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焚书坑儒为例,徐芾只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小角色,淳于越、卢生、候生才是重点人物。只不过因为徐芾颇具“奇幻色彩”,后人对他的关注才越来越多。
至于坑得到底是术士还是儒生。史学界不外乎三种说法。即术士说,儒生说和二者兼有说。
术士说的说法来自《史记·儒林列传》中“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里明确说明了坑的对象是“术士”。
儒生说的说法也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扶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二者兼有说采用了以上两种说法的综合说法,并结合了秦始皇在阐述为什么要坑儒时的说法“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个人认为第三种说法——也就是儒生术士兼有说可能比较接近事实。原因如下:
要理解坑儒的内涵,我们首先还要是要从“术士”概念下手。术士说的引文中明确说明了“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其中虽然明确说明了是“术士”,但是其后还加上了一句“六艺从此缺焉”。在当时语境中的六艺即《周礼》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术”。《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夫儒者以六艺为法。”的说法,司马迁距离秦的年代相对较短,六艺已经是儒者的一种标志了。六艺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代表儒生的一种身份象征,只不过在秦汉之交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标签性质而已。
当然,这段话的因果关系中,六艺从此缺的诱因不仅仅有坑术士一点,还有焚诗书。记载六艺的文献没有了,学习六艺的人也没有了,所以六艺缺了。而且这里要说一点,先秦时期的术士与我们今天奇幻游戏中的术士含义可能不大一样,如果一定要把先秦时期的“术士”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大致可以说成为是“有技术的无产阶级贵族”,这种技术可以是六艺中的任何一种,还可以超越六艺的范畴。
士这个阶层是先秦贵族阶层中最低的一个档次,属于没有固定资产的末端贵族。士的基本生活技能就是技术,而士的技术基础就是六艺。精通六艺中某一项的人就成为了为高级贵族服务的士,其特长往往就成为了不同类型士的标签。比方说擅长武艺的叫“武士”,擅长文墨的叫“文士”,骑术高超的叫“骑士”,有学问的叫“学士”,知名度高的叫“名士”,隐居起来的叫“隐士”,敢死队的叫“死士”,秉承孔孟之道的叫做“儒士”。从广义上来说,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术士”,即有技术的人士。
实际上,“术”的本意是指城里的道路。《说文解字》中说“术,邑中道也。”金文中的术字就是一条林荫道的样子。所谓“术士”就是有“道行的士”,这种“道行”可以是武艺高强,也可以是巧舌如簧,当然也可以是求仙问道。“术士”的概念是相对较为宽泛的,如《人物志·八观》中有“故烈士乐奋力之功,善士乐督政之训,能士乐治乱之事,术士乐计策之谋,辨士乐陵讯之辞”的说法,这里的“术士”显然不是“法师”的代名词,而是谋士、军师的概念。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