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子

邢燕子

中文名:
邢燕子
别名:
邢秀英
民族:
汉族
人物简介:

邢燕子,女。河北宝坻(今属天津)人。1958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委六届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北郊区永新知青综合场党支部副书记。是中共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近代名人推荐
中文名
邢燕子
别名
邢秀英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宝坻
出生日期
1940年
职业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书记
信仰
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1958年下乡组织“燕子突击队”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邢燕子,女,原名邢秀英,1940年出生,天津市宝坻县人。从小跟爷爷在农村老家长大,父亲是天津市一家工厂的副厂长。1958年,高小毕业后没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回到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愤改变家乡的穷貌。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并组织了一个“邢燕子突击队”,成绩突出。

名字由来

邢燕子大名叫邢秀英;当地领导杜元恒在检查工作的时候

,说“你这燕子的名儿还是不错的,能够飞黄河、跨长江”,1959年秋天地委书记马力接见邢燕子的时候,就说,把那大名去掉,就叫邢燕子。邢燕子说:“其实燕子只是我的小名,我是在北京出生的,爸爸在燕京、燕生、燕子三个名字中选了这一个。有个报社记者在写报道时说燕子更形象,以后大家就都叫我邢燕子,我的本名邢秀英反而很少人知道了。”

开始这个队不叫“邢燕子突击队”,刚开始一直没定叫什么名字。当时有“铁姑娘”队,所以不能叫“钢姑娘队”所以这名字一直都没定,后来60年的时候,郭沫若写了一首《邢燕子歌》之后,之后才改名叫“邢燕子突击队”。

下乡

邢燕子刚回乡时,生产队派她去幼儿园当教养员,管30多个满地乱跑的孩子,冬天冰上打鱼的季节到了,当时正值三年连续自然灾害时期,打鱼和割苇编帘子是帮助乡亲度过灾荒的主要副业生产。刚18岁的邢燕子串连了7名青年妇女组成北大洼头一个妇女打鱼队,在2尺来厚的冰上凿洞下网,起网时网绳一出来就冻成冰棍,抓在手里刺骨寒,她们白天网鱼,晚上在马灯下编苇帘,三个月下来邢燕子为全队创造了3900多元的副业收入,为全大队乡亲们度过灾荒起了很大作用,党支部给邢燕子这个妇女副业队命名为“燕子突击队”。邢燕子不仅在生产上不怕苦、不怕累,在生活上也是克勤克俭。她父亲寄给她20元做衣裳,她却把钱借给队里买化肥,司各庄社员都说,有了“燕子队”全村变了样。

邢燕子突击队的劳动内容主要是要抬田治盐碱,抬田就是把田抬高了,水往沟里渗,长庄稼的地就不起碱了;但是抬田一是费劳力,再一个是费地,赶以后就是拉沙治田、秸秆治田、秋耕冬灌,好多方法。秸秆换田就是把秸秆结成小节,那时候也白天没电,天黑了才有电,突击队就是什么时候有电什么时候开始做,一做就是一晚上,扎成小节之后,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去敛尿,把尿都敛到一个大锅里,完了往里面参水,然后把秸秆在里面和湿了,湿了之后就堆在一起发酵,这就是秸秆还田……

背景

邢燕子的父亲当时是天津陶瓷厂副厂长,她完全有条件当工人,也可以继续读书。当时她的想法很单纯:“农村青年都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听党的话,不是空洞的口号,要看实际行动,农业这么重要,党需要自己留在农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留在农村。”她却选择了回到天津市宝坻县司家庄务农,这发生在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前10年。邢燕子的这一选择与当时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当时正是农村遭受天灾人祸最困难的年头,需要树立一个“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1959-1960年,邢燕子的事迹在全国造成一个空前的宣传声势,各大报纸、电台纷纷报道。

