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

储光羲

本名:
储光羲
别称:
储太祝
所处时代:
唐代
人物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

唐朝名人推荐
本名
储光羲
别称
储太祝
所处时代
唐代
出生地
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
出生时间
706
去世时间
763

人物简介

储光羲,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委任权奸,荒于政事。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写途中所见:“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并自抒怀抱说:“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又有《观范阳递俘》诗说:“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与炎皇殊。”对朝廷的昏聩,安禄山的野心,洞若观火。安史乱起,叛军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储光羲因晚年失节,《旧唐书》、《新唐书》皆无传。其事迹散见于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集70卷,已散佚。所著《正论》15卷、《九经外议疏》20卷。今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权威词典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兖州 (今属山东) 人, 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曾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职,后被贬, 死于岭南。其诗多写闲适情调。现存《储光羲诗》。

- 来源: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

储光羲:兖州 (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 (今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安禄山入长安,曾迫受伪职,故为肃宗论罪系狱,贬谪岭南而死。其诗以田园山水诗成就最高,写来生动自然,超逸高远、趣远情深。与孟浩然、王维颇有相近之处。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 《储光羲集》。

- 来源:唐诗精华分卷

储光羲: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县)人,一说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进士,诏中书试文章,授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乱平后被贬,死于岭南。原有集七十卷,已散佚。现存诗以写田园山水为主,多为五言古诗,属王孟的田园诗派。其诗受陶渊明影响较大,风格较质朴,如《田家即事》、《田家杂兴》等。另有《钩鱼湾》等小诗,也写得意境幽美、清新可喜。《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 来源:唐诗百科大辞典

储光羲:延陵(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726) 进士,官监察御史。安禄山叛乱,他曾受伪署。乱后自归,贬死于岭南。有《储光羲诗集》。

- 来源:唐宋诗词评析词典

储光羲:唐诗人。兖州(今山东曲阜)人。开元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曾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职,因被贬死于岭南。擅长田园诗,笔意细腻,意境优美,但多闲适情调。有《储光羲集》。

- 来源:365直播人物辞典

储光羲:兖州(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进士,官任太祝,后转监察御史。安禄山攻陷长安,受伪职,乱平后贬死于岭南。与王维交善。擅为五言古诗,多写田园闲适生活与山水风景,代表作《田家即事》、《田家杂兴》、《樵夫词》等对田园生活、山野风光有一些真切的描写,但亦不时流露士大夫的情趣,前人谓“太祝诗学陶而得其真朴”(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推誉过当。小诗《钓鱼湾》、《江南曲》等颇清新可诵。原有集七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储光羲集》。

- 来源: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

储光羲:兖州(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安禄山入长安,曾被迫受伪职,故为肃宗论罪系狱,贬谪岭南而死。其诗以田园山水诗成就最高,写来生动自然、超逸高远、趣远情深。与孟浩然、王维颇有相近之处。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储光羲集》。

- 来源:中国古代诗歌精译

储光羲:兖州(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安禄山入长安,曾被迫受伪职,故为肃宗论罪系狱,贬谪岭南而死。其诗以田园山水诗成就最高,写来生动自然、超逸高远、趣远情深。与孟浩然、王维颇有相近之处。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储光羲集》。

- 来源:唐诗评译

储光羲:唐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县南)人,郡望兖州(今山东兖州县北)。原为太学诸生,开元十四年(726),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登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曾隐居终南山,与王维等为“伯仲之欢”。安禄山陷长安,接受伪职。安史乱平,被捕下狱,后贬谪岭南,遇赦,作《晚霁中园喜赦作》。一说“贬死岭南”(《唐才子传》卷一)。储光羲曾与孟浩然、王维、裴迪、綦毋潜、祖咏等交往,并互相唱酬,成为盛唐有影响的山水诗人之一。其诗作描写淳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及农村生活场景,如《田园杂兴》、《田家即事》等。《钓鱼湾》、《江南曲四首》等刻画青年男女恋情,颇为微妙。《效古》等反映天宝后期北方人民所受干旱及徭役之苦,有社会意义。其诗作多为五古,格调朴素淡雅。殷璠谓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后人常将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著有《正论》十五卷、《九经外义疏》二十卷,皆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集七十卷,已散佚。《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五卷,今存。《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事迹略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新唐书·艺文志三》、《唐诗纪事》卷二十二,《唐才子传》卷一。

- 来源:中华文化人物辞海·文化人物

储光羲:唐诗人。衮州(山东衮州)人。一说润州(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安禄山入长安,曾迫其任职。后因此入狱,远贬岭南。诗作以田园诗居多,对田家生活的描写,虽不免流露封建士大夫的情趣,但在当时诗作中则较为真切动人。

