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盘点:史上因古代避讳而曾被改名的城市与人物

来源:讲历史2015-09-30 08:00:08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古人有避讳的习俗,即不能直呼帝王、尊长以及圣人的名讳,在写文章或是写书时,遇到有与上述人物名讳相同的字,要改用其他字或其他方法代替。这种习俗起源很早,据《公羊传…
古人有避讳的习俗,即不能直呼帝王、尊长以及圣人的名讳,在写文章或是写书时,遇到有与上述人物名讳相同的字,要改用其他字或其他方法代替。这种习俗起源很早,据《公羊传》记载,孔子作《春秋》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后来,这种习俗经过长时间的应用,不仅需要避讳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不少朝代的皇帝还规定了避讳的范围和方法,让人们必须遵照使用,否则就会被治罪甚至杀头,由此,避讳变成了一种法律,让人不得不极为重视。
如秦始皇名嬴政,将“正月”改叫“端月”;东汉光武帝名刘秀,“秀才”被改成了“茂才”;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字代替民字,而“观世音”被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而他的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不名母名也;再如苏轼祖父名“序”,即讳“序”字,所以苏洵不写“序”字,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苏洵儿子苏轼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叙”字来代替。
那么,365直播上到底有多少地址和人物因为避讳而遭到改名呢?从乐奀目前了解掌握的情况看,可谓不计其数。下面就挑选一些颇有名气的,和各位看官一起聊一聊那些已经被改过名或曾经改过名的地址和人物哟!
盘点:史上因古代避讳而曾被改名的城市与人物
1.楚州→荆州
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原来楚国的地盘“楚” 地改为“荆”,楚州改为荆州,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完整记载。那这种该法有依据吗?原来“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古时也“楚”叫做“荆”。我们现在所说的“荆楚大地”就是这么来的。
2.广州→番州,广陵→江都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为避隋炀帝杨广之讳,一下子就改掉几十个带“广”字的城市名,其中就有广州,被改称番州。另外还有:广饶县改东海县,广安县改延安县,广都县改双流县,广化县改河池县,广陵改为江都等。也许是杨广的名声不太好,有些城市在以后又恢复了原称。
3.括州→处州
如果说杨广只避一个“广”字,唐德宗李适避讳就宽多了,他不但避讳“适”,连长得像“适”的“括”字也不放过。《闻见后录》卷二六云:“处州,旧为括州,唐德宗立,当避其名,适处士星见分野,故改为处州,音楮(chǔ)。今俗误为‘处所’之‘处’矣。”
4.玄武门→神武门
说起玄武门,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场发生在唐朝初期争夺继承权而发生的血腥宫廷之变--玄武门政变,无疑,这扇门开启了李世民的帝王生涯。“玄武门”三个字经常出没于影视古装剧中,这不,热播清宫宫斗剧《甄嬛传》的第三十集中,周宁海就向华妃禀报:“皇上和皇后的銮驾已经在玄武门外了。”不过,在这部电视剧中出现“玄武门”这几个字,在那个时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因为玄武门在康熙年间重修时,因“玄”字犯了康熙皇帝名“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成了“神武门”。雍正朝中任何人说“玄武门”,都是犯了大忌,要严厉惩罚的。
5.禾兴→嘉兴
三国时,吴黄龙三年(234年),由拳县野稻自生,统治者认为嘉禾,故改县名禾兴。后来,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但避讳“和”字,还避讳同音字“禾”,《三国志·吴主传二》云:“(赤乌)五年(242年)春正月,立子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为嘉兴。”
6.纯化县→正义县→蒙山县
同样需要避讳同音字的还有唐宪宗李淳。《旧唐书·宪宗纪上》说:“丁未,改桂州(笔者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纯化县为慕化县;蒙州纯义县为正义县。”
到了北宋太平天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通过“浮光烛影”当上了皇帝,又将正义县改为蒙山县(现属梧州市)。
不过,赵光义还算通情达理,允许同音字存在。他把丹州(现属陕西延安市)义川县改为宜川县,常州义兴县改为宜兴县,郴州义章县改为宜章县,戎州义宾县改为宜宾县等。
7.恒山→常山
汉文帝名叫刘恒,在他当上皇帝后因避讳不仅把“姮娥”改名为“嫦娥”,把春秋战国时候的齐国权臣田恒改名为“田常”,还把恒山改名为“常山”,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8.建业(邺)→建康
公元229年,三国吴大帝孙权在如今的南京城建都,改秣陵为建业。西晋太康三年(282),晋武帝司马炎将建业改为建邺。西晋建兴元年(313),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即皇位,即晋愍帝,因避讳而改建邺为建康。
