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清(俄李福清)中国大概是全世界传说最多的国家,这一定与中国文化的传承性有关系。许多国家的古代文化传统早断了,如巴比伦、或古埃及、或古墨西哥,只有中国与印度两个国家的古代文化传统流传至今。但印度人的思维无显明的历史观,所以主要的发展是神奇的故事,传播到全欧亚及北非和晚期的拉丁美洲。 中国人的思维则不同,自古即有非常强的历史思维,所以传说特别多。中国传说一般分为史事传说、人物(名人)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三大类。饮食传说属于地方风物传说之类。饮食传说又可以分为三大类:(1)饮料传说:其中又可分为两小类,如茶种传说及名酒传说;(2)食品传说,即面粉类、肉类、鱼类、蔬菜及水果类;(3)名菜佳肴传说。本文仅就茶酒传说作一初步探讨。一中国以种茶闻名世界。茶种传说特别是名茶传说很多,广泛流传于产茶制茶地区。据笔者手中的资料已采录有三十多种名茶的传说:如安徽省的黄山毛峰、美女茶、六安瓜片、侯魁茶、白牡茶、松萝茶;浙江省的鸠坑毛峰、十八棵御茶、白茶、龙井茶;福建省铁观音、猴公茶、将乐擂茶、猪母石茶、大红袍;湖南省银针茶;山东省崂山茶;四川省蒙顶茶;江西省五老洞和云雾茶;广西省西山茶。名茶传说可分为两类:(1)借用民间故事的神奇因素(母题、人物等);(2)完全现实的传说,未借用什么神奇的民间故事的因素。三十多个名茶传说大部分(二十二个)属于第一类。当然传说中神奇的因素不同,有的多,有的极少。与民间故事最接近的是湖南省君山一带流行的银针茶传说。内容如下:君山脚下有个渔民叫张顺,捞了一条金鲤鱼,母亲说是洞庭王的三太子变的,让他把鱼放生。鲤鱼吐出一颗珍珠报恩,第二天珍珠落在地上被凤凰大鸟衔走了。张顺追上悬崖,珍珠又从鸟嘴中落到石缝里,从石缝里长出一株茶苗来。张顺把茶苗移到园中,一夜长了三尺高。采了茶叶泡在水中,叶柄朝下垂直,立浮水面,叶周围泛出一朵朵金红小花,好像鲤鱼鳞片,又像凤凰羽上的花斑在杯中欢舞。[①a]这个传说借用了一些中国民间故事最流行的母题。许多中国(汉族)及其他远东国家,如韩国民间故事,常讲有人(或几个小孩子)捞了一条鱼,然后有人将它放生。这条鱼,大部分故事中为鲤鱼,原来是龙王的儿子。也有其他类型故事:有人在山洞杀了一个妖怪,解救出被妖怪用大石压住的大汉,这大汉即是龙王的儿子。后来被救的龙王儿子请拯救者到他父亲的水晶宫,龙王送他一个神奇的礼物,如宝葫芦等,原来这葫芦是龙王的女儿(或葫芦给拯救者佳肴及其他宝物)。在君山银针茶传说中渔夫也放了龙王的儿子,但龙王的儿子不请他到父亲那里,而自己送给渔夫一颗珍珠。在中国神话或民间故事中,龙有神奇龙珠,所以报恩的龙王儿子也吐出一颗珍珠。在民间故事中龙王送拯救者宝贝,有时被另一个人物(所谓假英雄)偷走,在该传说中偷走珍珠的不是假人物而是凤凰,为什么凤凰要偷珍珠并不清楚。这也证明借用民间故事情节单元的变形。民间故事中真英雄一定要胜利,收回宝物,或收回假人物攫取他所救的公主,而在该传说中张顺追偷窃者也差不多如同收回宝贝,但珍珠落到石缝里,石缝里长出一株茶苗,则与民间故事完全不同,是典型的传说的结尾,因传说要解释一种名茶的来源。一般说传说结尾主要的功能是解释来源,民间故事的结尾是团圆(happyend)。该传说的结尾说,人物(张顺)得到了新的好的从来未见过的名茶,人们把这种茶叫“龙鳞”、“凤羽”、“雀舌”、“千里香”,后来把它叫“君山银针”。除了湖南君山银针茶,闽浙交界地区还有白毫银针。福建政和县一带流行的一个传说,也借用不少民间故事的情节单元(母题)。传说内容如下:有一年旱灾,三百六十天不下雨,吃的水也难找,再加上瘟疫死人无数,人们说,在那东方云遮雾挡的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井旁长着仙草,只要揉出草汁,不但能治病,而且将草汁滴进田里,田井就满了,河水也流了。