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道教音乐家阿炳的生命绝响

来源:讲历史2017-10-07 10:36:07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生命需要回味,阿炳,这位和道教有着不解之缘的盲人,何以成为20世纪响彻世界的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东亭,其父华清河,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

生命需要回味,阿炳,这位和道教有着不解之缘的盲人,何以成为20世纪响彻世界的音乐家?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东亭,其父华清河,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在阿炳3岁时,其母病逝,他就开始跟随精通道教音律的父亲在雷尊殿道观过上了准道人的生活。耳濡目染使阿炳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十二三岁时,他已经能像大人一般在道观边奏边唱做法事了。阿炳26岁时,其父也病逝了,他正式接替父亲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操持道观事务。此时,阿炳患上了眼疾,一只眼睛不幸失明。35岁时,阿炳双目失明,对于主持道观事务有很多困难,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流浪卖艺生涯。

阿炳每天穿着一件破长衫、戴着一个断了一条腿儿的墨镜上街卖艺,有人便认为他是叫花子,其实阿炳与一般意义上的乞丐截然不同。后来为阿炳录音的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先生在《阿炳小传》中写道:“他是纯粹靠演奏来维持生活,却从来没有做出向世人乞讨的样子。叫他演奏他才演奏,人家给他报酬,他并不道谢,他不争多嫌少。即使不给他钱,他也一样高兴地奏唱着”。1950年,也就是阿炳去世的那年9月之前,他的音乐仅仅为当地的老百姓所熟悉。但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3个月,命运之神竟然垂青了这位穷苦的民间艺人。

1947年,阿炳受到了一些迫害,他从此就再也不动乐器了。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与曹安和来到了无锡,打算用当时国内罕见的进口钢丝录音机录制一部分道教音乐用于研究,这其中就包括阿炳的音乐。其实,杨先生从小就认识阿炳,在他12岁时,曾经向阿炳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三弦及别的乐器。20世纪30年代,阿炳差不多30多岁时,杨先生趁暑假回到无锡,又一次见到阿炳,这时的阿炳已是双目失明的流浪艺人,反过来请杨先生教他弹琵琶《将军令》。他们的第3次交往是在抗战胜利后,杨先生再一次回到家里,组织一些道教乐人们去上海演出,他让阿炳在一旁完整地听完了这场演出。所以,通过老相识杨先生的劝说,阿炳重新拿起了二胡,在1950年9月2日晚,开始了录音。

阿炳用二胡拉完第一首曲子后,杨先生让阿炳给这首曲子起个名字,阿炳长时间没有说话,在低头沉思了许久后说:“就叫《二泉印月》吧。”为了避免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混淆,再加上无锡有个映山湖,于是在杨先生的建议下“印”字被改成了“映”,即现在的《二泉映月》。刚录完音的阿炳很激动,他抚摸着录音机聆听着自己的演奏,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阿炳无法想象,那细细的录音钢丝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这次录音一共录下了3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3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这6首曲子,通过钢丝录音机的保留,流芳百世。

录音后的第23天,已成了新闻人物的阿炳在无锡雅艺协会的成立大会上表演了节目,从来都是站着演奏的阿炳,第一次坐下来为听众演出了,这也是阿炳一生中唯一的登台演出。1950年12月4日,57岁的阿炳因病吐血而死。他原来跟杨先生约定还要录更多音乐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这是阿炳本人的不幸,也是我国音乐界的不幸。去世后,阿炳的凡骸留存雷尊殿,为他安葬超度的,是他生前的道友、道徒。

1951年,阿炳的唱片出版后,立即轰动了全国,人们没有想到,这样一位民间音乐家,竟然演奏得这么好,作品的艺术性竟然这么高。1954年,《阿炳曲集》出版,阿炳的音乐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且飞跃国界,成为许多世界级交响乐团的演奏曲目。日本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完《二泉映月》后,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

阿炳的音乐,应该说是听不够也演奏不够的。到现在,二胡界还承认阿炳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功力未必有人能全面地超过他。他的作品,可以代表20世纪我国音乐的最高水平。

这样一位民间音乐家、道教音乐艺人,是永远值得我们尊重的。阿炳的《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等曲目,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伟大的遗产,将一直会被我们欣赏下去、充实我们的精神。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