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党和八爷党是对立的存在。康熙晚年,储君悬而未决,皇子们为了争这个储君之位,也是明争暗斗。后来废太子和大阿哥等人下线以后,九龙夺嫡的阵场,就主要分为四爷党和八爷党。因为皇位,即便是亲生兄弟,这些皇子们,也渐渐不复往日的情谊,各种手段都用上,彼此心里都只剩下对对方的忌惮和忌恨。就算是一母同胞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也未能例外。更不要说为首的四阿哥和八阿哥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差。
后来,四爷党胜出,四阿哥胤禛,成了新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八爷党的人,也都有心理准备,迎接自己的,不会说什么好结局。雍正刚开始上位的时候,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允禩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但是大家都知道,平静的表面下,是暗潮汹涌。
弘时是雍正的第三子,因为前面的哥哥都早夭,所以弘时成了雍正活着的儿子里面,最大的那个。
其实,按常理而言,弘时应是雍正帝择嗣时的首要人选。因为他既在诸子中排行最先,又已成人,且有子嗣,其生母李氏在雍邸时已是侧福晋,其名份仅次于嫡福晋乌拉纳喇氏,从外部条件看,弘时是很符合的。
但是,即使外部条件再符合,弘时的内部条件不行,弘时天资有限,雍正也很明白,他不是做皇帝的料。不过刚开始也并没有亏待他,刚登基的时候,还为他选择名师,希望弘时能在名师的教导下,有所长进。
但是,弘时也是皇子,也对皇位有所渴望。虽然雍正没有明面上说出来,但是,他的行为,都表明了他的选择。康熙周年忌日,雍正派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这是一个意味深长之举:在位皇帝特遣未来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的佑护。并且还先后两次。
加上平时的一些举动,即使再不愿意承认,弘时也不得不相信,自己的父亲,的确已经选定了弘历,作为他的继承人,而自己,是没有希望的了。弘时产生了愤懑的情绪,他原本就对允禩等人,和他父亲持有不同的看法。争储上的无望,更让他进一步倒向允禩等人,反而对其父雍正所做的一切,持不以为然的态度。
自己的儿子,却偏向于自己的死敌,雍正的愤怒可想而知。在这种愤懑下,雍正将弘时过继给了允禩做儿子,还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弘时也在当年就死了,年二十四岁,直到乾隆继位以后,才追复弘时的宗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