有兄妹三个,大哥去找仙草,犯了禁忌,变成大石头;二哥也犯了禁忌,又变成大石;只有三妹没有犯禁忌到达龙井,按老人告诉她的方法,用箭射瞎了守仙草的小黑龙的两只眼睛,采下仙草,把汁一滴到石头上,石头马上变成人,那是他的两个哥哥及其他去找仙草的勇敢的小伙子。三妹回来把仙草种子撒在山坡上,第二天满山遍野都长起了仙草,用此草治病,又可解渴,当地人称它为“银针”,就是“白毫银针”名茶来源[①b]。此传说也借用了民间故事情节单元。如传说人物是兄妹三个人,这与许多民间故事相同,但民间故事大多是两个兄弟或三个兄弟[②b],而两个兄弟一个妹妹少见。然而一个故事有三个主要人物却是全世界民间故事之特征[③b],三个人连续去完成任务也是民间故事情节的特征。一般的故事中三个兄弟去找一个宝贝(a?aarne-st?thompson类型550,551),因故事讲的是家庭之事,所以英雄去为父(母)找仙药[④b]。而关于“白毫银针”的传说不同,描述的不是一个家庭之事,而是一个地区的事,三个人为了救山里的人去找仙草。民间故事情节最重要的主题是各种禁忌[⑤b]。民间故事的禁忌(tabu)是不可以回头(motifc331),世界许多民族民间故事中都有,如希腊、印度、中国、美国印第安人等等。因人物犯了禁忌,他马上变成石头,这也是世界民间故事常见的母题(C961.2)。人物一定要犯禁忌,不犯,故事情节就不会发展。神奇的帮助者是民间故事中重要的角色。神话人物克服所有的障碍,靠自己的力量而得到胜利;在民间故事中只有借神奇的帮助者的帮助,故事人物才可以达到目的,寻找到他要找的宝物。在中国(汉族)民间故事中神奇帮助者一般是神仙,或白发老人。这个传说中帮助者也是一个白发银须的老爷爷,人物一转身老人不见了,说明他是个神仙。在民间故事中(无论什么国家),人物经过神奇帮助者的考验之后才得到他的帮助(或给什么神奇宝物,或告诉人物要做什么或不要做什么,或陪人物帮助他克服所有的困难,解决各种难题)[①c]。而在此传说中,人物没有经过什么考验,老人就告诉他有什么禁忌,与民间故事结构规律有所不同,大概是因为传说中把故事母题变形了。
此传说中大哥、二哥犯了禁忌,未到龙井,那也是民间故事的典型情节特征。一般三个儿子去寻找什么宝物(或被抢走的公主等),大哥、二哥因没有经过考验(如对老人或要帮助他的动物不善良),那就会失败,只有第三个弟弟(此传说中为三妹)得到了老人(或动物)的帮助[②c]。此传说里,大哥告诉二哥:如果看到他的斧头上生锈了,那就是他不在人世了;二哥告诉三妹,如果看到他的箭镞生锈了,那就是他死了。这也是民间故事特有的说法。[③c]有一个恶龙、毒蛇或其他怪物守护宝贝(神奇宝物、神剑、公主等)也是民间故事特有的细节。[④c]人物杀死它(此传说中射瞎它)才可以得到神物(仙草)。使被恶力变成石头的人物复活也是民间故事常见的母题。因此,可以说此传说的母题都是从民间故事中借用的,不过因为传说的功能和结构与民间故事不同,所以有些变形罢了。有的名茶传说借用民间故事母题比白毫银针茶传说还少。如江苏太湖一带流传的“碧螺春”传说[⑤c]。这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与民间故事不同的是,民间故事结尾一定有圆满的结局,而“碧螺春”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有悲剧结局。传说大体内容如下:西洞庭山的山峰上住着一个无父母的姑娘,名叫碧螺(当然孤儿是典型的民间故事人物,特别是原始民间故事最早的正面人物,即大家同情的不幸的人物)。她心地善良也会唱歌(那一般是爱情传说常见的特征,民间故事通常无)。太湖的恶龙每年要一个美丽的姑娘送给它作“太湖夫人”,若不然,恶龙不准人们打渔,要把所有的姑娘抢走。这一年轮到碧螺,但人们把她藏起来,不让她被恶龙抢走,后来喜欢她的小伙子阿祥去与恶龙决一死战,杀死了恶龙,自己也受了重伤,阿祥说:“只要天天听到她唱歌,就算死了也心满意足了。”