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淮南的两次兵变:三国时代曹魏集团最大一次内乱

来源:讲历史2015-07-31 14:54:21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 一、毌丘俭、文钦之乱毌丘俭,字仲恭,魏国大将,魏国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文钦,字仲若,魏国大将,魏国扬州刺史、前将军,封山桑侯。《三国志》将毌丘俭(文钦和毌…
 一、毌丘俭、文钦之乱毌丘俭,字仲恭,魏国大将,魏国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文钦,字仲若,魏国大将,魏国扬州刺史、前将军,封山桑侯。《三国志》将毌丘俭(文钦和毌丘俭合传)和王凌、钟会等人合传,其实是因为想让人们认为他们和王凌、钟会一样,都是魏国的叛臣。其实,我觉得这未必完全是陈寿的本意,但是陈寿作为亡国之臣,又面对着司马氏白色恐怖式的黑暗统治,不得不在著史时对司马氏家族的篡逆之行曲笔回护。至于这几个所谓的“谋反”之臣,在我看来,不过是在魏国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败在司马氏手下的人而已。除了钟会、王凌确实是谋反以外,其他的人几乎都是因为反对司马氏专权、希望加强曹魏君权而被冠以“谋反”之名的魏国忠臣。我们不必因为陈寿曾为司马氏曲笔回护而怀疑他的著史态度,其实陈寿还是很认真的,曲笔之处实在是迫于政治压力的无奈之举,他也不想这样写。他的这种矛盾的心情从书中章节的安排就能寻找到蛛丝马迹。在《三国志》中,陈寿遵照常例将钟繇、钟毓父子二人合传而书,把钟繇的幼子钟会和其他“乱臣”合传而书。这当然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父子本应合传,所以钟繇、钟毓合传,而钟会确实是魏国的叛臣,所以被从父亲的传记中“扫地出门”和同为魏国叛臣的人同传而书也很正常。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魏国名士太常夏侯玄身上,情况就大不同了。夏侯玄和中书令李丰、国丈光禄大夫张缉等人一起发动了所谓的“叛乱”(其实不过是反对司马师专权的政治斗争),最后被司马师问斩东市,然而这位中土名士却没有被“请出”其父夏侯尚的传记。除此之外,司马懿的政治对手曹爽兄弟也没有被请出他们父亲曹真的传记。夏侯玄和曹爽等人和他们的父辈一样都被收录在《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合为一卷记述。从这个细节,我们不难看出陈寿对于曹爽、夏侯玄的微妙态度,至少陈寿并不认为他们是造反叛乱。曹爽最终的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司马懿除掉他或许还有几分公心。那么其他败在司马氏手下的人呢?我想陈寿比我们心里更明白。特别是魏国太常夏侯玄,陈寿还对他赞赏有加。陈寿称“玄格量弘济,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的。所以,推而广之,和钟会、王凌同传的毌丘俭、文钦也未必真的就是什么叛臣贼子。
(一)毌丘俭、文钦起兵的经过
我们一起来详细回顾一下毌丘俭、文钦起兵的全过程。
淮南的两次兵变:三国时代曹魏集团最大一次内乱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自从正元二年正月观测到了彗星的出现后,毌丘俭、文钦便开始了起兵的谋划,他们起兵的时候距离曹芳被废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起兵的全过程很简单,也很传统。首先是矫诏,假托太后的名义讨伐司马师,在法理上为自己找到充分的起兵依据。接下来是上表问罪,向朝廷递上弹劾司马师十一大罪行的表文,争取朝廷上更多人的支持,离间司马氏集团,也借机找个理由给自己“便宜从事”的权力。然后就是胁迫淮南诸将入寿春城,和他们筑坛盟誓共同讨贼,逼迫他们就范。
在这一系列表面文章做好后,毌丘俭、文钦便开始了军事部署:他们将军队中的老弱兵士裁汰下来,留作守卫寿春城的城防部队,自己亲率五六万兵马渡过淮河,向西进兵至项城。到达项城后,毌丘俭负责坚守城池,文钦则率军在外游击,作为接应,伺机进兵。
然而,他们的对手司马师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对付。相比之下,司马师是棋高一着。面对毌丘俭、文钦的讨伐,司马师做出了周密的军事部署,具体可以归纳为三条:其一,派诸葛诞从豫州出发,率领豫州的军队向东经过安风津渡口直奔寿春,攻占淮南军队的大本营;其二,令征东将军胡遵率领青州和徐州的军队南下,攻入谯郡一带,切断淮南军队退回寿春的道路;其三,命监军王基率领前部先锋占领南顿,坚壁清野,固守不出,阻挡来犯之敌。这样一来,毌丘俭、文钦进不能与司马师决战,退又恐寿春已被偷袭,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而且淮南将士家多在北方,很多人不肯与之共谋,军心涣散,军队很快就溃散了,是投降的投降,逃走的逃走,剩下的军士都是淮南新进归附的农民。这些农民没有接受过太多正规的训练,战斗力很差。其实这个时候,毌丘俭、文钦败局已定。就在二人犹疑之时,司马师又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巧妙地诱敌之计。他先派兖州刺史邓艾率领驻扎在泰山的一万多人进兵至乐嘉,故意向淮南军队示弱,自己则率主力随后而至。文钦此时正苦于无计可施,看到了敌军的破绽,未作详察便连夜进兵,准备首先向邓艾所部发起进攻。可是没想到天亮之后一看,司马师早已率魏国主力趋马赶到。文钦见势不妙,便率军撤退。司马师下令精锐骑兵追击文钦,大败文钦所部。此时,正在项城坚守的毌丘俭得知文钦兵败的消息,连夜出逃,军队也随之彻底溃散。毌丘俭逃到慎县时,左右之人逐渐弃他而去,只有他的弟弟毌丘秀、孙子毌丘重随他一起逃到了水边,藏于岸边草丛之中。最后毌丘俭还是被安风津的一个叫张属的农民(这个农民后来因功被司马氏封侯)用弓箭给射死了,毌丘秀、毌丘重则侥幸逃往吴国。而被司马师打败的文钦最终也选择逃亡吴国,还在吴国得到了重用。而淮南其他讨伐司马师的将士则都选择了缴械投降。这就是《三国志》记载的事件过程。由于淮南叛乱的结果是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终,所以对于战争过程,陈寿没有必要进行曲笔回护。但是淮南叛乱的原因,陈寿则说的支支吾吾。再看看《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引,你就会发现其实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并不是一起针对皇权的叛乱。根据毌丘俭、文钦上表魏国朝廷的表文推断,很显然这是一场企图除掉司马师的政变。更出人意料的是,在控诉司马师十一大罪状的表文中,毌丘俭和文钦还高度赞扬了司马懿(字仲达)的功绩,褒奖了司马懿之弟一直对大魏忠心耿耿的太尉司马孚(字叔达),甚至提出了废黜司马师、以“有高世君子风度,忠诚为国”的司马昭取而代之的提议,并向皇帝一并“举荐”了司马孚和司马望。很显然,以司马昭代司马师,这是一招离间计。从司马昭未来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比他的兄长更加心狠手辣,这并不是一次真诚的推荐,而是企图利用周公诛管蔡、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来离间司马氏家族,最后将他们一网打尽。其实,毌丘俭、文钦淮南兵变不过是曹魏皇室故旧和司马氏争夺魏国统治权斗争的一次延续,并不是企图夺取皇帝宝座的叛乱。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