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王朝的衰落:若不'征辽晌'明王朝也许能延长许多

来源:讲历史2016-07-04 08:47:46责编:鹅卵石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忠魂是否应该守辽东?研究《明史》有一个问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责任人也非常的多,但总结起来无法两条,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

忠魂是否应该守辽东?

研究《明史》有一个问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责任人也非常的多,但总结起来无法两条,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不可避免,人祸可以讨论。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辽东地区满洲八旗的兴起,大明王朝不得不因此加收“征辽晌”,一个问题一起以来萦绕在的大脑中,在当时的情况,在不损及大明帝国根本的基础上辽东地区是否还有恢复的可能?

答案是不可能恢复了.

为什么?

王朝的衰落:若不“征辽晌”明王朝也许能延长许多


(图)萨尔浒战役示意

事实上从萨尔浒一战当中,努尔哈亦的满洲八旗就已经表现出自己惊人的战力。大明王朝十二万大军的杜松所部近六万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四路大军,仅李如柏所部全身而退。

后世几乎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加到主将杨镐身上,骂他统兵无能,丧师辱国;但翻开史料的细节你就会发现,其实杨镐的指挥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失误,之所以明确告诉努尔哈亦出兵日期(此为真)和人数(号称四十七万),一则为作为天朝上邦不宣而战有失体面,二来就是希望在气势上震慑住敌人,影响努尔哈亦的心理和八旗的部署;况且告知他行军日期却没有告知他行军路线和兵力部署,等于什么都没说。而十二万大军分四路出击也是事出有因,本来十二万大军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锐,互相不服,在一起难免生出嫌隙,不如分开,这也叫分进合击。只要努尔哈亦分不清哪是主力,哪里是偏师,只要有一路大军缠住八旗主力,其他几路人马迅速增援,明军还是有胜利的可能的。

只能说以精锐骑兵为主的八旗战力太强了,尤其是在歼灭杜松所部的萨尔浒之战,战术发起之突然性,攻击行动之猛烈度,都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努尔哈亦指挥的八旗军在历时五天作战当中表现出的战场素质堪称完美,命运之神更是完全是向着他们的。

那么对于此次作战的经验和教训明朝是如何总结的呢,答案是没有进行总结?在万历皇帝看来,战败的责任必须有人负责。所以,所以砍了一批武将了事。

站在大明王朝整个王朝的角度上,从万历征辽之战开始到崇祯的死难殉国的时间跨度上,在辽东的战事中有两个人是避不开的,一个是孙承宗,另一个就是他的爱将袁崇焕。

孙承宗彪炳于史册,袁崇焕受宠于民间。

首先说孙承宗,《明史》对他的评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说如果放手让孙承宗去做,辽东局事不至于不可收拾,大明王朝也至于灭亡的地步,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但在我看来这个评价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孙承宗不是神,不是一个政治家,准确的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三军统帅,方面大员,可以统军理民但不会用兵(这很正常,没有人什么都会) 。而袁崇焕更只是一代“将首”,政治观念相当不成熟。《明史》对于孙承宗的评价只不过是亡国腐儒的自我安慰,而袁崇焕则是满清为了诋毁崇祯的无能而玩的小伎俩。

他们都不明白辽东战局的扭转是需要一些必备的先决条件的。

第一,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力和最高领导人的全力支持。

明朝末年,大明朝的国力已经严重衰弱了,张居正的改革的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使明朝的国力有了恢复,但后期都被万历皇帝一扫而光,国家再次走向混乱。特别是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再一次加剧。国库空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二,必须要有一支中央控制的包含步,骑,炮,辎重等多兵种合成且严格训练而成的主力军团。

这也是建立在强大国力基础之上,大明王朝在“土木堡之变”以后中央主力军团就不复存在了,后来也因为国力无力重建。所以万历征辽不得不动用部分边军和浙军,所以实际上杨镐的大军本就是混杂军团。形成不了合力。

第三,必须要有名将统兵,特别是需要拥有丰富骑兵作战指挥经验的名将。

要知道,八旗军以骑兵为主,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还是还是骑兵,袁崇焕的“主守后战”,主守没什么问题,关键后战如何“战”,没有精锐骑兵寻求主力决战,指望八旗军武力攻城,耗尽所有兵力,这明显是怀疑别人智商的思维。这也是孙承宗和袁崇焕全力组建关宁军的初衷,可关宁军的战力虽然强大,人数毕竟有限。扩充骑兵部队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祖大寿,吴三桂有当骑兵领导的潜质)。

王朝的衰落:若不“征辽晌”明王朝也许能延长许多


(图)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

显然明末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在辽东方面积极进取的行为,使得中央不得不加大对于辽东地区的投入,“征辽晌”一年比一年增多,我查过,每年的“征辽晌”都达到了七百万两以上,要知道,整个大明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才四百余万两。而且“征辽晌”征发还会引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本身已经贫苦的百姓更加的贫穷,沦为流民,使得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更容易聚民成军,朝廷不得不再发“剿晌”,甚至连孙传庭这样的老将都不得不武力征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到托着大明王朝走向灭亡。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想问题,如果崇祯帝能够仔细研究辽东问题,认清辽东局势不过是”疥癣”之疾,只要一支精兵,几十门红衣大炮,关起山海关的门就行了,八旗军纵然战力惊人也无以施展。而没有了“征辽晌”就可以大大的减轻百姓的负担,李自成,张献忠想造反,招兵都是一个大问题。也许大明王朝的国祚能延长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