碧螺找到了阿祥流血地方的一株小茶树,把树移到山顶,用茶叶泡到碗里,救活了阿祥。阿祥病好了,碧螺却憔悴而死,从此阿祥将这里种成茶园。人们常能听到姑娘的歌声,就把那名贵的茶叶叫“碧螺春”。此传说与上述的“白毫银针”传说有共同的母题:与恶龙搏斗,但在上述传说中这不是位在中心,可说是周边的母题,而在“碧螺春”则是中心情节。这个母题称为“与蛇妖相斗(motifb11.11)”。根据v.propp教授的研究,与蛇(龙)相斗母题在亚洲、欧洲及非洲一些地区有古代文化的国家才有,较原始的原住民(如澳洲的、南岛的、或美洲的)则无这个母题。由此证明这个母题不是那么原始的。[⑥c]英雄阿祥像“白毫银针”传说中的三妹一样最终取胜,但是为什么碧螺要死呢?这与民间故事的逻辑不完全相合,有些道教的色彩。传说说:“这姑娘的元气都漫聚在那棵小树的嫩芽上了,嫩芽泡成茶被阿祥吃了以后,姑娘的元气就再不能恢复了。”意思是她为阿祥而牺牲生命,这是传说的主题。而在民间故事,他们两个应该结婚,故事一般都有大团圆的结局。名茶传说中有些作品与佛教有关系。如长江三峡流传的峡州茶传说[①d]。据说唐僧取经回来,观音菩萨来西陵峡相迎,看到峡民面带病容,观音想:王母娘娘的后院有一棵宝树,上面的绿叶四季常青,王母用来制作玉露琼液,要把宝树籽引来在峡内播种,于是将种子亲手撒在地上。所以人们说峡州名茶是观音种的。西陵峡流行的另一个名茶传说《玉泉寺的“仙人掌茶”》也与观音菩萨有关[②d],但不是观音亲手种茶树而是派一个仙人种的茶树生长,死亡的和尚又生还。可说这种传说是名茶来源传说,同时也是仙人显灵传说。除了借用民间故事情节单元和有宗教色彩的名茶传说外,还有些像现实的故事,但包含一些神奇的因素。如福建南靖县与漳平县交界的朝天岭一带流行的《猴公茶》传说[③d],传说朝表岭是猴子王国,从前岭下住一个接生婆,有一天猴公请她给猴母接生,后来猴公送她一包茶叶种子,她撒了一路,满山坡长了茶树,人家问她是什么茶,接生婆说是“猴公茶”。据这个传说虽然茶种不是从另一个世界得到的,但可以说是以猴子王国代替了另一个世界(并不是一个人交给另一个人的)。在一般的民间故事中人帮助动物,如救起被树枝夹住的老虎,或放走一条鱼,或治好受伤的动物,后来动物来帮助人物突破难题,或给他什么宝物(如蛇给宝石等)。在这个传说中猴公给老婆子一包茶种及一颗红宝石,宝石的功能不清楚,但茶种代替了神奇宝物。名茶传说中也有差不多完全没有超自然的、神奇的情节的现实的传说。如山东崂山流传的崂山茶传说。[④d]此传说前一部分是完全现实性的生活故事,而后一部分则借用民间故事及道教的志怪小说或神奇性的故事。安徽省黟县一带黄山毛峰茶传说[⑤d],属于完全的生活故事。故事发生于明代天启年间,人物也是历史人物: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佛教大师慧能、太平和县等,传说中没有什么神奇的母题,只讲黟县知县遇到慧能和尚提竹篮采茶,后来他把这种茶叶赠给太平县知县,太平知县把它送给皇帝等等。名茶传说还有一个特点,许多传说中特别强调茶的药性,喝茶可以治病。除了上述的崂山茶传说之外,还可以提到浙江云和区的白茶传说,浙江杭州流传的十八棵御茶传说,安徽省黄山一带的侯魁茶传说等等。传说人物去找茶种常常是因为故乡的人生病,无法治。除了上述的传说之外还可以提到“茶姐画眉”传说[⑥d]:老百姓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瘟病,病死很多人。一个叫春姑的姑娘去找帮乡亲们治病的能人。一天她遇到一位采药的老人,他没有给他什么神药,只告诉她在很远的地方有一种宝树。春姑去找宝树,涉过了九十九条大江,她也得了瘟病,倒在山泉旁。忽然泉水将漂来的一片树叶送进姑娘口中,她的病就好了。春姑明白了,这就是那棵宝树的叶子。她找到了树,爬到树上摘下种籽,忽然看到一位银须银发的老者,就是神农。神农告诉她,这些种子必须在十天之内播进土里。神农用他的神鞭抽了两鞭,春姑变成了黄色的小画眉鸟。