- 来源:365直播辞典·第三册

储光羲: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等县尉。因仕途不称意,曾一度隐居终南山。出山后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被俘,迫受伪职。乱平后被贬,死于岭南。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多表现士大夫的闲适恬静情调;其中以描写田园山水的为优。较著名的有《田家即事》、《田家杂兴》等。诗风比较朴实,在表现闲适情趣的同时,也接触到一些农村的现实,生活气息较浓。《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另有《钓鱼湾》等小诗,也写得情境幽美,形象生动。唐人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河岳英灵集》)。原有集70卷,已佚。今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

- 来源:文学百科大辞典

储光羲:唐代诗人。润州延陵(江苏丹阳)人。早年两次应进士试落第,后来曾与丁仙芝同为太学诸生。开元十四年(726)举进士及第,又应制试文章,先后任冯翊、安宜、下邽、汜水县尉。约于开元二十一年辞官归乡。此后又入秦,隐居终南山。王维居于辋川时,储光羲曾前去拜访。天宝六、七载间,被任命为太祝。天宝九载(750)后,为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入长安后,储光羲陷身贼中,曾被授予伪职。后逃脱,途中有《登秦岭作》一诗。归来后,被朝廷下狱,在狱中曾写诗感愤于“鬼哭知己怨”(《狱中贻诸公》)。长安收复后,被贬岭南。后遇赦,但似乎未归即卒,其时约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裴迪、殷遥、綦毋潜等均有交游。其诗多写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代表作《田家杂兴》、《即事》、《钓鱼湾》等,笔调淡雅质朴,闲适清新。体裁多为五古。殷璠称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河岳英灵集》卷中)。《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储光羲集》70卷,文集系储光羲之子储溶编成,王缙、顾况曾先后为之作序。另有《正论》15卷。据《河岳英灵集》记载,储光羲还著有《九经外义疏》20卷。《全唐诗》卷136至139录其诗4卷。传世的《储光羲诗集》5卷,收入其诗224首。

- 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

储光羲:唐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时,在长安受伪职。乱平,贬岭南,卒。诗多五言古体,写田园风光,淡朴自然,抒发士大夫闲适情调。有集七十卷,已佚。《全唐诗》收存诗二百二十四首,编为四卷。

- 来源:365直播大辞典·下卷

储光羲:唐文学家。兖州人。工诗,格调高逸。登开元十四年(762)进士,曾官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署。贼平后来归,贬死岭南。著有文集70卷,(《新唐书志》及《全唐诗》)《政论》15卷,《九经分义疏》20卷,(《唐才子传》及《唐诗纪事》)并传于世。

- 来源:齐鲁文化大辞典

储光羲:唐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解褐,任职冯翊,历安宜、汜水、下邽县尉。开元二十一年前后辞官归乡。后入秦,隐于终南山。召为太祝。天宝末,迁监察御史。安史乱中陷贼,受伪职,后脱身南归,贬死。与孟浩然、王维、裴迪、祖咏、綦毋潜等交往唱酬,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称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诗“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代表作有《田家即事》、《钓鱼湾》等。其《田家杂兴八首》为宋秦观、范成大以组诗写田园之先导。著有《储光羲集》、《政论》,均佚。有《储光羲集》传世。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五二八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

- 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

储光羲(706?~763),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排行十二。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及第。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对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正蓄谋叛乱,储光羲途中作《效古》二首,至范阳作《观范阳递俘》诗,忧念时局,语意颇为深切。安史叛乱起,叛军陷长安,储光羲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河岳英灵集》云:“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 《雅》之迹,浩然之气。”他的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来源: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

储光羲(707—760?),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一说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进士,为安宜尉,历监察御史。禄山乱后因陷贼受伪职,贬官岭南而死。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诗风近王维、孟浩然,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河岳英灵集》卷中)《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 来源: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 

相关史料

《唐才子传》载:光羲,兖州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有诏中书试文章。尝为监察御史。值安禄山陷长安,辄受伪署。贼平后,自归,贬死岭南。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养浩然之气。览者犹聆《韶》、《濩》音,先洗桑濮耳,庶几乎赏音也。有集七十卷,《正论》十五卷,《九经分义疏》二十卷,并传。

诗作评价

储光羲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名。如《牧童词》、《钓鱼湾》、《田家即事》、《同王十三维偶然作》、《田家杂兴》等,风格朴实,能够寓细致缜密的观察于浑厚的气韵之中,在表现闲适情趣的同时,多少接触到一些农村的现实,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给人以真切之感。储光羲在创作上努力效法魏晋,而摈弃六朝绮丽之风,形式多五言古体,内容也丰富多样。如天宝末奉使范阳,途经邯郸,见安禄山蠢蠢欲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写《效古》二首以纪其事。诗云:“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表现出对时局深切的忧虑,以及报国无门的幽愤。至于写景诸作,如《述华清宫》、《游茅山》、《题陆山人楼》等,或气象雄浑,或清凄宛转,风格又自不同。写旅途的凄苦,如《寒夜江口泊舟》;写离别怀人,如《京口送别五四谊》,都感情真挚,颇为感人。苏辙于唐代诗人中,特别推重储光羲。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储光羲诗,说他“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并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认为“两贤气同体别”,都是能够继承曹(植)、刘(桢)、潘(岳)、陆(机)的“风骨”的。《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

