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

贺炳炎

中文名:
贺炳炎
别名:
向从炎,贺明炎
国籍:
中国
人物简介:

贺炳炎(1913.2.5 - 1960.7.1)又名明言,原名向从炎,开国上将,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人。

贺炳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优秀指挥员。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手枪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等职。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领导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于成都病逝。 

近代名人推荐
中文名
贺炳炎
别名
向从炎,贺明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松滋刘家场
出生日期
1913年(癸丑年)2月5日
逝世日期
1960年(庚子年)7月1日
职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歌颂文章
满江红-独臂上将颂

人物生平

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授上将军衔。 

1913年生,湖北松滋市刘家场镇人。幼年丧母,9岁即投武当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法,后改学玄虚刀法。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红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手枪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

1938年1月起任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率部转战于冀中、冀南、冀鲁豫等地,取得莲子口、板桥等战斗的胜利,领导开辟了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米峪战斗中歼灭日军1个中队,生俘日军20名。

1942年到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7年4月调任西北野战军第一总

队副司令员。

1952年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1954年2月升兼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同年9月授上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等职等职。

1960年7月在成都病逝。

贺炳炎为人性格鲜明,心口如一,治军刚柔并济,对自己的下级既严格要求又平等对待。打仗时是个威严的指挥官,生活中是个可亲可敬的好兄长,娱乐时又成了顽皮的好伙伴。

贺炳炎将军,湖北松滋市刘家场人,小名玄娃,乳名明言,学名从炎。后改名炳炎 ,取“大火冲天”之意。贺炳炎将军,贺龙之爱将。16岁与其父贺学文一道参加红军。初战,即握一把菜刀独身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连毙数人,敌望之皆惧退。人赞其为“贺小龙”,因其姓,亦误传为贺龙之子。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十万余敌人向我湘鄂西苏区压来,我主力部队转到外线 作战。一天,敌军偷袭我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贺龙命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军校受训的贺炳炎,操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倒几个敌人,夺枪杀敌,此举轰动军校,贺炳炎受到嘉奖。

1935年春,在后坪战斗中,我攻击部队被敌人猛烈炮火压住,两个突击组都未攻上去,贺龙急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中弹后仍只身突击成功,被誉为“孤胆英雄”。

1935年12月,红五师师长贺炳炎率部随红二、六军团长征,第六次负伤后右臂被炸烂。当时手术器械和麻醉药都没有,医生用木工锯子截去了他的右臂。贺龙拿着一块伤骨心痛地说:“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

1938年1月起任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米峪战斗中歼灭日军1个中队,生俘日军20名。

1942年到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11月奉命率358旅百余名干部同359旅王震部南下,来到处于日、蒋、伪联合包围之中的大悟山地区,与新四军第5师胜利会合,开辟新区。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强击弱,敌占城市我占乡村,不仅站稳了脚根,而且得到迅速发展,部队扩展到1个独立旅4个独立团,领导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抗日战争中,他率部艰苦转战,屡建奇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作出重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贺炳炎转战西北战场,先后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要战役。特别是在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宜瓦战役中,贺炳炎纵观全局,指挥正确,创造出全军闻名的“硬骨头六连”。

在向全国进军战斗中,贺炳炎率一军所向无敌,解放青海,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后

1952年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等职。

1955年9月授上将军衔(唯一的准兵团级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

1959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不幸于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终年47岁。

将军故事

独臂将军贺炳炎,战功赫赫,是成都军区首任司令员,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忍受剧痛接受无麻醉截肢手术的故事令人感佩,毛泽东许他左手敬礼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独臂刀王

初出茅庐,“红军赵子龙”显神威

1913年,贺炳炎出生于湖北松滋,家境贫寒。贺炳炎6岁丧母,不久,因家境贫寒给地主放牛,但他并没有向命运折服,常常对玩伴说:“将来,一定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贺炳炎喜欢习武,特别是对他祖辈传下来的那把锈迹斑斑的大刀爱不释手,常常是白天干活,晚上练刀。1929年,贺炳炎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忠肝义胆的军旅生涯。