神农还告诉她,叫她不要笑,将来只要哭一场就会变回原来的模样。春姑看到家乡很高兴,想唱歌,一张嘴,茶种掉下去了,滚进了石罅缝中,很快一棵茶苗从泥土中露出来了。春姑不仅不哭,反而笑了,即忘记了神农的话,自己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了。后来石头上发出牵牛花,花中有鸟蛋,从蛋里飞出一只小画眉。这个传说跟许多其他茶种传说一样,借用一些民间故事的情节单元,但因为这不是故事而是传说,所以春姑第二次遇到的不是无名的神仙,而是古神话人物——神农。传说中的神农也不像神话中的神农,他颇像神话中的道教神仙,会魔术,把春姑变成小鸟。神农告诉她一些禁忌,这是典型民间故事的特征。她犯了(忘了)禁忌,茶种籽掉了,自己也无法变回原来的(人的)样子。这也是民间故事情节结构的特点之一,只是在民间故事中主角最终还是要变成人,因故事结局一定是幸福的。传说不同,结尾常常是悲剧的。尽管这个传说不能说是完全悲剧的,但也不是像民间故事那样的大团圆,因这个传说的功能是解释一种名茶的来源,同时也解释画眉鸟的来源。二中国名酒传说也不少,但大概没有名茶那么多。茶是一种植物,与地形、名山、名水井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而酒是人工的饮料,只与水有关系。中国人喝酒没有喝茶那么多,但是中国酒种也不少,许多地方有特产酒。酒的来源传说与茶传说不同的地方是,绝大部分是讲各种名酒的来源。与名茶传说相同的地方是,名酒传说也有广告的作用。关于造酒之始,古书上与杜康联系起来,但是杜康是什么时代的人,无可考。古书还提及虞舜手下的大臣仪狄,是为酿酒的鼻祖。[①e]据笔者所看的现在采录的民间传说,现在在民间只有杜康造酒的说法。河南省伊川县流行的传说讲述杜康怎么发明酒,[②e]传说把杜康的发明与空桑涧及空桑树联系起来。空桑树就是古代神话人物伊尹出生的那一棵树,杜康常常把吃剩的饭倒在那空桑树的洞里,天长日久,桑树洞里发出一股香味,后来杜康据这个方法造出酒。这当然是完全虚构的说法,因为饭,即杂物,不同果物,仅靠自然发酵不会变成酒。[③e]这个传说也很简单,无什么传说的情节。与名茶传说一样,名酒传说也利用民间故事的情节单元,如四川沪州大曲传说,内容如下:从前沪州城郊一个樵夫去砍柴,看到一条大黑蛇与一条小花蛇在打架,大黑蛇把小花蛇咬得遍体鳞伤,他把黑蛇打死了,回家时发现一个山洞里有光亮,一进洞口,看到两个守门的人,引他到大殿,原来是龙宫,而他所救的小花蛇是龙王的太子,龙王愿将宝物送给樵夫,但他什么都不要,龙王给他一瓶美酒。回程时樵夫觉得很累,跌倒在井边,酒瓶里的酒一下子倒了出来,都流到井里去了,樵夫喝了井里的水,觉得与一般的水不同,带点香甜味,后来把井水舀来酿制成酒,卖酒为生。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酒量很大,喝了一瓶倒在地上,过三天才醒来,突然不见了,人们猜说是吕洞宾,这样老樵夫的酒更有名了,沪州也成了有名的酒城。[④e]此传说借用了水府送礼物一类的民间故事中的许多情节单元。要说明的是这类型故事不只在汉族民间文学中流行,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中国少数民族也流行(如苗族、壮族、藏族、东乡族、撒拉族等等)。日本池田弘子(ikedahiroko)女士用st?thompson母题索引号码,认为这类型故事属于A470类型,她称为“水府赠的礼物”。[⑤e]但实际上与thompson索引的470类型“生死之交”无什么关系。丁乃通教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属于555[*],*表明是他新加的类型,因为与thompson的555类型不同。一般这个类型故事中人物的是渔夫,他救了一条鲤鱼或放了一条被抓的小蛇。被救者往往是被钉在妖怪洞里的墙上或压在大石下的小伙子,即龙王之子。