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说诗晬语》)

人物研究

生卒年

闻一多《唐诗大系》定储光羲生于公元707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亦持此说。后来李金坤《储光羲里贯、生卒年考辨》对此说作了补考。但是陈铁民在其《储光羲生平事迹考辨》中认为,储光羲当生于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葛晓音《储光羲评传》,则认为储光羲生于公元702年,似更合理。对于储光羲的卒年,异说较多。闻一多《唐诗大系》认为储氏约卒于公元759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则认为储氏约卒于公元760年,陈铁民《考辨》认为储之卒,当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遇赦后不久,姑定为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李永祥、于友发《储光羲事迹考略》认为储光羲大约是在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前后谢世的。李金坤《考辨》也认为储光羲并未贬死岭南,当卒于遇赦后的大历元年左右。

籍贯

储光羲的籍贯,向有鲁国兖州的说法。施章在其《唐代田园诗人储光羲之研究》首先对此旧说进行了辨析,他认为储光羲并不是山东的兖州,而是江苏的江都人,又从他的诗中得知,储光羲的生地不是山东的兖州,而是江苏的南兖州。马茂元《储光羲里贯及生平事迹考辨》也对兖州说进行了辩驳,但他认为光羲世居鲁郡,后占籍润州之延陵,实应为延陵人。后来陈铁民《考辨》对马茂元的说法表示赞同,且以储诗证之,认为“储无疑是延陵人”。同时或稍后,又有黄进德《储光羲贯润州延陵考》、李永祥、于友发《储光羲事迹考略》、李金坤《储光羲里贯、生卒年考》等文皆认为储光羲籍贯当为润州延陵。

科第考

对于储光羲科第的情况,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马茂元《考略》认为,储光羲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登进士第,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所谓“应制”,即诏中书试文章。盖登第后试文章,乃释褐也。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储光羲行年考》则认为,储光羲开元十四年在东都,成进士,制科及第。陈铁民《考辨》对开元十四年进士试在洛阳举行而非在长安举行作了辨析;又谓储光羲是年登进士第后并未立即解褐入仕,盖登第后又试文章,然后授官也;又据《秋庭贻马九》诗知是年秋储尚在洛阳,估计他授官和离开洛阳赴任的时间约在十四年秋冬间。

仕宦考

马茂元《考略》据储诗补考了他曾在释褐后一度归隐,后又出山官太祝,天宝末曾使至范阳,其为御史当在天宝十四五载间(公元755――756年),安禄山乱起之际,其任伪官后似曾谋欲建功以自赎而未遂。陈铁民《考辨》则考出储曾四为县尉,大约在开元二十一年辞官归乡;归乡后约于开元二十八年复入秦,嗣后,即隐居终南;储出山官太祝的具体时间,难于确考,估计在天宝六、七年间;其官监察御史最晚即在天宝九载,出使范阳应在天宝九载;对于储陷贼后的行止,该文也作了较详细的考证。谭优学《行年考》对储光羲的仕宦经历也有较详细的考辨,并作了编年,他认为,储开元十四年制举及第后,即授汜水尉,自洛还江东当在开元二十一年之后,自开元二十三年至开元末,似闲居洛中(何时从"故丘"返洛中返此不可考),于天宝四载或稍前尉安宜,天宝十载任华州下邽尉,天宝十二载自下邽尉征拜太祝,未上,隐居终南庄城,天宝十三载或稍后迁监察御史,天宝十五载,陷贼,受伪署,疑于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贬赴冯翊。另外,李永祥、于友发《考略》也对储光羲的仕历作了一些考证,如他认为储光羲属于张九龄一派,于开元二十二年被擢入朝任监察御史,在开元二十五年疑因系张九龄党而入狱。葛晓音《储光羲评传》对储光羲的仕历也有一些新的考证,如她认为储光羲于开元十四年释褐后应先任下邽尉,时在开元十五年;开元十八年又转安宜尉,大约在开元十九年或二十年在安宜尉任上弃职归隐(先回故乡,然后又到太行山附近的淇上赋闲);他任汜水尉当在开元二十二年左右,此后可能曾任冯翊尉;开元末到天宝初储光羲隐居终南山;其拜太祝的时间,应在天宝五载以后。

