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直播,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谈谈秦腔《三滴血》的整理和修改

来源:讲历史2017-11-14 09:11:34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秦腔《三滴血》是陕西已故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的一部优秀剧作,始创演于1912年,1958年经易俗社和谢迈迁先生加工整理后,曾两次上京汇报演出,巡回全国十三个省、…

秦腔《三滴血》是陕西已故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的一部优秀剧作,始创演于1912年,1958年经易俗社和谢迈迁先生加工整理后,曾两次上京汇报演出,巡回全国十三个省、区,好几位中央领导同志都观看过此剧的演出。著名剧作家曹禺曾称赞这出戏是“秦腔之《十五贯》,简直可以同莎士比亚的剧作媲美”。1960年,《三滴血》拍成电影后,受到了更多的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粉碎“四人帮”后,此剧更连演不衰,不少剧种都曾移植演出过该剧。笔者也认为秦腔拥有这样优秀的代表作,剧种的档次和品位都享誉很高。该剧可以说是陕西的一颗艺术明珠,传世之宝,永远可以作为批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伪科学的好教材!

《三滴血》主要描写一个糊涂的县官晋信书断案不作调查研究,自信书本上“滴血认亲”的办法可靠,从而活生生地拆散了人家亲生父子,又使一对将要结为夫妇的异姓姐弟负屈含冤。最后,这个县官为了压服和反驳受害者的强烈控拆和翻案,进一步再证明自己滴血认亲的办法准确无误,又把另外一对明落眼见的亲父子叫来当堂滴血试验,终于在铁的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不得不承认滴血认亲实属荒谬,坑害了良民百姓。

这出双线条发展的戏构思巧妙,剧情发展波澜壮阔,情节离奇曲折,富于传奇和浪漫色彩,写得很有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因而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剧本的主题,无情地鞭笞和批判了教条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伪科学。因此,《三滴血》在过去的演出中不但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在现在和今后的演出中都具有很好的现实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它是戏剧艺术的一部珍品和“古为今用”的典范。

诚然,正如其它的优秀剧作一样,《三滴血》也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个人出于关心、爱护《三滴血》至诚至深,为了使它更能锦上添花、好上加好,所以仅就1963年秦腔剧团在云南的巡回演出本(196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云南分会翻印的版本,它实际上比1978年西安市秦腔二团的演出本还好一些),结合电影,提供几点不成熟的修改建议,以便就教于陕西等戏曲界的专家学者和演职人员,并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关於剧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塑造问题

我认为剧中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尚有不够完美的地方,还可以作进一步的丰满和塑造。例如正面人物王妈妈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不畏强暴等豪侠性格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塑造。在她同晋信书、阮自用几次面对面的冲突中,还可很好地刻画和拔高这位正面人物的形象。电影中把王妈妈的言行、举动写得比较斯文和温和,我觉得应该把这样的人物写得刚毅、坚强、豪放、泼辣一些;周天佑在《拒兄》、《误判》两折戏中,基本上没有戏做,剧本、电影都把他处理成一个还不大懂事的小孩子,这和他后来虎口救贾桂香、从军不久就当了游击等的性格发展是否会有不够和谐、完整和统一的地方?又如剧中的反面人物晋信书的三次滴血表演应重点加强描写,一次比一次要写得深刻一些,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也应该更细致一些,以便进一步地深化剧本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教育观众;原剧和电影对阮自用等坏人没有个交待和处理,看了以后使人感到不能解恨和让坏人逍遥法外;周人祥夫妇为什么拒兄和不认亲侄、要打异姓乱宗的官司呢?实质上是为了争夺财产的继承权,以便独吞家财。剧本应对他们认财不认亲、利欲薰心的行为和根源在适当的地方给予揭示、批判和鞭笞。

二、关於剧本的结构问题

由于《三滴血》是采用双线条的手法描写故事情节,开头的前两折戏《拒兄》和《缔婚》只好各交待一段事情,在客观上总感到有些松散,不能有机地贯穿起来。如果舞台的银幕一拉开,先演《缔婚》,后演《拒兄》也未尝不可。老的《三滴血》剧本,前面还有一折《托子》关联这两折戏,这似乎时间隔得太远了一些。要关联《拒兄》和《缔婚》这两折戏,我的改动建议有两个:一个是在前面加一场《辞行》,采用实写的手法,这可以进一步刻画王妈妈见义勇为的性格和交待来龙去脉,然后把《缔婚》放在前作为第二折,把《拒兄》放在后作为第三折,紧接第四折《误判》;一种是采用虚写的办法,仍把《缔婚》调朝前作为第一折,但要让王妈妈先出场交待一下来龙去脉。