但此传说主人翁是樵夫,所以他是上山打柴,不是打渔,救的是小蛇。两蛇打架,黑蛇咬另一条蛇(一般是白蛇)这个母题虽然在汉族民间故事不常见,但在西北流行的故事则常见,如陕西回族的《张大蛟打野鸡》故事,主人公狩猎时见到黑蛇与白蛇打斗,他赶走了黑蛇救了白蛇。同样的情节单元常出现在西北少数民族如撒拉族故事,东乡族故事中[①f]。沪州是四川省的城市,不是西北的,但四川民间文学常与西北相同,很可能这个母题是一个地区性的母题,在其他地区大概没有。在这个类型故事中被救的龙王太子邀拯救者到他父亲家。此传说中因系借用一些故事的单元,情节有所变形,说樵夫偶然发现山洞。民间故事中龙王的水府龙宫当然也不在山洞而在东海。在此类型故事中,龙子预先告诉拯救者要什么东西为礼物,如挂在墙上的葫芦(葫芦中有个姑娘即龙女,所以拯救者得以与龙女结婚),而在此传说中龙子没有告诉樵夫他要拿什么东西,所以他也不知要拿什么,这当然是传说中的故事情节结构之变形。所以礼物不是神奇宝物,而是一瓶美酒,因为传说的目的在解释沪州酒的来源,把酒与另一个世界赠的礼物联系起来。中国传说中梦的作用较大,可能是与仙人相遇之母题的一种淡化形式。贵州赤水河一带流传的茅台酒的传说[②f],相传早年间赤水河畔的茅台村只有几十户人家,都酿酒。一年冬天下大雪时,在风雪中见到一个蓬头赤足的姑娘,走到一个富人家,要酒喝暖身。富人家把她赶走了,她到一个茅屋,老婆婆给她酒喝,并留她过夜。夜里丈夫(白须老人)梦见一个仙女,手中捧着夜光杯,将杯里的琼浆玉液向茅台村一洒,马上出现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注入赤水河中。忽然仙女手中夜光杯不见了,手里捏着一根木棍,她用木棍在富人大房和那个茅屋之间的溪流中画了一下,就不见了,但老人听到一句话,这溪的水可以酿酒。老婆子也做了同样的梦,一开门见到门外一条清溪,从此富人家的酒越来越坏,而穷人家的酒芳香扑鼻,后来人家将“仙女捧杯”作为茅台酒的注册商标,并特意在瓶颈上系两条绸缎带子,以象征仙女披在肩上的两条红飘带。这里也借用民间故事的情节单元。上面说过,民间故事中的神奇帮助者,先考验人,然后才给予帮助(送神奇宝物等等)。在此传说中仙女考验富人,被赶走;考验穷人,穷人却把所有供给受苦的人。考验不只在中国民间故事传说里才有,是世界民间文学中最普遍的情节单元之一。据v.propp教授民间故事结构研究,考验是民间故事中第12与13个功能[③f]。各民族民间故事都同情不幸的人,所以往往穷人通过考验,而富人不能通过。造酒很重要的是要有好水。名酒传说不但讲到水的问题,也可以说名酒传说组成一个特殊的母题:水变酒。st?thompson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有水变酒之母题(D477.1),但只提及欧洲神话,在中国传说中也有这个母题,如冯梦龙编的《古今谭概》或吴元泰的《四游记》。[④f]中国民间故事中也有这具母题,见丁乃通教授《中国民间故事母题索引》750D1号《用取不完的酒报答好施者》(在st?thompson的索引无750D1类型)。[⑤f]实际上这是上述的茅台酒传说的类型,但在茅台酒传说中并无水变酒之母题,也证明原型的变形。丁乃通提及的故事,与这些名酒的传说不全同。故事的重点在得到财富的人还不满足,因为井水虽变成美酒,但没有可以喂猪的酒糟,所以仙人收回他的神奇礼物,井里的酒又变成水。在传说中则无这样的结尾。传说的宗旨在反映现实,所以要把神奇的因素(水变酒)与现实生活调和起来。所以传说中说“神仙把水变成美酒,用来救济穷苦人。后来,人们去这井里取水喝,这水虽然不能变酒了,但清香可口……今天的洋河大曲,便是用这井里的水酿制而成的。”(洋河大曲传说[①g])众所周知诗与酒有密切的关系,世界诗人经常歌颂名酒,中国文学中也不例外。民间传说中也有不少作品把名酒与有名的诗人联系起来。这类传说都没有什么神奇的因素,也不借用民间故事母题。