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群众的言论,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焚书的确是对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极大破坏。但秦始皇雄才伟略,他不可能不懂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亦或知识就是力量这种简单的道理,正如清人刘大魁所说:“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自愚也。”故说秦始皇焚尽天下书不可信。
首先,古人的书一般是竹简刀笔,不论著书还是保存书籍都比较困难。比如前几天《芈月传》里演到在给芈姝准备嫁妆,看着平府里那一套套竹简书籍,再看看芈月手里的那套《孙子兵法》破成什么样,就知道古代书籍保存起来需要特别细心了。秦朝焚书在书种选择上特别留意,他们也只是选择了六国史记、诗书、百家语这些有碍国家统治,有碍思想统一的书籍。
其次,焚书之时,李斯曾上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可见,秦朝焚书只是为了避免民间议论朝政,而国家所有书籍都是留有备份的。后朱熹也说过,秦朝焚书,也只是让民间焚书,自己朝中仍是留有书籍的,天下人没有书,但朝廷是有书留存的。
据《论衡?书解篇》“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聚在。”所以,秦时,精华书籍还是有可能留存下来的。
既然秦始皇焚书的时候留有备份,那这些备份都哪里去了呢?
想想也只能是在秦宫里,可是后来,秦宫被项羽这个武生付之一炬了,大火烧了三个月,恐怕那些竹简所做之书也都变成热能释放了。
说起焚书,这种行为的始作俑者还真并不是秦朝,这种统治阶级控制民众思想的手段还是比较多的。春秋战国诸侯恶周礼害己,而皆去典籍;商君教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
后清人刘大魁的《焚书辨》中,竟毫不留情地评论了这件事: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里也点了点项羽的罪过。
除却各种主观人为因素上的焚书行为,其实在图书保存并不先进的古代,竹简图书保存下来也是比较困难的。《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677种著作,而其中大约有524种书籍,现今都已不复存在。这些图书大都是因为保存不当,磨损而坏。
因而虽秦始皇有心留存书籍,却无奈一人之力抵不过历史的种种不测,古代图书大多也未留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