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大清子民该如何把握愚民与顺民的尺度?

来源:讲历史2017-06-29 14:39:48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愚民”与“顺民”这两个词恐怕是最容易被混淆的两个词,在很多人看来,“愚蠢”就意味着“顺从”,因此,这两者应当被视为一体,但事实上,“愚蠢”与“顺从”之间却有着…

“愚民”与“顺民”这两个词恐怕是最容易被混淆的两个词,在很多人看来,“愚蠢”就意味着“顺从”,因此,这两者应当被视为一体,但事实上,“愚蠢”与“顺从”之间却有着一片看似近在咫尺,却相隔甚远的灰色地带,倘使想要理解这片灰色地带,乾隆十六年山西介休王肇基的遭遇,应当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肇基本来是直隶平乡人,读过几年书,但一直没有正式职业,和妻子老母流寓山西,应该算是无业游民。到了乾隆十六年,恰好是皇太后(也就是影视剧里的甄嬛)六旬万寿,王突发奇想,写了一首祝寿诗,还有一副寿联,一并送到衙门里去,按照王自己的说法:“我献诗恭祝皇太后万寿,不过尽我小民之心,欲求皇帝喜欢的意思”,尽管诗文字句鄙俚不堪,但也算代表普通百姓对朝廷无限热爱称颂的拳拳之心,并且还主动为朝政提了不少意见,总之是希望大清朝越来越好,对这样一个主动表忠心的臣民,皇帝应该怎么办呢?

大清子民该如何把握愚民与顺民的尺度?

网络配图

皇帝的答案很快下来,王肇基被定为“妄议国家事务”的大罪,被下在大牢里,严刑拷问。

王当然觉得很冤枉:“如今是尧舜之世,我何敢有一字讪谤,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故此将心里想着的事写成一篇来呈献的”——面对这样一个赤胆忠肝的臣民,按照一般人的常理,皇帝应该喜欢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舍得将他下大狱呢?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