四川万县一带流传的太白酒的传说述及此酒名称来源[②g]:相传安史之乱时,李白因辅助永王李lín@①而获罪被流放夜郎。他乘坐小船行经巫峡时,遇到狂风将船掀翻,突然一只五彩的金凤凰从巫峡云雨中钻出来,把李白救起,驮到万州西岩古庙,临别时金凤凰对李白说,它是巫山神女的侍童,将来如需要它,只要朝东招唤一声,它就到。万州刺史秦禄妒恨李白,想把他赶走,派人买两坛非常烈的老窖头曲。后来去到古庙请李白与他下棋、饮酒。每下一子饮酒一杯,如果刺史输了就给李白五百两银子,李白发现万州的酒那么厉害,看到秦禄一点醉意也没有,明白刺史喝的是醪糟水。教秦禄喝真酒,秦禄当然醉得晕头转向,推说酒也没了,再择日下棋。李白朝东方招唤一声,叫凤凰送酒,两人两继续喝酒,秦禄终于醉倒了。李白赢了五百两银子,把钱交给庙里的老和尚,整修庙堂,自己驾起凤凰飞到歇凤山。后来李白认为老窖头曲太燥烈了,如能兑上好的泉水,那就变成第一等好酒,但找不到什么好水泉。后来在歇凤山上发现一口黑黝黝的洞口,李白将手中的金酒壶往洞中扔去,就从洞口冒出一股泉水。从此以后,塘坊酒家酿酒时用歇凤山泉水,酒名为“太白酒”。这个传说虽有神奇的细节,如凤凰救李白等,但主要内容还是现实性的。李白骑凤凰的细节大概与他称仙的概念有关系,此传说与其他名酒传说一样强调酿酒之时很重要的是泉水。与李白有关系的还有安徽省马鞍山传说[③g],也像一个生活故事,但还是借用了一些民间故事的情节单元,然而完全变形了,只留些痕迹。传说说:李白住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时常到一家酒店,老板姓鲁,以为李白钱不多,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李白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往柜台上掷,并不要找钱,说下一次再来喝。以后李白天天来喝酒,而鲁财主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最后一次给李白灌了满满一壶凉水,李白气坏了,走了,但想不出办法对付他。一天李白在江岸上徘徊,路过一个茅舍,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请他到屋里坐。老人告诉李白好多年之前李白救了他们一家,所以他暗地跟着李白。原来老人从前住在幽州,一年遭灾荒,他们一家上山剥树皮,忽然两只大虎扑上来把他的老伴吃了,他与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漫游到此地的李白连射死了两只虎。为了报恩,老人给李白一坛酒。李白听了很感动,提笔写了一首诗,老人把诗贴在墙上,对人家说仙人李白喝了他的酒,才写了那么好的诗。许多人来念李白这一首诗,那老人也开了个酒店,“太白酒店”就叫响了。鲁老板也请李白写一首诗给他,但被拒绝了。不久鲁家酒店就关门了,而老人的太白酒店却一天比一天旺。这个传说有些奇怪的细节。许多李白传说中从来没有说他会射箭,射死老虎(特别是同时射死两只老虎),这跟这位名诗人、酒仙形象完全不适合,在民间文学作品中不适合、不合逻辑的细节,一般证明是借用的。在民间故事射中老虎的英雄救了一个人或老虎要吃的小动物,将来要得到这个人(或动物)的帮助,送给他某种神奇宝物等等。在这个传说中老人只给他一坛酒。白鬓老人很像故事或传说中的各种神仙,然而他却是普通的一个老汉,并不是一晃即消逝了的神仙。人物(李白)射死了两只老虎之细节也很像神仙(白胡老人)的考验,考验之后要给神奇宝物或一些神秘的知识等。但这则流传于安徽的李白酒传说中,这些民间故事母题都淡化、变形了,只留下了依稀的痕迹。位于长江三峡中的万县一带流传的《杜甫醉吟曲米春》传说,与杜甫写的“曲米春”有关。此传说与上述的李白传说不同,进的不是一种名酒来源,而是杜甫《拔闷》诗写作的因缘。