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洛学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洛学的传人

来源:讲历史2017-03-27 15:07:10责编:姜和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洛学〖洛学〗以北宋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因二程是洛阳人,故名。参见“伊洛之学”条。洛学以儒学为核心,并将佛、道渗透于其中,旨在从哲学上论证"天理&qu…

洛学

〖洛学〗以北宋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因二程是洛阳人,故名。参见“伊洛之学”条。

洛学以儒学为核心,并将佛、道渗透于其中,旨在从哲学上论证"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秩序。二程洛学是保守的和唯心的,但也包含有辩证法因素。他们提出"万物莫不有对","动静相因,物极必反",承认事物是相互制约、发展变化的。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后,宋代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又在二程开辟的方向上发展了理学。宋明理学是宋代之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而二程洛学则开了理学之先河。《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今睢县行政公署为清之洛学书院,然本明袁尚书可立故宅也。”

二程洛学,是新儒学经过举创而走向繁荣的北宋时期的最高阶段,也是北宋到南宋在学统传递上的主流学派。

朱熹称北宋理学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和司马光六先生。当其时,六大家并世而立。周敦颐创濂学、张载创关学,邵雍和司马光有其象数学,二程洛学一时与诸学并存。但是,历史发展,斗转星移,诸学发生很大变化。周敦颐、邵雍之学,为社会潮流所裹挟,成为新儒学由草创到繁荣的中介桥梁;张载关学也由兴盛趋向衰落,其著名的气说、人性理论,则被洛学改造后吸收。

相比之下,唯独洛学雄风刚健,在诸学之中拔俗超群,既承接了新儒学草创期的积极成果,又融会了并世诸学精华。因其深刻的内省精神和颇为精致的逻辑体系,满足了北宋社会的需要,而形成为北宋理学的顶峰。

二程洛学中,程颢、程颐的学问,又分别创立和代表了两大学术方向。南渡之后,程颐的理论,由朱熹完成,世称程朱理学;程颢的理论,则由陆九渊发展,至明代王阳明完成,世称陆王心学。在二程时代,尚未分辨为两大学派,仅呈现为二程兄弟间学术趣旨的某些不同,到了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大论战,遂使两大学派形成,成为当世知识社会中最为突出的不同依归。

二程洛学,以天理概念为其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最后确立起存理去欲的社会生活价值原则,形成一套较前人更为成熟的理学理论。这一理论,适应了北宋中期之后,由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所导致的利益关系变化和社会等级关系矛盾的新形势,为赵宋王朝长治久安,奉献了一套政治伦理的价值理论。它一旦为封建政权所认识,便会登上统治思想的宝座,这一点已为南宋之后的封建史所证明。同时,二程洛学,又是北宋社会理学思想的总结和升华,这一点则为南宋理学所体认,并确定为理学发展的既定的方针,被朱熹和陆九渊从两个方向推进和发扬光大。

程门四先生

程门四先生,是对北宋大儒程颢程颐门下四名学有成就的弟子的合称。《宋史》最早在介绍谢良佐是列出这一合称。

谢良佐(1050~1103),字显道,蔡州上蔡(河南上蔡)人,人称上蔡先生。神宗元丰八年进士,知应城县,徽宗时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下狱废为民,记问该瞻,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优游林泉,以读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为“程学正宗”朱熹、张栻的学部,皆出于时。学者称为龟山先生。卒谥文靖。

游酢(1053~1123年),字定夫,建州建阳长坪人,学者称廌zhì山先生,谥文肃。少颖悟,过目成诵。初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范纯仁守颍昌府,辟府教授,纯仁入相,复为博士。历知汉阳军、舒、濠三州而卒。

吕大临(1040~1092),字与叔。其先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后移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学者称玉溪先生。先投张载,后投二程求学,无心仕途,最后以门荫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吕大临一生著述甚丰,由于有关关学方面的著述大多失散,只留下《考古图》十卷传世,也正因为如此,才凸显了吕大临在金石学上的影响和地位。实际上,无论是学术经历,还是学术成就,吕大临都首先应该是理学家和关学大师,然后才是金石学家,它的金石学研究是为其论道考礼的经学研究服务的。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历史揭秘:三国中最争议的将领是谁?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