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朱老总的人都知道,朱老总一生中只有过一个儿子,叫朱琦,是他跟第一任妻子萧菊芳所生。
朱琦还不到3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了,而父亲也在外地闹革命,所以从小受了很多苦,后来还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了壮丁。一直到1937年8月,朱老总才打听到,自己的儿子在龙云的部队里当兵,这才托周恩来把他带去了延安。此时的朱琦,已经是21岁的小伙子了。
对儿子的不幸遭遇,朱老总一直心有愧疚,因此对他极为照顾,把他送去了中央党校学习。
(图:朱德与朱琦夫妇)
在一次战斗中,朱琦腿部受伤,成了残疾。按照规定,朱琦可以选择留在军中担任后勤工作,也可以复员,回地方工作。因为朱老总是我军总司令,地位极为崇高,所有人都认为,朱琦肯定会继续留在军中。但朱老总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让儿子去了天津铁路分局机务段。
儿子临走时,朱老总把他叫去,叮嘱他说:“你对部队工作比较熟悉,到地方上就不同了。你应该到基层去锻炼,从头学起,踏踏实实地干下去,才能学到管理工作的经验。”最后,朱老总又提醒了一句:“记住,对任何人都不能提你是我的儿子。”
就这样,总司令的儿子脱下了军装,去了天津铁路局当起了一名最基层的司炉工。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参军成为所有人的梦想,有位部队的领导来找朱老总,说部队中也有铁道兵,是否可以把朱琦调到部队来。朱老总没有同意,说:“他在那里干得好好的,一旦调动,就会对那里的工作产生影响,还是不动了。”
这位领导还没有放弃,继续说:“现在部队正需要像朱琦这样的工作能手,就算不调朱琦,也会调别的人,所以不会耽误那边的工作。”
但朱老总还是没有同意,挥了挥手说:“这个事不用再说了,调谁也不能调他。”
有一次,朱琦被安排开一趟首长的专列。到站后,朱琦接到通知,说首长要见他。朱琦也没多想,来不及换衣服就跑去了首长的车厢,结果发现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朱老总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他的工作,所以就一直没告诉他,直到到站后,才把他叫去,拉着他的手说:“你学会了开火车,这很好!学到一门技术,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了。”
要离开时,朱琦突然发现,自己还没换衣服,沙发上被自己弄得一大片黑色的印迹,不好意思地笑了。朱老总也笑笑说:“没关系,劳动人民就应该这样,只要把工作做好了,让群众满意了,衣服再脏也没关系。”
这次意外的见面,也是朱琦跟父亲分别好几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回家后还兴奋地对妻子说今天见到了父亲。
“文革”开始后,林彪把矛头指向了朱老总,朱琦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被下放到一个小车站当仓库保管员。直到林彪空难后,朱琦才被重新安排了工作。
不过可惜的是,朱琦原本身体就不好,再加上造反派的折磨,患上了心脏病。1974年6月10日,朱琦在家里突然心脏病发作,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年仅58岁。
(图:朱琦去世后第12天,朱德一家人合影)
家里人怕朱老总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就一直瞒着他,说朱琦在医院抢救。直到10天后,朱琦的妻子赵力平才来到朱德的家里,报告了这个消息。
当时,朱老总拄着拐杖,呆呆地看着赵力平,喉结动了几下,却始终没有说出什么来。不知道过了多久,朱老总才淡淡地说:“你们开始不告诉我,这不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他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
几天后,铁道部的一位领导来到朱老总的家里,没敢跟朱老总说,而是对康克清说:“朱琦病逝了,力平一个人在天津,把她调到你们身边,对你们本身也是个照顾,对力平也是个安慰。”
康克清没有说话,看了看朱老总。朱老总说:“力平在天津工作这么多年了,有群众基础,工作也不错,调到北京的新单位也不好参加工作,还是在天津好吧。”
后来,连秘书都看不过去了,跟康克清抱怨说:“老总太正派了,从来不为孩子说句话。”康克清笑了笑,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