传说叙述杜甫在川中大乱之后离开常浣花溪畔的草堂,带着妻室儿女乘一艘小船到云安(今云阳县),亲尝云安著名的“曲米春”名酒。离开云安之时友人请他留下“华章”杜甫写了《拔闷》诗,歌颂曲米春:“闻道云安曲米春,馋饮一盏即醺人。”此传说不是真正的名酒传说,而有些名酒的广告功能。与白居易有关的名酒传说,可以提及三峡一带的“香山杂酒”及宜昌名酒“三游春”两个传说[①h]。第一个传说可能是真的民间传说,第二个很像搜集整理的人自己编写的。第一个传说讲的是“香山杂酒”名称来源。白居易在忠州当刺史时,到丰都去调查天子殿里的鬼门。看到卖的“路引”护身符,问“路引”是什么意思,人家说是在去见阎王的路上可以平安通过的护身符。仔细一看,“路引”有三个大红印,一个是天子殿的,一个是城隍庙的,一个丰都县衙门的。后来白居易问县令,他见了鬼否,他相信有鬼吗?县令回答,没有见过也不相信。白居易又问他,那为什么卖的“路引”上有衙门印章。县令认罪,白居易把卖“路引”的款子退给老百姓,并分别把县令与不法的和尚判罪。知道白居易是清官后,全县老百姓每家凑了一碗粮食,酿了一大坛酒,为白刺史送行。因为是千家万户送来的杂粮酿成的,所以称为杂酒。为纪念白居易就叫“香山杂酒”。这完全是现实的故事。除了唐代名诗人之外,名酒传说中也有与宋代诗人有关系的故事,如四川万县广柑酒与黄庭坚联系起来。也有陆游酒传说。但较流行的是与苏东坡有关系的苏公酒传说[②h],完全无什么神奇因素,与一般的生活故事一样。三分析中国饮料(茶、酒)传说之后我们可以作一些结论:1.茶与酒传说都解释饮料来源,但传说中只有发明酒的传说,无喝茶的起源传说,饮料传说都是较晚时期的作品,都叙述各种名茶、名酒的来源,与其他传说不同。2.名茶、名酒传说都有很明显的地方性,都描述当地的特产。3.名茶、名酒传说可分神奇的与现实的作品,大概大多数传说都有神奇因素(情节单元、母题),有的传说神奇因素较多,有的较少。4.饮料传说与其他传说同,常借用民间故事母题,情节结构单元等。5.饮料传说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名茶传说特别强调茶的治病功能,或述茶种籽常常掉到石缝,以后从那里长出;新酒的“发明”常常与偷喝酒加泉水有关等。6.饮料传说与名菜传说同,常把特产与历代名人,特别是名诗人名字连起来。7.因为饮料与水有关,所以许多名茶、名酒传说描述泉水的发现。8.名茶、名酒传说与名菜传说同有广告的功能,赞扬各地特产。[作者简介]李福清,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著名汉学家。①a《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95页。①b《民间文学》1981年,第4期,84—90页。②b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573页、581—582页。③baarnea.,thompsonst,thetypesofthdfolktales,(helsinki:1964),p.583.④b同注(3),180页。⑤bproppv.ja.,morfologijaskazki,(民间故事形态学)(moscow:,1969),p.30.①c同前页注5,40—42。②c同43页注3,p.195。③cthompsonst.,motif-indcxoffolk-literature,vol.2indianauniversitypress,19xx),p.512;motife761.4.7.④c同前注,vol.1,pp.352-353,motifbll.6.6.(龙守到另一个世界之桥);b11.6.4.(龙守仙乡)。⑤c《民间文学》1979年第9期,78—82页。⑥cproppv.istoricheskiekornivolshebnojskazki(神奇故事历史根据)(leningrad:[s.n.],1946),pp.205-223.