宣传

1960年8月15日《河北日报》以《邢燕子大办农业范例》套红标题报道了邢燕子的事迹。当时正值农村遭受天灾人祸最困难的年头,许多回乡知识青年与农民纷纷流入城市躲避饥荒,这时正需要树立一个“发奋图强,大办农业”的农村青年典型应运而生。8月17日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妇联发出在全省青年、妇女中展开学习邢燕子运动的通知,接着中共河北省委,天津市委发出开展“学习邢燕子、赶上邢燕子、热爱农业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1960年9月20日《人民日报》也介绍 了邢燕子的事迹,在全国造成一个几乎是空前的宣传声势,各大报纸、电台和《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纷纷报道,连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也写了《邢燕子歌》以推波逐澜,郭沫若写道:“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1960年10月12日邢燕子入党,同时,她与另外两个全国回乡知青的典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徐建春、吕根泽互相下战书,进行“建设新农村”的友谊竞赛,全国各地农村知青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在当时严重饥荒已蔓延到全国的关头,邢燕子们发出的劳动竞赛活动,稳定了广大农村青年的情绪,鼓舞了他们“大办农业,大种粮食”的士气,此时对邢燕子的宣传达到了最高潮,她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1961年后,党中央大力组织城乡中小学毕业生回乡或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并形成一个高潮,这期间媒体对邢燕子的报道一直未间断,她也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2年5月15日在《天津日报》发表公开信《欢迎新战友,参加农业战线》,还写信给北京女知青侯隽,赞扬她到宝坻县农村插队落户。这时,已与同村青年王学芝结婚,再一次表明她永远扎根农村的决心,婚后她家的生活过的很艰苦,丈夫王学芝家弟兄多,无住房,她夫妻俩只能和爷爷挤住在一起。十年后,才盖了三间属于自己的土坯房。

从政

1964年6月邢燕子被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 。同年12月她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大,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2月26日恰是毛泽东70诞辰,邢燕子被邀请参加毛泽东的家宴,毛泽东不让自己的女儿出席,说:“她不下乡,不配。”与毛泽东同坐在一起的是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他笑道:“我要坐在群众一边。”并将自己的一碗饭拨给邢燕子和董加耕,说:“年轻人要多吃啊,要吃饱!”还为他俩添饺子和烧饼。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邢燕子曾在报纸上登过一些应景的文章,并参加了1966年的国庆观礼,以后又担任了宝坻县革委会成员和公社大队干部。1968年5月邢燕子在《人民日报》上刊出批判刘少奇的文章《斩断中国赫鲁晓夫伸向知识青年的黑手》,内容大意是:刘少奇让知青上山下乡,种3、5年地,目的不是为了让青年当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是让知青下乡镀金,捞取“升官发财”的政治资本。1969年她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头上的官衔达16顶之多。1973年4月由周恩来亲自提名,她随中日友协代表团访问日本一个月。接着又与侯隽一起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她俩对领导干部“走后门”,把子女送去参军、上大学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并希望中央能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对知青的住房困难,安置经费偏少,口粮不足等问题提出不少建议。

此后,邢燕子出席了中共十大,还作为知青的代表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10月,她与其他11位知青,去山西省昔阳县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发表了“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表示要“横下一条心拼命加革命,认真学大寨。”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紧接着在1979年发生了中国知青的大返城,一场长达27年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落下帷幕。此后,邢燕子的名字便在媒体上消失了。

1981年邢燕子离开了宝坻县调到天津市北郊区的知青农场工作。1983年6月,天津市组织部找到她谈话,称新市委班子成立了,不再安排她进常委班子,不再担任市委书记。1985年天津市政协换届,有关部门又以“中共党员在政协里头的比例太大,不利于统战工作”为由,解除了她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职务。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与候补中央委员名单中没有了邢燕子。她去找当时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希望组织上安排她工作,不久她从知青农场调到北辰区担任人大副主任,分管城乡建设与环保,她一年中大多时间往乡下跑,工作作风扎实受到上上下下一片赞许,她与在区园林队当工人的丈夫王学芝、3个子女,及年迈八旬的婆婆生活在一起。

