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命陈琳书撰写讨曹檄文并传檄天下,标志着袁绍与曹操间的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同年二月,身为冀州牧的袁绍调动了十余万河北精锐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同时派遣大将颜良率领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黄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进军白马,以保障主力顺利渡河南向。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利用“声东击西、利诱歼敌”等手段,不仅解除了白马之围,而且不断消耗和歼灭袁军先头部队,连斩颜良、文丑两员名将,极大地挫动袁军的士气。得胜后的曹军主动退回事先设定好的阻击阵地——官渡进行防御。七月,袁绍率兵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八月,袁军主力连营而进,抵达官渡后,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与曹军形成对垒之势。曹操曾想利用这个以逸待劳的机会发动进攻,给初处战地的袁军迎头一击。然而,曹军此次主动出击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士卒伤亡很大,只得退回营垒、坚守待机。此后双方相持了三个月之久,曹军虽然屡获小胜,但以少敌多,又缺少军粮,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处境十分困难,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此时,荀彧写信鼓励其继续坚守,并建议:袁军暴师千里、屡攻受挫,计谋和招数大抵用完,情况也不必曹方好,正可以借助对方松懈怠慢之际,出奇制胜。曹操在荀彧和郭嘉等谋士的鼓励下决定继续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对峙,同时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供给困难。在曹、袁双方的战略相持之中,粮草供给这个敏感而又突出的问题将决定着袁、曹双方的最终命运。
建安四年十月,袁绍又派车队从河北调运粮草,令大将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并屯积在距离袁军官渡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根据时节推测这些军粮很可能是袁军过冬所用的军粮物资,由于前次徐晃成功截击、烧毁袁军粮车数千辆,如今袁军的粮草也不不充足。因此次粮草关系格外重大,谋士沮授建议:“增派将军蒋奇率一支军队,守护乌巢翼侧,以防曹军抄袭”,可惜袁绍没能采纳。谋士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透露了“袁军粮草辎重皆存于乌巢”的军事秘密,并建议曹操派精兵奇袭,焚毁乌巢的粮秣军资,使袁军不战自溃。当时很多人怀疑许攸的情报是否有假,但在谋士荀攸和贾诩支持下,曹操果断地采纳了许攸的建议,放手进行突袭行动:留曹洪、荀攸坚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勒口,每人带一束柴草,乘着夜色,走小路偷袭乌巢。曹军到达乌巢后立即展开围攻放火,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至拂晓时,淳于琼见曹军兵少,便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率军迅猛冲击,淳于琼只得退回营中。得知曹操袭击乌巢后,袁绍没能接受张合等人急救乌巢的建议,反而听信了郭图“以重兵攻取曹营”的乱言,进一步作出了错误处置,只派一部骑兵救援乌巢,而以高览、张郃率主力猛攻官渡曹军老营。此时,曹洪早已依照曹操的安排,布置好了严密的防御,袁军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攻克。乌巢方面,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并烧毁其全部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郭图害怕因失策而治罪,反而诬陷张合、高览的将领,致使袁军指挥层内部出现分裂,张、高二将率领部众投降曹操,袁军土崩瓦解。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仓惶带八百骑退回河北。是役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长达一年之久的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操的完胜而宣告结束。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