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他的一生,经历着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是唐朝由开元盛世转入动荡衰败的大时代。杜甫不是一个超越世外的隐士,而是一个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的实践者。杜甫在59岁那年去世,关于他的死,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杜家到杜甫出生后,已经家道中落,杜甫自己说,他少小多病,贫穷好学,奠定了学问基础。他虽贫穷多病,志气却很不小,杜甫觉得谪居家园很难施展胸中的抱负,成年后便游历全国。他的诸多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土的赞美和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关注。
杜甫一生历经漂泊。代宗永泰元年,当他54岁的时候,想安定下来,却失掉了好友严武,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凭藉。于是,他继续漂泊流浪,在59岁那年去世。关于杜甫究竟死于何因,有着诸多不同说法。自唐中叶以来,关于杜甫死因的说法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啖牛肉白酒醉饱而死”,一是“溺水而死”,一是“因病而死”。
根据《旧唐书·杜甫传》的记载:“永泰二年(此时间有误,应是大历五年),(杜甫)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本传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由此可见,杜甫食牛肉白酒,一日暴死,这种说法的史料来源十分正宗。
但是,吃喝了牛肉白酒怎样会致人于死地呢?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的猜测。从史源上说,早在两《唐书》成书之前,就有唐人郑处诲《明皇杂录》的相关部分有了这样的记载: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客居耒阳,游岳词,大水遽至,十多天没有东西吃。县令用船将杜甫接回来,并且送给他牛炙白酒。杜甫一见,“饮过多,一夕而卒”。可见,此后的两《唐书》均沿用了此说,只是没有清楚表明牛肉白酒是怎样致杜甫于死地的。而郑处诲就说得详细明了,杜甫是因为吃得太多太快,腹胀而死。之后研究杜甫的人,很多同意郑的说法。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于杜甫的死因也曾作过专门论述,他认为杜甫的确是死于食牛肉白酒,不过不是“夭死”,而是因为中毒。郭沫若的分析看来还是比较科学中肯的,他认为,当时杜甫正因为大水而阻隔在耒阳这个地方,时值酷暑天气,当地的县官聂某命人送来了牛肉与白酒,杜甫并没有一次将它们吃完,于是剩下来的由于冷藏得不好而腐败了。我们知道,腐肉是有毒的,特别在是腐败后24至28小时毒性最烈,能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杜甫在食物腐败之后再食,加上当时他年老体弱又多病缠身,喝下的白酒加速使得腐肉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环,因此吃腐肉饮白酒中毒而死是说得通的。
有人认为杜甫在大历五年先后于夏天和冬天两次为水所阻。第一次困于耒阳方田驿,脱险后食县令馈赠的牛炙白酒,并没有大醉,更没有中毒而死,因为之后他写的《赠聂耒阳》纪事长诗,要是死了,就不会有此诗了。第二次是“漂寓湘潭”之后,即在冬天回棹南进,再度来到耒阳县,县令又送来了牛炙白酒,因饥肠辘辘吃得过多,就死于暴饮暴食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在当时来说,此病一得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