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张仪:舌头是用来建功立业的

来源:讲历史2017-05-27 15:22:01责编:忆落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如果说战国末期在诸侯七国中谁领风骚,毫无疑问是做了六国宰相,为合纵大业鞠躬尽瘁的苏秦,另一个是几次出任秦相,又做过魏相和楚相,最终促成秦国连横大业,为秦国一统天…

如果说战国末期在诸侯七国中谁领风骚,毫无疑问是做了六国宰相,为合纵大业鞠躬尽瘁的苏秦,另一个是几次出任秦相,又做过魏相和楚相,最终促成秦国连横大业,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张仪

张仪与苏秦同受业于鬼谷子,在苏秦已经因为自己的合纵战略名显诸侯的时候,他还是楚相的一个普通门客。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楚相大会宾客,张仪也在邀请之列。但是在宴会结束以后,楚相身上佩带的玉壁不见了。当时很多人都对楚相说,张仪贫穷而没有品德,一定是张仪把玉壁偷走了。楚相让武士捉住张仪审问,张仪不承认偷了玉壁。楚相就命令打了张仪几百竹板,逼迫张仪承认。但是张仪坚决地说没有偷,拒绝承认。尽管没有审问出来,但是这件事之后也使张仪没有脸面再在楚相那里做门客了。他回到家里,妻子看到他被羞辱的样子对他说: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你那什么学说,在家里好好做普通百姓,怎么会遭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摇了摇头不以为然,他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着回答:舌头当然还在,不然你怎么吃饭呢。张仪说:舌头在就足够了,我的舌头不是用来吃饭的,是用来建功立业的。

当时张仪的同学苏秦已经做了燕国的宰相,正在赵国做赵王的工作,希望他赞成自己的主张,合纵抗秦。但是,苏秦又担心他做好了诸侯的工作,而诸侯又顶不住秦国的诱惑,使他前功尽弃。他想了一个办法,派一个自己的人到秦国去做内应,阻止秦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帮助他完成合纵大业。他想到了才学远在他之上的张仪。他相信,以张仪的才学,如果现在到正当用人之际的秦国去,一定会得到重用。但是他又了解张仪的孤傲秉性,如果不用激将的办法,很难让他激发自己。他就派人隐藏身份去找张仪说:你以前与苏秦是同学,他现在已经在赵国做了大官,你何苦还这样将自己埋没在乡野里,不去他那里谋取个一官半职,好实现自己的抱负。张仪听了来人的话觉得也有道理,自己与苏秦一向交好,苏秦现在闻名于诸侯,而且自己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相信张仪会重用自己的。他满怀希望与信心,前往赵国的都城邯郸,递上名贴求见苏秦。他相信苏秦见了名贴就会立即约见自己的,毕竟同窗好友多年不见了。不料,一晃几天过去了,苏秦一直没有约见张仪,几次问张仪的门人,都说是苏秦忙于公务,无暇会见他。又过了几天,张仪实在忍无可忍,心想,同窗好友来见竟然慢待如此,足见出自己在苏秦眼中的地位有多么卑贱了。将近十天以后,就在张仪心灰意冷要离开的时候,苏秦召见他了。更令他生气的是,他没有受到宾客的礼遇,而是让他坐在堂下,赏给他下人吃的饭食,苏秦并傲慢地训斥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竟然把自己弄到这种穷困潦倒的地步,我虽然能够举荐你做官而富贵,但是你能够做好吗?你到其他的国家去吧,我这里是不会收留你这样的人的。苏秦说完就拂袖而去了。

张仪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自信自己的才能决不比苏秦差,你苏秦能够做到赵国的宰相,致力于把六个弱小的国家团结起来对付秦国,那么我就去投奔你的敌人秦国,与你针锋相对,辅助秦王一统天下,到时候再看我们鹿死谁手!

张仪从苏秦那里出来就直奔秦国。苏秦暗中派了一个自己的人伪装成商人始终跟随着他,帮助他衣食车马,协助他顺利到达秦国。秦国当时正是欲一统天下的秦惠王当政,正在招贤纳士,广揽天下英才。张仪见了秦惠王以后,把自己的破解合纵的连横大计献于秦惠王,果然得到信任和重用,被任命为客卿。这个时候,苏秦派去跟随帮助他的人才告诉他真相说,苏秦为了唤醒他的自尊和自信,故意采取激怒的办法,盼望他能够在秦国掌权帮助苏秦实现他六国合纵的大业。现在苏秦的目的达到了,他要告别张仪去复命了。张仪这才恍然大悟。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一直都在纳闷,以他和苏秦的同窗之谊,苏秦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呢?原来老同学是在用这样的方法激励自己的斗志。他对苏秦的门人说,请你转告苏先生,我不会让他失望的。

尽管以后张仪成为连横的主要领导人,而苏秦是他的对手,是合纵的领导人,但是苏秦张仪的同窗之谊令人敬佩仰慕,堪与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媲美。如果苏秦不是采取激将的办法,而是留下张仪在自己的手下做个小官,历史上不仅仅就没有了这一段美好的佳话,而且也绝对就没有了在战国末期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张仪了。

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以后,就把激励自己出山,又帮助自己顺利到达秦国的同学苏秦的重托忘掉了。他苦心研究天下大势,认为秦国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苏秦极力倡导的合纵抗秦只不过延缓诸侯的败落时间而已,秦国最终会以自己的国富强兵吞并六国取代周室。他甚至为好友苏秦惋惜,以苏秦的雄才大略,却在做违背历史潮流的事情,到头来肯定是寸功未建,却落得个让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的。他立即以全部的智慧投入到这个令他激动不已的伟大事业当中。