在部队,贺炳炎苦练杀敌本领,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红军枪弹不足,大刀是最便当、最令敌胆寒的兵器,三国时期的关云长能过五关斩六将,就是靠那把青龙偃月刀!”贺炳炎一没仗打就手痒,便用木质大刀与战友“对练”,常常把战友“练”得鼻青脸肿,气得贺老总拿起烟斗“打”在这个自己的爱将脑袋上:“你这个家伙,刀法是越来越好,仗是越来越能打,但是脑壳是越来越经打,而且也是越来越调皮咯!”一次,红军在潜江渊博子口同敌军作战,已是警卫班长的贺炳炎被贺龙派去红六师传令,红六师接到命令后从侧翼向敌人发起猛攻,敌人大败。但战斗结束后,贺龙却找不到贺炳炎,过了许久,贺炳炎才归队,但让贺龙吃惊的是:贺炳炎身后还跟着几十个战俘!原来,贺炳炎在传达完命令归队的途中,刚好和几十个回撤的敌军遇到。贺炳炎孤身一个,手中也只有一把大刀和几个手榴弹。情急之下,他左手提刀,右手高举手榴弹大呼:“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那几十个敌人给吓了一跳。但是,一看贺炳炎只是个半大的孩子,而且只是一个人,领头的军官顿时不老实了,怪叫道:“弟兄们,上!”话音还没落,贺炳炎就窜到他跟前,手起刀落,直接送那个军官回了老家,其他敌人一看:“我的妈呀,这是个练家子!”结果,乖乖地缴了械,当了俘虏,贺炳炎过去一数,竟有47个人。当时,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部队。

不久,贺炳炎被任命为红三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后担任骑兵大队长。一次,骑兵大队偷袭空城缴获了一匹战马,但返回途中贺炳炎清点人数,发现少了司务长。这时,敌人的大批人马已经进城,如果率队返回,整个骑兵大队都有危险。贺炳炎为了保全大局,立即毫不犹豫地单刀骑马飞驰入城。当正因找不到部队的司务长心急火燎时,贺炳炎就一把将他揪上了马。面对敌人的包围阻截,贺炳炎毫无惧色,挥舞大刀奋力冲杀,连斩数十敌军后撕开一条口子,杀出重围。此后,贺炳炎被誉为“红军赵子龙”,名震一时。

1932年,十余万国民党军向我湘鄂西苏区压来,形势万分紧急。一次,在敌人偷袭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的时候,贺龙命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校受训的贺炳炎,抄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翻好几个敌人,此举一下轰动军校。1935年春,后坪战斗中,红军攻击部队被敌人炮火压制,突击队几次都攻不上去。这时,贺龙命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二话没说,挥舞大刀,连中两弹仍不下火线,最终突击成功,事后被誉为“孤胆英雄”。

“大肃反”中,贺炳炎也成了肃反对象,被关押了起来。在一次战斗中,因前方战况不利,指挥部只好又把贺炳炎放了出来。贺炳炎眼见局势危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直接抄着大刀就冲上战场,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局势转危为安。事后,贺龙怒斥肃反大员:“如果真是反革命,贺炳炎会这样不要命地打仗吗?会这样提着脑袋冲锋陷阵吗?有这样不怕死的反革命吗?”说得那肃反大员哑口无言。

长征途中,“刀王”断腕气贯长虹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桑植县刘家坪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了长征,此时的贺炳炎任红五师师长。在突破澧水、沅江一线的封锁后,红二、红六军团向新化、溆浦发展。但在突破溆浦时,国民党大军也重兵压来。贺龙果断下令:“折向西行,沿着雪峰山山脚,直奔瓦屋塘,从瓦屋塘翻越雪峰山西进贵州!”而此时,攻击瓦屋塘的重任落在了作为先头部队的贺炳炎的红五师十五团身上。

贺炳炎亲率十五团向瓦屋塘突进,可在快接近瓦屋塘东山时,遭到了敌人的阻击。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部队一时冲不上去,贺炳炎火了,一边命令团长王尚荣到后方向贺龙汇报情况,一边组织冲锋队并手提大刀亲自带领冲锋队向东山冲锋。虽然东山山势陡峭,无法架设机枪掩护,但贺炳炎不管,他明白,东山之役,决定着整个大部队的生死存亡!面对敌人暴风骤雨般洒下的子弹,贺炳炎一挥手:继续往上冲!