至于后来建康怎么成为现在的“南京”的,那是明朝的事。后来的建康城历经改名为江宁,中间又改回为建康,朱元璋称帝时称作应天府,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才作为“留京”(即陪都)而改叫“南京”的,真正命名南京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
盘点:史上因古代避讳而曾被改名的城市与人物
9.孝昌县→孝感县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因其祖父名国昌,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现在的湖北孝感市下面还设有孝昌区。
10.安康→汉阴,绥安县→广德县,宝安县→东莞县
古时,不但要避皇上和名人的讳,还避恶人的讳,也就是我们说的“憎讳”。唐肃宗最看不起小人安禄山,以其为国仇恶闻其姓,把当时有“安”字的城市名一律改掉,于是一口气就改了几十个城名。据《举例》卷二记载,他把当时的安康改为汉阴,安化郡改为顺化郡,同安县改为桐城县,绥安县改为广德县,宝安县改为东莞县,安昌县改为义昌县等。有的不但改原字,连同音字也一律改掉。
11.王昭君→王明君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晋后,遂追授父亲司马昭为文帝。为避讳,那时的书籍都会将“昭”改为“明”。《说文解字》中有“昭,日明也”的解释。所以,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西汉时期出塞和亲的的王昭君(名嫱)也就被称为“明君”、“明妃”。后人也沿用这种说法,如杜甫七律《咏怀古迹》(其三)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之句,此“明妃”即指王昭君……
12.唐玄宗→唐明皇
我们知道,皇帝死后会有庙号,也有谥号,但实际上因为本身的忌讳而很少有称呼皇帝谥号的。比如说,梨园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为“玄宗”,而谥号为“明”。到了清朝,因为要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唐玄宗这个称谓那是严禁的了,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这是在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称呼。
13.王世充→王充,韩擒虎→韩擒
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除了把观世音改为“观音”,还把隋末唐初的割据者王世充改名为“王充”,把唐初宰相裴世矩改名为裴矩,同样都是去掉中间的“世”字;而李世民的太爷爷、李渊的爷爷叫李虎,唐人也将隋朝将领韩擒虎写成韩擒。
据说后人还因上述改名而闹出不少大笑话: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王世充写成“王充”,中间用空格代替了“世”字,唐人撰《隋书》而将韩擒虎写作“韩擒”后加一空格,后人在传抄或翻刻时不知这是避讳造成的,刻书时便把空格擅自去掉,成了王充(他可是汉代大哲学家哦)、“韩擒。
更邪的,为了避讳“虎”字,当时还将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改成了“不入兽穴焉得兽子”,将“画虎不成反类犬”则该成了“画龙不成反类犬”。那“老虎”呢,只能称作“大虫”啦!。
14.刘知几→刘知玄→刘子元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世时,因为“几”字与唐玄宗李隆基的“基”读音相同,唐人作品中不称其名而称他的字,为“刘子玄”。可到了清代,又要避康熙帝玄烨之讳,于是,刘知几在清人笔下又改称为“刘子元”。就这样改来改去,为人们阅读古书造成了不少障碍。
盘点:史上因古代避讳而曾被改名的城市与人物
15.蒯彻→蒯通
蒯(kuǎi)彻,汉初名将韩信手下的参谋,韩信死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据传,东汉末年的蒯良、蒯越就都是他的后裔。汉武帝刘彻时期,他被改称蒯通。《汉书·蒯通传》:“蒯通本与武帝同讳。”师古注:“本名为彻,其后史家追书为通。”
16.薛道渊→薛渊→薛深
南齐将军薛道渊因为避齐高帝萧道成名讳,去掉“道”字,只称薛渊。但到唐朝编修《南史》时,又因避唐高祖李渊名,遂改其名为薛深。
17.齐桓公→齐威公
北宋钦宗时期,因钦宗名“桓”,故在宋朝时就将齐桓公改称为齐威公。
从以上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多地址与人物改名后沿用至今的有之,时过境迁而恢复原名的也有之,二者并用的也有之。而且,除了安禄山的“安”字是“憎讳”外,其余全部是“敬讳”。“敬讳”是避讳的主流。至于“忌讳”,多是凶杀不吉字眼,地名中很少用到,所以在史书中也很少有因“忌讳”而改名的地址或人物。
此外,古时因避讳而改姓氏的也不少,最经典的莫过于“邱”姓。原来在清朝雍正时期,因尊崇儒教与孔子(名孔丘),因此要求凡书中遇“丘”字的,必须少写一笔,而姓丘的,则干脆就改为“邱”字。类似的还有:姓庄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而改为姓严;姓姬的,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而改为姓周(姬姓可是当年周朝的国姓哦!);复姓淳于,因避唐宪宗李纯讳而改为单姓于,等等。
因避讳而改名,不仅涉及地名、姓名,就连食物水果也未能避免。比如说,唐代宗名豫,薯蓣(shǔ yù)就曾被改名为“薯药”,而到了宋朝,又因宋英宗名曙,薯药就又被改成了沿用至今的称呼:山药。又如,五代十国的吴越王钱镏,因为“镏”字和石榴的“榴”字同音,便把石榴改为“金樱”;而与钱镏同时代的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后受唐封为吴王)在占据扬州的时候,当地人怕犯他的讳,便把蜂蜜改为蜂糖。我们在古书上如果看到金樱或蜂糖,应知道这就是石榴和蜂蜜。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