张仪本来是魏国人,但是他献给秦国的第一个功劳是在秦惠王十年与公子华一起率兵围困魏国的蒲阳。守军投降,张仪反而劝说秦惠王不要蒲阳,并派公子到魏国做人质以示秦国决心与魏国修好,以拉拢魏国。然后张仪又到魏国劝说魏王,人家秦国攻占了你的蒲阳而不取,反而来与你修好,你总得有所表示吧?在魏王看来,张仪是魏国人,他的计谋一定会对魏国有利的,他总不会做对不起魏国的事情。魏国就把战略位置更重要的上郡、少梁献给了秦国。秦国以一个魏国的小小的蒲阳换取了两个更重要的城市,而且还让魏国感谢,被魏国视为友好的国家,这样的好事有谁能做得出来?秦惠王十分钦佩张仪的才能,任命张仪为相国。

做了几年相国以后,张仪又担任将军,攻取了一些重要的城池和战略要地,使得秦国的边关日趋稳固。这个时候,张仪想着该是动手瓦解苏秦的合纵,让诸侯归附秦国的时候了。他请求免掉相国之位,为了秦国的利益到魏国担任宰相,他要劝说魏王带头归顺秦国。

魏国与秦国在张仪的策划下,魏王认为已经是友好的国家,张仪作为强大的秦国宰相到魏国来,而且理由是十分冠冕堂皇的,要辅佐魏王治理魏国,魏王自然是感激不尽的,立即任命张仪为相国。愚笨的魏王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做过多少年秦国宰相的人,怎么会甘愿屈尊到弱小的魏国来做他的宰相。他也许还以为秦国和张仪是真心来帮助他的,所以当他忠心的大臣们奉劝他提防张仪的时候,他还愤怒地责备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张仪被魏王任命为相国以后,张仪就奉劝魏王归顺秦国。但是魏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张仪就指使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并夺取了魏国的两个城池。后来魏襄王去世,魏哀王即位,张仪依然奉劝他归顺秦国,魏哀王仍旧不听他的建议。张仪因而又密令秦国继续攻打魏国,魏国又被秦国打败。

次年,魏国遭到了齐国的入侵,魏国大败。在这个时候,张仪感觉到有机可乘了。他就劝说魏王,合纵的盟约即将瓦解了,齐国作为合纵的盟友都来攻击魏国,以魏国疆域之狭小,兵力之疲弱,现在如果不投靠秦国,将来永远没有机会了。魏哀王听从了张仪的劝告,决定背弃合纵盟约,归顺秦国,使得苏秦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合纵盟约拉开了瓦解的序幕。

在张仪的一手策划之下,魏国投降了,秦王立即招回居功至伟的张仪重新回到秦国担任相国。这个时候,张仪又向秦王献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扩张计划,派他去楚国做宰相,瓦解楚国。张仪知道楚国与齐国交好,如果不能离间齐国和楚国的关系,秦国对于齐国和楚国都无可奈何。因而,在他到了楚国以后,就对楚怀王说,如果楚国关闭与齐国的边界,断绝与齐国的关系,愿意劝说秦国将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地方献给楚国,并将秦王的女儿献给楚王,秦楚两国从此成为亲如兄弟的国家。当时楚国有贤臣陈轸和屈原,他们识破了张仪的计谋,奉劝楚王不要听从张仪的话。楚怀王已经被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彻底说服了,他不仅仅怒斥两个大臣鼠目寸光,而且立即将楚国的相印授于张仪,关闭与齐国的边界,委托张仪办理与秦国的友好事宜。并且,为了显示自己与齐国断交的决心,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无道。齐国一怒之下率先投靠了秦国。

而张仪看到齐国归顺了秦国,就对楚国到秦国的使臣说,我有六里封地愿意献给楚王。楚王听了使臣的汇报,知道上当受骗了,立即发兵攻打秦国。而秦国联合齐国一起攻打楚国,楚国大败。最终在张仪三番五次的阴谋诡计之下,楚怀王不听屈原等楚国良臣的意见,屈从了张仪,背弃合纵盟约,投靠秦国。六国之中已经有魏国、齐国、楚国归顺了秦国,张仪如法炮制,马不停蹄地到韩国、赵国、燕国游说,最终,六国都听从了张仪的计策,解散合纵盟约,归顺秦国。尽管,后来六国又因为张仪在秦国的失宠背信弃义,重新合纵结盟,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是因为张仪这些年以来的离间,六国已经是貌合神离,离心离德,最终又都成了秦国的阶下之囚。

现在看战国后期这几十年的历史,就是强秦与六国之间互相瓦解的历史,而在其中纵横捭阖的,就是苏秦张仪两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诸侯之间的局势错综复杂,而那些靠世袭登上君位的国君,多是不学无术的平庸之辈,看不透当时的局势,无力左右自己的国家。这就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张仪和苏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欺骗、蒙蔽等等不光彩的手段,背信弃义,从来也不遵守道德和信义。他们也没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也不遵守“气节”二字,朝秦暮楚,今天受尽皮肉之苦,明天又享尽荣华富贵。

现在无法品评两人的历史功绩,更无法从人格意义上为张仪和苏秦下结论,但是毫无疑问,两人作为那个乱世的英雄,作为伟大的外交家,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千古楷模。(文/鲁先圣)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