冲锋队一个弹坑一个弹坑地匍匐前进,当到距敌不到100米时,贺炳炎霍地站起大吼一声:“同志们,杀啊!”便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拼刺刀。此时,贺炳炎如关公再世,挥舞大刀左劈右砍,顷刻间便结果了好几个敌人,吓得其他敌人丢了阵地掉头就逃。战士们一看,士气更振,一举拿下了东山。可就在这时,贺炳炎不幸被敌人炮弹弹片击中,倒下了。当战士们发现他时,他已昏迷不醒,整个右臂血肉模糊。贺炳炎随即被抬下战场进行治疗。

贺龙知道这件事后,便心急火燎地跑来看望并询问病情。卫生员告诉贺龙,贺炳炎的整个右臂已被炸成了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贺龙大声命令道:“无论想什么办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当时医疗器材十分短缺,仅有的一些又刚被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运不回来。至于药品,更是稀缺,不但没有麻药,连消毒水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只好找来一把锯木头的旧锯子锯骨头,熬了一锅盐水消毒。开始手术时,贺炳炎还昏迷着,可进行到一半时,他疼醒了。当知道必须锯掉自己的右臂时,他毫无惧色地对几个害怕他乱动前来摁他的战士说:“都靠边。”又对医生说:“开始锯吧!”于是手术又开始了。可医生的手怎么也不敢使劲,生怕贺炳炎太疼。贺炳炎笑了笑:“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并把一条毛巾塞在嘴里。就是这样,贺炳炎完成了整个手术。手术前后共用了2小时16分钟。贺炳炎见到贺龙的第一句话是:“总指挥,我以后还能打仗吗?”贺龙紧紧地握住他的左手,用肯定的语气说:“你还有一只手嘛!只要我贺龙在,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贺炳炎把贺龙的手抓得更紧了:“老总,我的胳臂没了一只,但是我的心还在,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继续跟狗日的老蒋干!”手术后,贺炳炎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便又投入战斗了。

后来,贺龙每当进行战斗动员的时候,总会把手术时包贺炳炎骨头渣的手帕拿在手中,肃然告诉同志们:“这手帕包过红军师长贺炳炎的骨头渣!那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渣!”

抗日战争中,“独臂刀王”名震天下

1937年,日寇铁骑践踏我大好河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同时,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O师七一六团团长贺炳炎接到贺龙、关向应的指示,带领七一六团直插敌后,准备首战雁门关对日寇嚣张气焰予以打击。

奉命后,贺炳炎率部不畏艰险,急行军3天,按时到达雁门关西南10多里的秦庄和王庄。10月17日,当贺炳炎得知日军从大同集结了300多辆汽车,满载武器弹药准备运往忻口时,果断作出决定:伏击!贺炳炎派人仔细观察地形后,把部队埋伏在一个南低北高的山沟里,沟底尽是山洪冲下的乱石,日军汽车行驶的公路由南向北而上。18日上午,有一队日军摩托车队驶入包围圈,就在战士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贺炳炎用望远镜望后却命令:这是敌先头部队,切勿打草惊蛇!果然没多久,敌人长蛇般的车队拖着滚滚烟尘渐渐进入伏击圈。贺炳炎命令部队做好准备,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等到百十辆敌车全部进入包围圈后,贺炳炎左手往下一挥,大吼一声:“打!”顿时,全团的子弹像山洪一样向日军倾泻,敌人的弹药车被击中,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

就在鬼子准备组织反击的时候,冲锋号吹响了,贺炳炎独臂挥舞大刀,率领战士们俯冲而来,如饿虎扑羊般一下冲散了鬼子的反击队。战斗中,贺炳炎挥舞着大刀,取鬼子项上人头有如探囊取物。一刀过去,一个鬼子立马胸前开花,又一刀,另一个鬼子的手臂飞上了天。什么武士刀!在贺炳炎的大刀面前,完全形同废铁。看到八路军如此凌厉的攻势,日本兵吓破了胆,纷纷后退,“武士道”精神全然抛在了脑后。最后,贺炳炎部歼灭日寇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海内外报纸称之为“雁门关大捷”,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当时,国民政府通电嘉奖,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兰特的谈话中也以此为例,说明“八路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以后的战斗中,贺炳炎单手挥刀,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当年,杀得敌人心胆俱裂,令日军谈虎色变,称其部队为“一把手”部队、贺炳炎就是“独臂刀王”。一时间,“独臂刀王”贺炳炎名震天下!1938年10月,贺炳炎任一二O师第三支队司令员,率队到大清河北岸进行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工作,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把部队从原来的304人扩充为3个团和3个独立营,近5000人,打退了日军多次“扫荡”。同年冬,贺炳炎又率队进入冀中,先后进行了莲子口、北板桥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3路合围,气得冈村宁次拍着桌子天价悬赏捉拿“独臂刀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1945年,贺炳炎参加了党的七大。当贺炳炎见到毛泽东举手敬礼时,毛泽东紧紧握住他的左手亲切地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今后你就免掉这份礼吧。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你这样独特的人才!”