思想及诗歌研究

关于储光羲思想研究方面的专论,只有储皖峰《陶渊明与储光羲》、缪文逵的《储光羲的人生观》等为数不多的文章。另外施章在其《唐代田园诗人储光羲之研究》一文中也对储光羲的思想和性格作了较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储光羲的人生见解,受老氏思想的影响较深,“他有时虽然有同道士或炼师的游仙思想,这是由于不满当时的社会环境,虚构出一个乐园,来聊以消忧的方法。”“他理想中的人物是柱下史老聃,是浮丘子,是王子晋;而不是孔丘颜回。所以他能好独善,怀虚无,他既与为功名而钻营之徒异趣,自然功名中人也不愿与之为伍。所以他希望能如王子晋游太清之境,就可以无忧无虑了。”对于储光羲之受伪职,施章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姑不论储光羲从贼是事出无奈,就是从他的诗中,也可看出他率真的性格,看出他对唐明皇的不满和对明皇左右一般助桀为虐的家奴的痛恨”,“这位诗人虽有悖于奴隶道德的嫌疑,可是他的人格道德无论如何,乃光明落地,并不像一般腐儒的拘守绳墨。”张仲谋、孙映逵《储光羲简论》在谈到储光羲诗歌的思想价值时说其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稍微沾染了一些道家和神仙家的意识。葛晓音的《储光羲评传》也对储光羲的性格和思想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指出,“宁可崎岖下位,长守贫贱,也不肯改变自己的人生信仰,这种清浊分明、追求真淳的精神,是储光羲思想中可贵的一面。""尽管他常怀独善之志,又好长生之说,积极入世仍是他的主导思想。”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册在肯定了储光羲诗歌中有关心国事民瘼的力作,抒发了自己苦旱悯农,忧念社稷苍生的深切感情之后,又指出对其作品中的思想性不能估计过高,因为他还有一些歪曲历史的作品,表明了诗人也有阿谀权贵的庸俗思想意识。

对储光羲诗歌进行专门探讨的论文也不多。施章《唐代田园诗人储光羲之研究》中有一节是专论"储光羲之农诗"的,他认为储光羲“以他率真的性格,健全耐劳的身体,由实地耕作当中来体验农夫的生活,而由诗中表现出农人的自得和辛苦的实感来,自然是成为最真实的农诗了”,又认为“光羲的全部诗集的艺术,都具有率真朴质的本色”,“他在唐代诗人中,能特树一帜,而成为一个名家,也就是由于这种质朴的艺术所致。”张仲谋等著《储光羲简论》则探讨了储光羲的五古创作及其艺术成因和储光羲的田园诗及其影响,最后认为,"储光羲的田园诗多于而且优于王、孟,作为唐代田园诗人的代表,他上承陶渊明,下开范成大,堪称中国三大田园诗人之一。"葛晓音《储光羲评传》也着重分析了储光羲的田园诗的艺术成就,该文认为,储光羲首先以田园生活为喻体,均采用民歌形式,从农村田猎、樵采、渔牧等日常劳动取材,歌咏隐逸生活的悠闲,并以各类劳动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为比喻,寄托他仕途失意的种种感慨;其次,善于朴实细致地描写劳动生活的情景,富有农村的泥土气息;还有不少诗以境界的清新闲静见长;他在五古上用力最多,格调清雅老成,颇有古意,但有些诗较为繁杂,缺乏完整和谐的基调;五律则大抵轻快有余而凝练不足;他的小诗虽然不多,却有一些佳作,最能见出其思致清新、笔调活泼的特色。此外,论及储光羲诗歌的文章还有李无未、王辛凡的《储光羲诗韵谱》、刘继才的《论储光羲――兼与陶渊明等比较》等。

代表诗作

【关山月】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杂咏五首·石子松】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

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

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杂咏五首·架檐藤】

得从轩墀下,殊胜松柏林。

生枝逐架远,吐叶向门深。

何许答君子,檐间朝暝阴。

【杂咏五首·池边鹤

舞鹤傍池边,水清毛羽鲜。

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

江海虽言旷,无如君子前。

【杂咏五首·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杂咏五首·幽人居】

幽人下山径,去去夹青林。

滑处莓苔湿,暗中萝薜深。

春朝烟雨散,犹带浮云阴。

【泛茅山东溪】

清晨登仙峰,峰远行未极。江海霁初景,草木含新色。

而我任天和,此时聊动息。望乡白云里,发棹清溪侧。

松柏生深山,无心自贞直。

【野田黄雀行】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游茅山五首】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王庭有轩冕,此日方知轻。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名岳征仙事,清都访道书。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

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杜甫人生经历过哪些时期?杜甫人生经历简介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的奇葩大杀器,炮弹2人高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 野史记载慈禧生了光绪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北宋全能“学霸”是谁?沈括作品简介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一组能勾起儿时农村回忆的老照片,不胜怀念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

      人物解密野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