杨仪约27岁,荆州刺史傅群辟杨仪为主簿。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杨仪约28岁,杨仪逃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
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杨仪约29岁,关羽派他为信使西行去见刘备。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杨仪约30岁,刘备称汉中王,升任杨仪为尚书。
221年(蜀汉章武元年),杨仪约32岁,刘备称帝,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改任遥领弘农太守。
222年(章武二年),杨仪约33岁,本年刘巴逝世 。
224年(建兴二年),杨仪约35岁,约于此时回任尚书。
225年(建兴三年),杨仪约36岁,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
227年(建兴五年),杨仪约38岁,跟随诸葛亮到汉中,从此在诸葛亮军中处理细枝末节、繁碎的礼节等,受诸葛亮喜爱。
228年(建兴六年),杨仪约39岁,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230年(建兴八年),杨仪约41岁,被提拔为长史,加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军,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处,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
231年(建兴九年),杨仪约42岁,跟随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34年(建兴十二年),杨仪约45岁,跟随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出军屯扎谷口。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以上为《三国志》的记载,不过据《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只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正史《三国志》比《魏略》较为可信。
235年(建兴十三年),杨仪约46岁。
原本杨仪认为自己被诸葛亮托付后事,又为朝廷诛除了逆贼魏延,所以自己应该会继诸葛亮后掌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筮,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而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
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声色之间经常流露出怨愤表情,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家都畏惧他出言不逊,不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当年丞相去世的时候,我是执掌全军的,那个时候,我要是带着队伍投奔曹魏。怎么会像今天那样寂寞失意?真是追悔莫及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
于是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攻击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
陈寿:“杨仪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孙权:“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杨戏:“威公狷狭,取异众人;闲则及理,逼则伤侵,舍顺入凶,大易之云。”
郝经:“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陆文圭:“魏延及杨仪,两人蜀俊乂。各怀专忌心,曲直竟谁在。孔明惜其才,未尝辄偏废。渭南反斾归,师在千里外。朝臣意左右,魏为杨所害。杨亦不得死,晚用姜维辈。蜀竟以是亡,束手付邓艾。艾复矜其功,受制于钟会。四人共一律,皆以专忌败。家国莫不然,鸣呼可为戒。 ”
蔡东藩:“魏延杨仪,心术相同,延不过早为发作,自速其死耳。若仪之与费祎言,谓不若前时就魏,是延之所未及设想者;而仪欲为之,其居心尤出延下。微诸葛丞相之善为驾驭,几何而不先作乱也?”
杨虑:字威方,杨仪之兄。自小德行素著,在江南中带品德无人能及。一直不愿出仕为官。十七岁时夭折,乡人称他为“德行杨君”。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杨仪登场于诸葛亮北伐之时。马谡拒谏失街亭一役中,身为长史的杨仪自动请缨,要前往代替马谡保守街亭,诸葛亮亦表示赞同,可见诸葛亮颇信任杨仪。可惜杨仪未出发,街亭就已告失守。自此后,杨仪常随在诸葛亮身边,一起筹划及商议军中事务。第一百零一回中杨仪建议采用轮班分兵,以为长久北征之计,便深得诸葛亮所认同。
诸葛亮临死前,将重要遗命及撤兵之计交由杨仪主理,并预料魏延将会造反,嘱咐杨仪以锦囊之策加以应付。杨仪奉命行事,在与魏延对垒的阵前策动计谋,诈降魏延的马岱随即斩杀魏延。
当魏延与杨仪互相上奏攻轧时,吴太后认为“杨仪乃文人,丞相委以长史之任,必其人可用”;蒋琬亦对杨仪作出评价,指杨仪“为人虽禀性过急,不能容物,至于筹度粮草,参赞军机,与丞相办事多时,今丞相临终,委以大事,决非背反之人”;董允亦认为杨仪“才干敏达,为丞相所任用,必不背反”。
杨仪保诸葛亮遗柩回成都后,刘禅封他为中军师。可是杨仪却因为不甘官位下于蒋琬,常生怨言,更说出“当初宁愿投魏”的宣言。费祎向后主密陈杨仪之言,后主大怒,贬杨仪到汉嘉郡为庶民。杨仪自觉羞惭,最终自刎而死。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孟宪礼饰演杨仪;
2010年电视剧《三国》:陈珊珊饰演杨仪。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