左手敬礼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正式召开,贺炳炎是会议代表之一。4月23日,会议休息时,毛泽东笑眯眯地朝贺炳炎走来。贺炳炎激动地站起来,挺了挺胸脯,举起左手,向毛泽东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毛泽东连忙握住贺炳炎的左手,亲切地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不用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你这份礼!”

贺炳炎听毛泽东这么一说,紧张了,忙问:“主席,你不要我当兵了?我还有一只手,能够冲杀的!”

毛泽东把贺炳炎的手握得更紧了,说:“要,怎么能不要呢?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好好学习,等革命胜利了,你还要用一只手建设新中国呢!”

毛泽东继而夸奖道:“你现在指挥打仗,日军都怕“一把手”到来,这就是才能,你就算得上是人才,军事人才嘛!至于有不懂的事情,可以学嘛!你要好好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多学多记多问。相信你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相信你一定会学得好!”

“是,我一定不辜负主席的教导,好好学习!”贺炳炎两脚跟用力一靠,发出“啪”的一声响,用左手又敬了一个军礼。

个人荣誉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大事传记

童年少年

贺炳炎原随祖姓,取名向从炎,后改随父姓,更名贺炳炎。贺炳炎6岁时母亲病故, 姐姐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哥哥过继他人,贺炳炎由婶娘收养。贺炳炎9岁时,就随父亲到煤矿背煤。但因年小体弱,力不能支,不久后只得托人说情,给地主放牛和干家务活。前后2年左右,贺炳炎更换了3家,终因忍受不了地主的欺压,怀恨出走,给人杀猪,拜师学篾活、裁缝、打铁等。

大革命兴起后,贺炳炎的父亲贺学文参加了农会。大革命失败后,被迫背井离乡,在湘鄂交界四处躲藏。1928年秋,红军到达石门边境一带,贺学文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春,红四方面军到宜都一带打游击,贺学文随队回到家乡。父子相见后,贺炳炎恳求父亲带他去当红军,父亲见他体弱,答应以后再来接他。随后,走乡串户打铁。一天夜里,贺炳炎悄悄地出走,参加了红军。

红军时期

贺炳炎参军后,随红四军转战各地,战斗中勇敢顽强,无所畏惧。同年6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贺炳炎战斗意志更加坚定,成长迅速,在短短的两年中,先后由战士升为班长、排长、骑兵连长兼政治指导员。

两年后,贺炳炎被送到洪湖军校受训,在受训期间,担任区队长。一天敌人窜入根据地偷袭湘鄂西中央分局所在地,军校学员奉命在陈坨子口阻击敌人。学员因人多枪少,贺炳炎把手枪让给战友,自己操一把菜刀冲入敌阵,一连砍倒几个敌人,从敌人手中夺枪击敌,打退了进犯之敌。贺炳炎因此名扬全军校并受到表杨。1932年春夏之交,贺炳炎军校结业,被分到红三军手枪大队任区队 长,随即升为大队长。同年9月,红三军从洪湖突围进行战略转移,贺炳炎率部参加了“七千里小长征”。转移途中,奉贺龙、关向应命令,与原少共省委书记宋盘铭组建“襄北独立团”,贺炳炎任团长。同年11月,独立团与红军主力在湘鄂豫边会合。随后,贺炳炎调任红八师二十二团团长,担任全军的后卫任务。

1933年初,红三军到达湘鄂边后,进行了整编,全军编为七师、九师,贺炳炎任红二十团团长,不久后又任红二十九团团长。这时,贺炳炎的父亲已任红军司务长,后在鹤峰战斗中牺牲。在红军整编中,进行了内部的肃反,由于肃反扩大化,贺炳炎被当作“改组派”逮捕,险些被杀,捆绑29天后,贺炳炎被释放,出任新兵大队队长。

1934年初,为改变红军困境,总部决定向贵州东部开辟新根据地。贺炳炎奉命率一支游击队在沿河县淇滩一带发展革命武装,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同年夏秋,游击队升为独立团,不久后又扩充为黔东独立师,贺炳炎任师长。同年10月25日,红三军与红六军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组成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总指挥部。独立师编入主力,贺炳炎改任红六师十八团团长。桑植战斗之后,贺炳炎调总部任管理科科长兼作战参谋。随后,哪里战斗情况紧张,贺炳炎就受命去进行临时指挥。

