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7年,陆逊向孙权建议扩军,陆逊认为要想打败敌人,安定后方,就一定要军队足够强大。现在东吴内部一些山越部落经常叛乱,扰乱后方,使得东吴常常首尾难顾。不如派军队杀掉
一些凶顽分子,召集当地的一些流民当兵,既可以解决军队兵源问题,又可以解决后方治安问题,一举两得。孙权采纳了这个建议。
命令下达不久,丹阳郡的叛贼首领费栈战乱,一些不明真相的山越部落也跟随反叛。陆逊奉命讨伐,将山贼击败。于是陆逊借口安定地方,必须扩大军队,强行征召当地土著参军,即便是一些老弱也充做后备军。陆逊很快就召集到了一万精兵。陆逊再率领这一万精兵镇压附近三个郡的作乱分子,把常年盘踞在山林湖泊的顽匪尽数剿灭。然后陆逊率领胜利之师回军芜湖。
孙权正准备嘉奖陆逊,不了却接连收到了会稽太守淳于式的表章,状告陆逊“枉取人民,愁扰所在”,在征兵期间,随意征召百姓,搜刮百姓钱财,所到之处,百姓苦不堪言。
当陆逊回到都城,孙权征召陆逊议事,还没有提到淳于式的表章,陆逊就禀告孙权说:“在我征讨叛乱期间,深深了解到淳于式是个好官,希望主公给予嘉奖。”孙权一听,有些奇怪,就说:“淳于式正有表章告你的状,为什么你却举荐他呢?”陆逊说:“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陆逊说,淳于式的本意只是希望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所以他告发我。如果我再诋毁他,混淆您的视听,那就太不好啦。
孙权一听很感动,表扬陆逊:“哎呀呀,你真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啊,一般人可没有这样的境界。”
陆逊是三国中期非常了得的一个大人物,正是由于陆逊,东吴大败关羽,大败刘备。此时的陆逊虽然年轻,但是早在官场上打磨得非常滑不溜手,绝对是个人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陆逊的回答,看似大度,其实在回避问题,悄悄转换了命题。
淳于式的表章是“枉取人民,愁扰所在”,批评陆逊随意征召百姓,百姓从军根本不是自愿,而且严重骚扰地方,在当地发生了不少不从军就抢夺财物的现象。淳于式并不是说陆逊征兵不对,而是在征兵的时候纪律松弛,祸害百姓。
可是陆逊却回答,淳于式是希望让百姓休养生息,悄悄把自己征兵时纪律败坏的错误遮掩过去了,并且举荐淳于式,就更显得高风亮节了。
其实,以陆逊之智,估计在征兵时早就发现了问题,可是最初的目的便是强行带走山越地区那些足以作乱的有生力量,即便是骚扰地方,也只是些许的牺牲罢了。而孙权呢?就不知道陆逊玩的把戏吗?也未必。或许孙权也知道下面的情况比较糟糕。只是一来,征兵是自己赞同的既定政策,既然大体达成目标,又何必追究细枝末节呢?二来,陆逊是孙权亲自拔擢的新晋人才,是东吴最有统帅潜质的可造之才,即便陆逊有一些小错误,孙权也会帮助陆逊遮掩。
于是,孙权一方面提拔告状的淳于式,鼓励臣下勇于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