婚姻

邢燕子出名之后,给邢燕子的信从全国各地涌来,“成麻袋成麻袋地装”,当中更有不少求爱信。这就引起了当地党组织的注意,后来,当地党组织为她选了村里的生产小队长王学芝。原因很简单,王学芝家是困难户,“一家兄弟四个,加上父母,才两间半房”,但他是个老党员,政治上可靠。年轻的邢燕子一开始并不乐意:“他家穷倒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他岁数比我大六、七岁,现在男女差这些岁数没什么,但那时我嫌他太大,想找个跟自己同年的,比较般配。可是爷爷喜欢他,说他老实厚道,将来肯定不会出问题。我听党的和爷爷的话,就我同意了,我们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

1961年7月3日,邢燕子结婚了。夫妻俩穷得什么都买不起,邢燕子嫁过来,公婆只好出去借宿。3天后,新婚的邢燕子就和丈夫搬到了婆家早年喂驴的小草棚里,那个棚子只有1米多宽,没有床,就搭了个简单的土炕,站起来都直不起腰,一下雨就漏水。

邢燕子不能像普通妻子那样天天为丈夫做饭,丈夫就一个人随便对付;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之后,丈夫又当爹又当妈,却从来不曾埋怨过她。邢燕子特别感激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年龄相差8岁,原因是她1962年生了大儿子之后,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先斩后奏,趁到天津开会时采取了避孕措施。就这样,丈夫都没说一个“不”字,还跟她一起瞒着公婆。

主要荣誉

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介绍了邢燕子的先进事迹。此后,成为上山下乡的知青典型,被称为毛泽东时代的好姑娘。1964年,她出席中国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同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毛泽东主席生前5次、周恩来总理13次接见过她。她先后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宝坻县委副书记、地委常委、天津市委书记、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九至十三大代表,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委员。1981年被市委安排到北辰区工作,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现退休。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外界评价

邢燕子曾5次见到毛泽东,13次见到周恩来。是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在毛泽东不许子女参加的生日宴会上,她是被特别邀请并坐在毛泽东身边的青年代表之一……邢燕子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是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 

相关话剧

话剧《邢燕子》排出后首先到天津市演出。观众踊跃,一票难求。为了让观众更快地看到这出戏,并且完成到其他城乡的演出任务,院部决定排演第二组《邢燕子》(蔡松龄院长导演,赵乃娟饰邢燕子)。两组《邢燕子》共演出了124场。天津各报给予了热情宣传,《河北日报》发表了“反映伟大时代、歌颂新的英雄”的社论并破天荒地将《邢燕子》剧本在副刊上连载发表。《天津日报》和《新晚报》也开辟了显著版面予以报道。

一天,《邢燕子》一剧正在人民剧场演出,闭幕后从台下走来一位姑娘,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邢燕子。剧院领导知道后,热情地把她引领到化妆室,她立刻被演员们包围起来。两位邢燕子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有趣的是两位邢燕子十分相似,她们都穿着朴素、憨厚热情,个头也差不多。俩人都穿了一件浅红色的上衣、深蓝色的裤子。都留着短发并扎有一个美丽的蝴蝶结。所不同的是真邢燕子领子处露出一个内衣的小翻领,增添了几分俏皮。再就是她由于田间劳作、风吹日晒,面孔更显黝黑健壮,而演员邢燕子化了妆,增添了几分红润漂亮。邢燕子看着后台的服装、道具觉得十分新鲜。而演员们望着自己歌颂的英雄就坐在眼前更觉肃然起敬。邢燕子激动地说:“你们把我演得这么好,我真不好意思。”演员们说:“我们演得再好那是戏,只有你才是真的。”你一言他一语,整个后台气氛热烈,笑声不断,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

河北省话剧院为将《邢燕子》一剧演得更好,使之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1963年在原剧基础上又增加了几位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侯隽、王培珍、张秀敏等人的先进事迹,并更名为《庄稼儿女》(邹鹤年、苏野编剧),到衡水、辛集、正定、栾城等河北农村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杜甫人生经历过哪些时期?杜甫人生经历简介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的奇葩大杀器,炮弹2人高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 野史记载慈禧生了光绪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北宋全能“学霸”是谁?沈括作品简介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一组能勾起儿时农村回忆的老照片,不胜怀念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

人物解密野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