1935年春,在后坪之战中,红军先后派两个突击组均未拿下制高点,眼看歼敌计划就要落空,贺龙急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一跃而起,迅速接近制高点,在中弹的情况下,只身突击成功,并找到两挺机枪和很多手榴弹,远敌用机枪扫射,近敌用手榴弹歼灭,使红军主力得以重新组织反攻,将敌击溃。同年6月,在中堡伏击战中,贺炳炎在火线上接任十八团团长,他与余秋里政委一道指挥部队击退了敌人多次冲锋,保证了主力的歼敌部署。板栗园战斗中,红四师师长受伤,贺炳炎奉命指挥红四师将国民党军八十五师全歼。芭蕉托战役,贺炳炎身先士卒,被誉为“孤胆英雄”。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指挥下,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贺炳炎任红五师师长。同年12月,在云南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右臂第六次负伤被截肢抢救。

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后改称为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贺炳炎任红六师师长。此时,张国焘已公开反对党中央,贺炳炎坚决站在朱德、贺龙等一边,拒绝了张国焘的拉拢,顶住了张国焘的要挟。并及时向全师指出,“真中央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我们要跟着朱德、贺龙坚持北上,去会真中央!”并于7月7日率部从甘孜出发向哈达铺前进,10月20日到达会宁,胜利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抗日战争

红军在会宁会师后,贺炳炎因左臂内尚有一粒子弹未取出,伤着神经,被送到西安广仁医院治疗。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贺炳炎顾不得伤病痊愈,毅然离院回队, 担任由红六师改编的八路军第一二0师七一六团团长。随即率部挺进到同蒲路北段的宁武、神地、朔县一带,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指挥雁门关伏击战,歼灭日军500余人,缴获了汽车多辆。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贺炳炎因此获得国民政府通令嘉奖。

1938年1月,组建第一二0师第三支队,贺炳炎任支队司令员。随后,率队到大清河北岸进行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工作。仅几个月时间,支队由原126人扩充为3个团和3个独立营,近5000余人,打退了日军多次“扫荡”。是年冬,贺炳炎又率支队进入冀中,先后进行了莲子口、北板桥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3路合围。

1940年,贺炳炎奉命率队返回晋绥参加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后,贺炳炎升任三五八旅副旅长。

1942年,贺炳炎带职赴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转入中央党校,参加延安整风,并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44年,贺炳炎偕廖汉生带领三五八旅百余名干部与三五九旅南下洪湖开辟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贺炳炎参与组建了江汉军区,并任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

1946年7月,贺炳炎奉命返回晋绥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同年11月调任晋绥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随后率队连克朔县、宁武、崞县诸城。为打好攻坚战,贺炳炎及时组织部队进行各种爆破方法试验,除炸药包外,还创造了“爆破杆”、“爆破筒”,用迫击炮抛射炸药、坑道爆破等方法,并在部队中推广。在清涧、汾考等攻坚战中,几种爆破方法都发挥了作用。

1947年5月,贺炳炎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队参加指挥了保卫延安的战斗,参与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宜川、西府、陇东、宜瓦、荔北等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宜瓦战役中,贺炳炎纵观全局,当机立断,及时指挥部队堵住了兄弟部队因故未能封住的缺口,保证了西北战场取得空前大捷。贺炳炎因功勋卓著,受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嘉奖。

1949年1月,西北野战军一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贺炳炎任军长。在贺炳炎等率领下,第一军连克三原、岐山等县,歼国民党军五十七军1万余人。接着攻克陇县,解放泰安。随后,又进军青海,1949年9月5日进占西宁,青海全省解放,进占西宁后,贺炳炎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鞠躬尽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是重病缠身的贺炳炎,不得不长期治疗。1952年, 贺炳炎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和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成为贺龙的副手。1954年9月, 贺炳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3月,任中共成都部队委员会书记、成都部队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贺炳炎当选为中共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贺炳炎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先后负伤16处,并失去了右臂,全国解放后,他带病坚持工作,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终因积劳成疾在成都病逝,终年47岁。

1995年,为了缅怀贺炳炎将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提议,将松滋五中更名为松滋县(市)贺炳炎中学,当年12月18日正式更为现名,省长蒋祝平亲自为我校题写校名。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松滋县立第二十一中学,后更名为松滋县刘家场中学,1989年更名为松滋县第五中学。

将军绰号

“贺小龙”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县刘家场一个雇农家庭,幼年即丧母,当过放牛娃,做过小铁匠,由于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真功夫。