①d阎洪章《三峡土特产的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0页。②d阎洪章《三峡土特产的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0页。③d《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94页。④d《民间文学》1983年第4期,27—31页。⑤d《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93页。⑥d《民间文学》1983年第4期,23—26页。①e铃木博《中国的酒文化》见《中国饮食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39—140页。②e《民间文学》1979年第9期,73—74页。③e铃木博《中国的酒文化》见《中国饮食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40页。④e《沪州大曲》,《民间文学》1984年第5期,15—16页。⑤eikedahiroko,atypeandmotifindexofjapanesefolkliterature,(helsinki:[s.n.],1971),n470a.①fdunganskienarodnyeskazkiipredanija(东干(回族)故事与传说)(moscow:[s.n.],1977),pp.35-40;403-410。②f《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97页。③fproppv.ja.,morfologijaskazki,(民间故事形态学)(moscow:,1969),41—43页。④f冯梦龙《古今谭概》(北京:不详,1955),卷15,12页;吴元泰《四游记》(台北:不详,1969),29页。⑤f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36—237页。①g王一奇《中国食品传说》(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246页。②gproppv.istoricheskickornivolshebnojskazki(神奇故事历史根据)(leningrad:[s.n.],1946),6—11页。③g黎邦农、刘应芬合编《安徽太白酒》,见《安徽土产传说故事》,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95页。①h萧士太、郑伯侠编《中国土特产传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78—80页。②h《民间文学》1989年第9期,38—39页。*字库未存字注释:@①原字王加嶙右这里要说说周朝时候后宫的编制,也就是天子究竟有多少个法定女人。据《礼记》中介绍,天子的后宫归王后领导,王后以下,是三个夫...详情>>
周总理本是个笑口常开,“宰相肚里能行船”的人物,并且笑起来很有感染力。他开怀大笑时,常常是双手抱臂,把头向后仰去,笑声响...详情>>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
杨贵妃体重138斤?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有野史考证:杨贵妃身高1 64米,体重138斤。这个数字是否...详情>>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位。景丹在王莽政权时期担任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