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是《三国演义》里,即使拥刘反曹的人也要佩服的一位魏国有血性、有胆气的皇帝。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皇帝,原本完全可以中兴大魏,却死在奸臣的爪牙手中。说到他,我只能感叹其实在生不逢时:
在小说中,因为曹芳与国丈张缉、皇族夏侯玄以及大臣李丰合谋,准备学自己的姑爷爷刘协,也写类似于衣带诏性质的血诏来号召忠臣讨伐权奸司马师兄弟。被司马师发现后,杀了皇后和三位大臣,并且决意向太后要挟,废掉曹芳,另立曹据为君;太后以“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为折中方案,得到了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的支持(很奇怪,司马孚却到死都是曹魏的铁杆忠臣)。有了自己家长辈打圆场,司马师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曹髦从此登上舞台。
书中原文: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谦辞。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曹髦一登场,显得他好像很胆小,很谦逊,没胆子,甚至不敢当这个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这是向司马师示弱。因为这个时候曹髦年纪尚小,宫中也没有自己真正的支持者。但是曹髦用的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表面上让司马师“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实际上是晒司马师在。果然,司马师废立之后就遇到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这是小说里的第一次、历史上的第二次淮南叛乱。人家打着的就是“清君侧”的名义,要为曹芳复位。
司马师在这个时候大意了,带病领着众将亲自讨伐毌丘俭——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派其弟司马昭为主将带着其他人去,自己留守都城养病,要是这样,也许不会死得那么快——结果死在淮南地区,而且当时私相授受,将军权转交给其弟司马昭。曹髦的政治手段第一次显露出来了:当他听说司马师死后,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曹髦本意是就此夺掉司马昭的特权。可惜,司马昭身边有人,加上他本人也不是善茬,非但没能听话待在陪都许昌,还率兵屯在洛水南岸。在这个时候,经验不足的曹髦误听了王肃之言,给了司马昭实权。王肃是王朗的儿子,王朗就背叛过汉献帝而立曹丕,如今他的儿子更是如此:蒙蔽皇帝,为自己的女婿司马昭最终夺得实权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曹髦干了这件事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司马昭虽然没有他哥哥那样跋扈,但是比他哥哥还坏: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旨意都很少请了。这个时候,在淮南,又一次爆发了反对司马家的叛乱。这次起兵的,是原司马师的心腹诸葛诞。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公开背叛司马昭。司马昭对诸葛诞只能亲自征讨:毕竟,这家伙的影响力不低,而且又是自己的“家贼”。介于曹髦曾经对司马昭做过小动作,如今的君臣关系更加紧张,司马昭采纳贾充的建议,昭请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权,只得从之。
曹髦清楚:所谓的叛党,其实是国家忠臣;讨伐军的头子司马昭,才是真正的叛臣。但是曹髦救不了诸葛诞,也奈何不得司马昭,而且因为贾充的建议,使得他想故技重施的机会都没得了。诸葛诞虽然请了东吴作为外援,但也坐实了“叛臣”之名(岂有忠臣仰仗外寇协助清君侧的道理!毌丘俭在这方面比他强,虽然两面受敌也没向东吴求援),加上司马昭心腹中能人也多,诸葛诞自己又与文钦不和,竟然起了内讧。淮南最后一叛,也被平息。司马昭在国内的根基已经彻底牢固,无人能动摇了。
加上在外的皇族夏侯霸引着蜀国姜维几次袭扰雍、凉失利,曹髦感到大势已去,再也忍不下了:某年黄龙两见于宁陵井中,群臣表贺,以为祥瑞;曹髦表示:“非祥瑞也。龙者君象,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屈于井中,是幽困之兆也。”遂作《潜龙诗》一首,自我感伤: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