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的《芈月传》激起了大家对先秦古姓的兴趣,这个怪怪的字要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先秦古姓还有其他我们不熟悉的吗?看起来简单的姓氏,却引出了这么多疑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姓氏”的发生、发展,看看那些曾经出现又默默消失的“姓氏”。
先秦时期能拥有姓的多是贵族
?
早在混沌初开的传说时代,“姓氏”就已经产生了,文献可考的先秦古姓主要包括黄帝之子十二姓、祝融八姓等,大概有30个,其中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姬、姜、子、嬴,也有看起来十分陌生的字,就像我们刚刚认识的楚国国姓“芈”,还有僖、姞、儇、隗等。虽然数量只有30来个,但先秦古姓中却生僻字扎堆,要是多拍几部先秦时期的电视剧,大家的生僻字库容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先秦古姓这么少,这得有多少人同名呀,当时人的名又以单字为主,会不会叫声“芈月”半条街的人都回头呢?在这里我要告诉您,您多虑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先秦时期能拥有姓的多是贵族,庶民很少有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古人名字中还有一个叫“氏”的东西。以如今而言,“姓氏”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三代之上,姓、氏有别”,春秋战国以前,姓和氏可是分开的两码事儿。《左传》中的一段话是对姓、氏差异最经典的解释:“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简单来说就是贵族生下来就有了姓,但只有有了封地才会有自己的氏。所以,只有嫡长子继承王位、继承姓,而其他儿子会以自己的封地为氏,可以说“氏”是“姓”的分支。就像《芈月传》中也有出现的文学巨匠屈原,他的先祖是楚武王的儿子瑕食,瑕食的采邑在屈,后人就以屈为氏。所以屈原也是“楚之同姓”,和楚怀王同为“芈”姓,其姓名完整来说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姓用于“别婚姻”,氏用于“别贵贱”
?
为什么古人要有这么复杂的“姓”“氏”两层结构呢?因为二者的功能是不同的,姓用于“别婚姻”,氏用于“别贵贱”。“别婚姻”也就是说“同姓不婚”,这“同姓不婚”的原因,除了优生学的解释,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婚姻可以结为亲属关系。我们的古人总是天真地认为只要是亲戚,就一定会相互扶持,“同姓同德”已经不需要通过婚姻关系加以巩固,而“异姓异德”要通过婚姻来结成联盟。但随着世代的更迭,同姓诸国间的亲缘关系越发淡漠,这些所谓“同姓不婚”、“同姓相亲”的原则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破坏了。鲁昭公娶同为姬姓的吴国女子时尚要避讳“同姓不婚”的原则,遮遮掩掩地把她的名字改作“吴孟子”。到了晋文公公然攻打同为姬姓的卫国、曹国时,已经完全不念同姓之情了。
与同姓之间亲属关系淡漠相反,同一氏的人往往能准确地说出先祖的世系,真正做到相互扶持。外人看到他们也能知道哪个是大儿子家的后人,哪个是小儿子家的后人,也就是所谓的“别贵贱”了。对于某一家族来说,姓族是虚体,而宗族是实体,“氏”才是重要的。可能正是由于“姓”“氏”两层结果过于复杂,而“姓”原本应有的功能被一次又一次地践踏,所以从春秋晚期开始,“姓”和“氏”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二者趋于合一。
春秋晚期开始,姓氏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就是前面所说的“姓氏合一”,另一方面则是全民化普及。前面说到,原本姓氏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庶族只有名而没有姓。但到了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原本有姓氏的贵族可能已经沦落为了平民,而原本的庶族可能通过经商、做门客等方式提高了社会地位,也在积极为自己加姓。这样一来,姓的数量一下子增多了,在类似《三字经》的汉代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已经能看到单姓127个、复姓3个,比先秦时期30个左右的姓已经翻了好几番。
因战祸、含义不雅等原因,一些姓逐渐消失
?
表面上看起来,从先秦到今天,姓的数量大大增多了,但这其中有很多姓已经悄悄地不见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首先,因为战祸或其他祸端,一些姓要么人口锐减,姓氏消失,要么直接改作他姓,免受牵连。周王朝大大小小的封国不计其数,仅见于史籍记载的就有170余个,到了战国时期仅剩下了七雄,160余个有名有姓的封国王族就失国、失姓了。到了战国晚期,许多先秦古姓如“秃”、“儇”,已经像大漠中的时令河一样,不知道消失在哪里了。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他的儿子有的在马前加了两点水,有的在司字的左边加了一竖,改成了冯姓或同姓,都与“司马”家族划清了界限。民国时期大量的满族人改为汉姓,单单“爱新觉罗”就改成了“金”、“王”、“罗”、“艾”、“皇”等姓。现在,我们身边的满族人还用满族姓氏的已经凤毛麟角了。
其次,由于某些姓本身的含义并不好,在使用中也逐渐抛弃了。当初庶族获取姓氏的方式十分随意,千奇百怪的姓都出现了,像“陶”、“屠”一类以职业作为姓氏的都很正常,但像“马屎(矢)”一类十分不雅的姓氏不禁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姓氏自然难以长久流传,西汉末年的大司徒马宫本姓就是“马矢”,基本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大司徒怎么能姓这么不堪的一个姓呢,于是,马宫就省去一字改为姓“马”了。我们现在的姓氏统计中像“死”、“难”一类的姓的人口都只在千人左右,还呈递减趋势,也许再过上三五十年,这类姓氏也就没有了。
再次,帝王的意志有时也会让某一个姓消失。比如雍正皇帝认为“丘”姓是对孔圣人的不敬,就勒令天下“丘”姓改为“邱”。至于某一个小的家族因为帝王赏赐而放弃旧姓的情况就更为普遍了。
此外,少数民族也常常为了快速融入汉族文化而抛弃原本的族姓,改用汉姓。像北魏皇室从“拓跋”改为了“元”。辽代的后族看起来都姓“萧”,其实是不同的契丹部族改为了同一个汉姓,他们原本的姓氏有“乙室”、“拔里”等等。明清以来,随着《百家姓》的普及,更是有很多弱势的小姓为求方便或攀亲戚,就合并到大姓当中去了。我们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姓氏已经或即将沉沦于历史长河中了。
迄今为止我国史籍中可查的姓要超过两万个,而目前仍在通用的约3000个。虽然姓氏的增减变化一直都在进行,但姓氏中蕴含的家族认同始终焕发着强大的力量。一部《芈月传》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现今已十分稀少的古姓,而更多尘封在姓氏中的历史掌故正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若有可能,不妨回家找找家谱,也追溯一下自己姓氏的来历吧!
这里要说说周朝时候后宫的编制,也就是天子究竟有多少个法定女人。据《礼记》中介绍,天子的后宫归王后领导,王后以下,是三个夫...详情>>
周总理本是个笑口常开,“宰相肚里能行船”的人物,并且笑起来很有感染力。他开怀大笑时,常常是双手抱臂,把头向后仰去,笑声响...详情>>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
杨贵妃体重138斤?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有野史考证:杨贵妃身高1 64米,体重138斤。这个数字是否...详情>>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位。景丹在王莽政权时期担任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