1929年1月,贺龙率领湘鄂西红四军出击松滋,号召工农起来革命。一天夜里,贺炳炎和父亲贺学文互相瞒着悄悄参加红四军,第二天父子俩却在队伍里碰了面,双双当了红军,一时间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贺炳炎在红军队伍里先喂了几天马,战友们看他年龄既小,个子又矮,纷纷劝他回家,他躺在地上号啕大哭。碰巧军长贺龙路过,喜欢上了他的倔劲,就发话说:“好好好,把他拨到宣传部提糨糊桶子、贴标语去吧。”很快,贺龙发现他小小年纪却一身武艺,就调他当了勤务兵、警卫员。初上战场,他即握一把菜刀独身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连毙数人,大有贺龙之风,敌人望之皆惧退,战友们送他诨号“贺小龙”——因此,有人误传他为贺龙之子。

“娃娃团长”

1929年6月,贺炳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伍不到半年,贺炳炎被迅速提拔为军部警卫中队中队长、骑兵连连长、手枪大队大队长。一次,他带领骑兵连突入敌城缴获了一批战马,当组织队伍撤退时发现少了司务长,即单枪匹马回城寻找。在敌军大举反扑的情况下,他飞马过街穿巷。正在一店铺前购物的司务长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贺炳炎一手抄起,横放在马背上,飞奔出城。面对敌人的拦截,贺炳炎挥舞大刀奋勇砍杀,突围而出。

1930年7月,湘鄂西红四军扩编为红二军团,贺龙担任军团长。10月,中革军委拟将全国各地红军重新编为7个军,红二军团又被改编为红三军,贺龙成为军长。无论贺龙部红军番号如何变动,贺炳炎一直战斗在贺龙身边,从一个稚气未脱的红小鬼,迅速成长为一员英勇善战的虎将。

1932年7月,国民党10万重兵围剿湘鄂西苏区,贺炳炎受命成为一支游击队的指挥员。他边打边撤,突破敌军数道封锁,硬是将三四千名干部群众安全护送到襄北,并把游击队扩大成襄北独立团并任团长。这年贺炳炎刚刚19岁,战友们又敬又爱地称他“娃娃团长” 。

后人怀念

1958年,在湖北省松滋西南重镇刘家场,文宫山下,柳林河畔,诞生了松滋市第二十一中学,她就是今天的纪念中学—贺炳炎中学的前身。1989年,学校更名为松滋县第五中学。1995年,为缅怀共和国开国元勋贺炳炎上将,松滋市人民政府将位于将军出生地的该校更名为贺炳炎中学。

松滋撤县建市之际,博物馆在图书馆一楼,精心筹备的由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的“贺炳炎同志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正上方矗立着贺炳炎将军塑像,两侧分别陈列着贺炳炎将军与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幅合影、周恩来授予贺炳炎上将军衔任命书等。展览共展出了贺炳炎将军部分遗物,以及部分老将军、老红军为贺炳炎将军纪念馆题词近100件。

满江红-纪念独臂上将贺炳炎
  (作者:贺彩)
  独臂将军,打铁匠,英雄年少。
  擒敌虏,菜刀神勇,小龙绰号。
  锯臂憾天一把手,长征血染红旗俏。
  雁门关,日寇赴黄泉,传捷报。
  跟党走,救国道。
  除黑暗,求温饱。
  踏大江南北,劲敌横扫。
  戎马一生图解放,丹心一片谋私少。
  为人民,纵使断肝肠,依然笑。

贺龙之子

贺炳炎是我父亲贺龙的一员爱将。在20年的革命战争中,父亲倚重他,偏爱他,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他是否在身边,也不论他当时是团长还是师长,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以至人们善意地以讹传讹地说他是贺龙的儿子,叫“贺小龙”。

少年当红军

1929年,父亲带领他在湘鄂西拉起红四军攻占湖北松滋的时

候,贺炳炎还是一个孩子,一个16岁的小铁匠,正吵着闹着要和他父亲一起当红军。他父亲贺学文手里拿根扁担,一路撵他走,他死活不离开。这情景正好被我父亲看到了,拦住他说,孩子,当红军要打仗拼刺刀,你太小了,长高些再来吧。贺炳炎知道我父亲是红四军中最大的官,抽出插在身后的一把大刀说,我晓得你是贺龙,就想跟你当红军,我是打铁的,有的是力气,你看我们贺家这把祖传的大刀,我练过七八年了,一两个人不是我的对手。我父亲也从小练武,见贺炳炎性格倔犟,有股不服输的韧劲,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一下子喜欢上他了。父亲把他留在警卫班,让他扫地喂马,跑腿送信。

