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试论罗贯中笔下的“六出祁山”

来源:讲历史2016-06-17 15:47:43责编:权萌萌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我想写这样的一篇短文很久了,只因我从小看了无数遍的央视三国,却每每看到“六出祁山”就看不下去。是五丈原的故事把诸葛亮的精神升华到了极致,因此罗贯中是没有理由不着…

我想写这样的一篇短文很久了,只因我从小看了无数遍的央视三国,却每每看到“六出祁山”就看不下去。是五丈原的故事把诸葛亮的精神升华到了极致,因此罗贯中是没有理由不着重描写这一个故事的。我想试用这样一篇短文去回顾罗贯中笔下的最后一次出祁山。在正史上诸葛亮一共只有五次北伐(而且似乎只有两次到了祁山),但是我这里还是以小说为准,把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称为“六出祁山”吧。

正史中的这次北伐是相对简单的,并没有太多的故事,仅仅是两军相持于五丈原好几个月,最后丞相病死于军中。但是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罗贯中用了整整三回的篇幅来写这次北伐,而且在其中用了多处暗示——我想尝试通过对这些暗示的分析来诠释整部《演义》中的诸葛孔明。

第一处小的暗示出现在北伐之前,诸葛亮在突然得知关兴的死讯后,晕厥于地,之后说了一句话:“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这个细节的处理,明着是说关兴,实质上恰恰指的是诸葛孔明自己。而且这里开特别指出了“天”——“天”的意义后面还会再详细地说。

这次北伐的第一战是渭河之战。我没有去专门研究过这一战是否有任何历史依据,因为这不是重点所在——重点在于,这是整部《演义》中诸葛亮唯一彻彻底底输了的一仗。在这之前,虽然有街亭这样的大败,但是街亭大败的直接责任在马谡(甚至可以说是全部责任)。对于《演义》中的诸葛亮而言,渭河之战的失算是让人不可思议的。那么问题就在于:既然罗贯中是为了突出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何要安排这样一个情节呢?就算这是真的历史(可能不是),罗贯中也完全可以不这样写,甚至就不写了。《三国演义》中违背历史的地方比比皆是,不多这一处。因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败是刻意安排的情节,同样是为了预示诸葛亮的死亡。另外,也是在这里罗贯中充分表明了他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人,既不是神,更不是妖。我希望用这个例子充分驳斥那些认为《三国演义》是要神化诸葛亮的看法。

经历了这次失利之后,诸葛亮派了费文伟去孙权那里请求东吴发兵夹击曹魏。这次北伐是吴蜀并进确实属实,但是如果从要突出诸葛亮神算的角度看,便又有了同样的问题。小说里面的描述显然是说诸葛亮有点无奈,于是想到了东吴。可是,诸葛亮之前曾经这样过吗?试想当初刘备新野小城,曹操百万大军压境,那个时候的危机比如今的不知重多少倍,可是诸葛亮这样低声下气地请求东吴的援助了吗?没有。既然如此,罗贯中为何要如此写呢?他完全可以把这说成是其他某人的主意,然后得到丞相的认可。

把这个问题留着,我们继续往下看。如果说前面的渭河一战是司马懿突然天才了一回,那么接下来他又回到了老样子。诈降之事和木牛流马才很符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这更加凸现出之前渭河一战的莫名其妙——像这样莫名其妙的逆转,整部《演义》大概就这么一回。这样鲜明的对比也能够佐证渭河之战是有更深意义的说法。也许有人会提出说渭河一战是为了让联合东吴的情节顺理成章,那么我想说的是:诸葛亮任何时候联合东吴都是顺理成章的,不需要任何铺垫。

再接下来就是诸葛亮一生最冤的一仗了——上方谷。我想大概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一个同样的疑问:诸葛亮不是通天文,明地理啊,怎么会料不到下雨呢?这确实挺奇怪的。我们不妨想想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景,想想他借(算)东风的时候。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是何等的自信啊——若不能成功,他就死于周公瑾的手上了。不是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嘛,这种“成事在天”的风险诸葛亮当初怎么会去冒的呢?有此可见,上方谷一战也是很莫名其妙的一战——罗贯中把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战役都写在这最后一次出祁山中,我想绝对不是无意或者随意的。上方谷要告诉我们的是:诸葛亮不可能被人所打败,而只可能被天所打败。

或许是罗贯中就是为了强调“天”这一点吧,所以在“诸葛禳星”之外又加上了“上方谷”,在之前又用了关兴之死来暗示。和天的终极对抗,是贯穿诸葛亮一生的主题。而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代表人物,因此这也就是蜀汉政权的核心。罗贯中所尊的“刘”,其实不是别的,正是“逆天而行”四个字。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似乎有点奇怪,但是我想这其实在隆中对里就说得很清楚了。《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和《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隆中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演义中添加了一句话: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刘备)可占人和。在我看来,罗贯中正是在这里借诸葛亮的口,道出了整部《三国演义》的核心。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