在《诈婚》一折中,我感到李三娘的突然病故、阮自用乘人之丧买媒骗婚的出现,有些突然和出其不意。虽然在第二折《缔婚》中,通过王妈妈之口有这样的伏笔:“北村阮自用为人极不安顺,想聘你这个姑娘为妻……”如果观众没有细心听明这段话,那么他在《诈婚》一折中的出现就会使人感到突然,因此,应在这折戏的前面加点阮自用出场的“过场戏”衔接,以便承上启下。《疑途》一折戏应该紧接最后一折《团圆》,才比较紧凑和近乎情理,但原剧中又被《翻案》一折戏岔开了。我的看法仍应将《疑途》放朝后,把《翻案》调朝前,又为了使《路遇》和《翻案》这两折戏衔接得好,也应在《翻案》前加一点平阳大营中军出场的“过场戏”。总之,这出戏的结构还应作一些调整和加工。

三、关于剧本的语言问题

《三滴血》这个剧本的语言,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很成功的。有很多地方使用语言恰到好处,而且唱词的韵律也很和谐,特别是电影的语言改得更精炼、更紧凑,经过历代编导、演职人员的磨砺、加工,已成为了经典著作。由于我不懂秦腔,不敢胡乱议论。1978年,我曾把《三滴血》的剧本带去请教我们云南当时的省剧协副主席、京剧名家关肃霜老师,请她指教如何把这个剧本移植、改写成云南地方戏的问题。她看了剧本后曾对此剧作了很多肯定和称道,鼓励我把这个优秀的剧本移植到云南来,还告诉我说:“原剧本的语言有重复和不够精炼的地方”,要我注意修改。我个人也有同样的感觉,这里提供几个地方供参改。例如在云南戏剧家协会翻印的版本《朝山》一折里,当贾连城看见周天佑扶着贾桂香,因此误认周天佑有什么不好的行为而要打他时,周天佑有一大段申辩的讲白,重复刚才发生的事情。看来观众都很清楚,没有必要再重复交待,所以1978年西安市秦腔二团的演出本已精炼了这段讲白。类似的情况如在《结盟》一场中,两弟兄互诉自己的遭遇的唱段;在《路遇》一场中,周人瑞、王妈妈互诉的讲白和唱段都有些多余和重复之感,因为通过前几场剧情的发展,观众的心中早已明白他们的遭遇情况了,所以可用表示省略的牌子代替。特别如王妈妈唱的“李三娘守寡乏嗣续”这一大段唱词完全是多余、累赘的。三次滴血也有重复、雷同之感,也可想法作些更好的安排。此外,剧本的时代背景也应作进一步的考虑和安排。

原剧的演出时间较长,大约要演出3个多小时,所以我还建议将此剧再好好充实一下,改为上下本演出更适合。该剧是1960年就拍摄的黑白影片,离现在已经40多年。1978年我在西安几次观看时就感到有些花和模糊不清,按现在的拍摄水平看已很落后,因此我建议再重新组织拍摄了。这出戏好好打磨后,作为长期反对伪科学的教育意义很大,应作为常演剧目、经典剧目和“精品工程”认真保存下来,以便教育子孙后代。

四、关於剧本的主题问题

《三滴血》这出戏的主题思想是比较健康、比较进步的,而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是“古为今用”的典型。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思想的斗争、谬误与真理的斗争。范紫东先生能在九十多年前就写出这样进步的作品,这是十分值得称赞和难能可贵的了。

这出戏较好地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很好地启发和教育我们:凡做什么事情和处理问题,都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绝不能生搬硬套、死啃书本、泥古不化或草率从事。否则,就要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给我们今天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这个剧本对於我们批判大搞欺骗广大人民群众的伪科学、伪理论,等等,都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三滴血》表现主题思想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成功的创作实践,还有力地证实和告诉我们:把反面人物塑造好,或者通过反面人物的种种表演,也可以体现不同的主题思想。这出戏不就是通过反面人物晋信书的三次滴血,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来揭示主题思想,达到教育观众的目的吗?

当然,以上这些修改建议仅只是个人粗浅的想法,错误缺点不少,仅只是提供有关专家学者和演职人员参考,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罢了。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