独战白匪军

贺炳炎来到警卫班才几个月,就干了件惊天动地的

事情,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那是1929年7月,红军在湖北潜江渊博子口同白军大部队遭遇,激战中,我父亲派他去给部队传令,要该师从敌人侧后发起猛攻。贺炳炎提起大刀便上路了,在返回部队的路上,他蹦蹦跳跳,随手捡了几个手榴弹插在腰间。走到一条峡谷里,他忽然看见几十个白军慌慌张张地往苇丛里钻,当即举起大刀,怒喊一声缴枪不杀!把白军吓蒙了。为首的匪军缓过神来,看见站在高处的他只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马上命令部下还击。贺炳炎扯下一个手榴弹扔向敌群,从悬崖上飞身而下,一刀把白匪军官劈了。望着天空溅起的那道血光,白军知道遇上了身怀绝技的“练家子”,吓得哆哆嗦嗦的,再不敢动了。贺炳炎趁机挥舞大刀,命令他们把枪栓取下来,提在手里。一数,47个白军47个枪栓,一个不少。想来白军士兵也是穷苦人出身,厌恶跟红军打仗,都想逃出苦海当红军,当贺炳炎押着他们往回走的时候,一个个乖乖的,无人反抗。

壮举撼人心

在湘鄂西打了几仗,贺炳炎胆大性暴,不惧伤,不怕死,迅速成了一名基层指挥员。没几年,他父亲贺学文在鹤峰壮烈牺牲,我父亲嘱咐部队择地埋了,他感动得伏在父亲怀里嗷嗷大哭,说贺老总,我没爹没娘了,你和红军就是我的亲人;我无论有什么错,都不能赶我走啊!父亲像搂儿子那样搂着他说,幺娃子,我正要用你呢,怎么会赶你走?从今往后我们革命到底,生生死死在一起。

贺炳炎此后如鱼得水,陆续任红四军警卫中队中队长、大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仗越打越凶,能征善战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变的是,他总离不开那把大刀,每次战斗都冲锋陷阵,以命相搏。

贺炳炎最惨烈也最动人心魄的壮举,发生在1935年12月。当时我父亲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不到一个月,刚突破国民党沿湖南澧水、沅江布置的封锁线,向新化和溆浦进军。队伍逼近新化时,发现敌人在这里已布下阻截重兵。父亲当即决定改变行军路线,掉头西进贵州。为了不让敌人摸清西进意图,逼近新化的部队随即南下,造成马上将东渡资水之势。国民党大军钻进了父亲布置的圈套,风烟滚滚地向资水压来。这时部队向西疾行,沿雪峰山山脚直奔云南瓦屋塘,再从瓦屋塘翻越雪峰山进贵州。那天由贺炳炎的红五师担任先头部队,他又让红十五团打头阵。不料当红十五团进入瓦屋塘东山时,遭到敌人疯狂阻击,从猛烈的火力判断,对方是国民党的正规军。贺炳炎查清敌情,派红十五团团长王尚荣去向我父亲汇报,自己指挥红十五团迎战。在剧烈战斗中,他的右臂不幸被敌人威力巨大的达姆弹击中,骨头被炸得粉碎,整条手臂像条下垂的丝瓜吊在膀子上。因大量失血,疼痛难忍,他当即昏过去了。

红十五团一鼓作气拿下东山后,贺炳炎躺在敌人放弃的阵地上昏睡不醒。我父亲听说贺炳炎身负重伤,不省人事,飞马赶到东山。正在急救棚里抢救贺炳炎的军团卫生部长贺彪向父亲报告,贺炳炎的右臂保不住了,必须齐根锯掉。父亲急了,质问贺彪,他的右臂怎么能锯掉呢?你知不知道他这只右臂抵得上我的一支部队?但贺彪坚持说,我知道贺师长的右臂有多么重要,可伤到这种程度,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如果不赶紧截肢,他上半身的肌肉将迅速坏死,到时连命都保不住。我父亲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尊重贺彪的意见。

贺炳炎的截肢手术在荒郊野岭进行,贺彪从附近的一座破庙里卸下一块破门板,把贺炳炎捆在门板上,又从老乡家里借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放进一锅煮开的水里消毒。正要用吗啡代替麻醉药做手术前麻醉,贺炳炎从捆着他的门板上醒来了。父亲低下身子告诉他事情的经过,说明他的右臂非截不可。一颗浑浊的泪珠从眼角冒出来,贺炳炎吃力地说,既然是总指挥做的决定,那就锯吧,但不要用吗啡……

贺彪和另一个医生每人站一边,像锯木头那般“吱吱嘎嘎”地锯起来,在场的人无不心惊胆战。贺炳炎闭目咬牙,汗暴如雨,血顺着他的右臂和锯子两端流出来,滴滴答答,如同屋檐滴水。手术用了两个小时16分钟,贺炳炎把医务人员塞在嘴里的毛巾咬烂了。

手术后,我父亲掏出一块手帕,小心翼翼地捡起几块碎骨,包起来揣进怀里,对贺炳炎说,幺娃子,我要把它们留起来,长征还刚刚开始,以后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到时我要拿出来对大家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共产党人的骨头,你们看有多硬!

