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9大谜团: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陵墓选在骊山脚下,因为这里是秦的都城。秦始皇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危在旦夕时,才由他的儿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后修了39年。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封土原高50丈,合今天的115米。封土下面就是地宫。地宫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筑都是以地宫为中心,地宫墙外便是陵园的内外城垣。内城附近有赔葬墓,西侧还有一处地下建筑,即珍禽坑。北内城以内,是皇帝的寝陵。秦始皇陵外城东,除了名扬四海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及马厩坑外,还有一些赔葬墓。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赔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关于秦始皇陵的情况,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其中的奢华宏伟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在建成2100多年多次受到破坏。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清单。
秦始皇遗体完好吗?传说秦始皇死后躺在纯金打就的棺材里,在水银的河上飘来飘去,并且秦始皇遗体完好无损,用灵魂统治着一切。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处也已经找到,但是几乎整整40年过去了,国家却从来没有要开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测到水银含量严重超标来唐塞民众……按理说,几千年前的墓葬处理技术在现今如此发达的科技面前应该只是小儿科,难道是有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秦始皇的惊天内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隐藏我们不为人知的真相?
谜团1: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
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
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 “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秦始皇遗体究竟是否完好呢?
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
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谜团2: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