6天后,贺炳炎从担架上迫不及待地滑下来,开始自己走路,骑马,处理失去右臂后必须应对的一切。同时还学着用那只总感到别扭的左手,开始从头练枪,练刀,练在严酷的战争中必须去重新适应的事物。战争可不是儿戏啊,战争是两强相遇勇者胜,是一瞬之间的你死我活,它要求一个人的反应和感觉,必须百分之百的心到手到。而像贺炳炎这样彻底失去右臂,被迫改用左手去搏杀的人,其难度和在战争中的存活率,是可想而知的。何况长征胜利后,部队马上投入更为惨烈的抗日战争,面对比国民党军队凶恶10倍的日本侵略军。但是,贺炳炎做到了,并且做得跟有右臂时一样的威风八面。

挥刀杀日寇

1937年10月,由红二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东渡黄河,深入山西抗日战场。担任七一六团团长的贺炳炎奉命率部插向雁门关。10月17日,贺炳炎得知日军从大同集结300多辆汽车,满载武器弹药准备运往忻口,异常高兴,果断决定伏击鬼子的车队。18日上午,日军进入包围圈,埋伏在公路两旁山头上的七一六团官兵如雷霆,如冰雹,如狂飙,以各种火力铺天盖地地射向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日军负隅顽抗,死不投降,贺炳炎左手握大刀,首当其冲,率部从两面山头像潮水那般冲下去,在漫天硝烟和火光中,与日军展开气吞山河的白刃战,杀得日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扫战场时,官兵们见贺炳炎满身是血,以为他受伤了,贺炳炎从头到脚摸遍全身,竟毫发无损。

东渡黄河不足一个月,贺炳炎部在雁门关首战告捷,歼灭日寇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受到国民政府的通电嘉奖。那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英国记者贝兰特,以此为例,特地说明八路军在抗日战场正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雁门关大捷后,贺炳炎“独臂刀王”的威名在抗日军民中广为传播,也让日军谈虎色变。1938年秋天,部队转为游击战,贺炳炎率部队在大清河北岸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仅几个月时间,他便把部队从原来的300多人扩充为3个团和3个独立营,近5000人,打退了日军的多次“扫荡”。有消息说,冈村宁次听到贺炳炎的名字,咆哮如雷,叫嚣要与他的部队决一死战,对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独臂勇将军

至此,贺炳炎不仅成了我父亲的爱将,也成了毛泽东

的爱将。1945年4月他作为指挥员代表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抬起左手与众不同地向毛泽东敬礼,毛泽东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免礼。”

从1929年参加红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贺炳炎跟着我父亲整整打了20年仗,负伤11次,身上留下大大小小16块伤疤。1955年,贺炳炎在成都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被授予共和国开国上将。我父亲贺龙在怀仁堂接受完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马不停蹄地赶到成都,亲自为贺炳炎授衔授勋。

我相信这是一种机缘甚至命运:贺炳炎,一个打铁的孩子从被招入这支队伍那天起,便与我父亲贺龙越走越近。在20年血与火的战争岁月中,他们彼此欣赏,互为依靠,不是父子,胜似父子。这在古今中外的统帅和名将中,实属罕见。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在党的生日那天因病去世,时年47岁,

是开国上将中第一个去世的人。20万军民冒雨为他送行。

那些天,我记得父亲泪蒙蒙的,满怀悲伤。他不时叹声连连,喃喃自语,一会儿说,可惜了,太可惜了!他还那么年轻,连儿女都没有长大。一会儿又说,也难怪,他就是为中国革命战争而生的,20年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他把身上的血和力气都掏干了。 

影视作品

片名:《太行山上》

导 演: 韦廉陈健沈东

主 演:梁家辉刘德凯王伍福徐光明工藤俊作(日)安娜(法)

出 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故事梗概:电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主力部队 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集中表现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 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正面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

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片中香港电影演员梁家辉扮演贺炳炎将军。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杜甫人生经历过哪些时期?杜甫人生经历简介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的奇葩大杀器,炮弹2人高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 野史记载慈禧生了光绪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北宋全能“学霸”是谁?沈括作品简介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一组能勾起儿时农村回忆的老照片,不胜怀念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

人物解密野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