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义里虚构的事情:
温酒斩华雄:华雄是孙坚所杀。
诛文丑:唉,这个又不是关羽杀的。
斩车胄、诛蔡阳:两人都是刘备所为。
约法三事:史载是“曹公擒羽”,“羽降”。约法三章之事子虚乌有。君子坦荡荡,降了就降了。投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必杜撰出溢美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对关羽念旧恩很赞赏,没派人追拦。五关六将的脑袋也自然好好地在自己颈上安着。
战黄忠:史载:刘备南征四郡。四郡太守皆降。关羽与黄忠连续三天的单挑也只能是演义写来让大家过一下瘾了。
华容道等等吧:还有很多,不一一数了,大部分只能概叹一声,罗贯中老先生的想象力真是丰富。
(二)关于勇武:《三国演义》确实是把很多人命都乱安在了关羽头上,但这从效果上并未夸大关羽的勇武,倒是另外像吕布、赵云的武力被夸大了。其实,《三国演义》动不动就大出手大战上百回合,但《三国志》中单挑和砍将的描写就很少。像诸侯讨董卓时,刘关张根本没去,而演义里的三英战吕布写得绘声绘色;像赵云杀了几十个有名有姓的人,却永远不会被历史记住。而关羽阵斩颜良见于正史,颜良是响当当的勇士,而关羽还是突入万众之中刺死他(绝非演义中凭借马快)。正史上称有万夫之勇的就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人,而对于这两个人,又早有了“飞亚于羽”的明确论断。关羽实是三国的第一号勇将。这些已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了。
(三)关羽北伐
(1)北伐经过
演义把关羽失荆州归咎于关羽不听诸葛亮的那句话:“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北伐是对是错,蜀应不应该由关羽守荆州,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这个问题太沉重了,我也不想说。我只把关羽北伐的大概经过说一下。
公元218年10月,宛守将侯音叛乱,投靠关羽,关羽试图接应未能成功,曹仁平定叛乱,侯音败亡。219年5月,刘备占汉中,令刘封攻上庸,打通汉中到襄阳的汉水流域,7月,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个东西厉害,相当于尚方宝剑,如刘备亲临)。也就在7月初,关羽北伐,满宠、曹仁并力守城,于禁领7军奔赴战场,在樊城北面安营,徐晃进宛。关羽与于禁接战,在与庞德单挑时被射中头颅(不是演义中说的手臂),但战局胜负未分。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天灾,非人为。不过关羽的部队准备好了船,但是魏军没有,我认为关羽从中出了点力,要不怎么只淹魏军)。关羽率水军进攻被洪水包围的曹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此时樊城内忧外患,情势危急,曹仁几欲弃城,但在满宠鼓舞下,下定决心,率数千人死守樊城。关羽攻打樊城,不克,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曹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吏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云集响应,多处暴动,与关羽配合。曹操惊惶失措,打算迁都,关羽“威镇华夏”。
于禁被擒后,徐晃出宛,张辽兵出合淝。曹操与孙权暗中结盟,孙权以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也是受军情所迫,把部分江陵的守军调往前线。十月,吕蒙白衣渡江成功,公安太守傅士仁与江陵太守糜芳相继投降。吕蒙夺取江陵,善待荆州军民。(这点很重要,狠狠打击了关羽士兵的士气)同时,蒋钦进入沔水,绝断关羽水路;陆逊挺兵进驻夷陵,防刘备出兵。徐晃与关羽交战,勇猛精进,大破关羽(成语长驱直入就是说徐晃这场战役)。曹仁引军从樊城出,配合徐晃前后夹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绝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四面楚歌,败走麦城。在麦城,关羽假树降旗,夜间悄悄出城逃遁,被潘漳所获。
(2)关羽北伐的原因:配合刘备汉中战役;以攻代守(曹仁军团有攻的迹象);响应各地叛乱;荆州受东吴挤压等等。重要的一点,关羽北伐也是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隆中对》在说诸葛亮的时候会说到)
(3)兵败原因:主要的我认为有:
敌人太强。魏有于禁、徐晃、曹仁、文聘。张辽军队还没到,如果张辽赶到,更有关羽好受的。吴有吕蒙、陆逊、潘漳等。
大意。这里说的大意不是关羽,刘备、诸葛亮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羽孤军奋战半年,魏吴后续兵力源源不断,而刘备在军力上始终没有给过关羽支援(不要再骂孟达和刘封了),敢情不是关羽前期的成功冲晕了他俩的脑袋。而且跨有荆益和东和孙权的战略构想本来就是矛盾的,换句话说谁守荆州都是这个结果,可能还要早失几年。
孙权变脸太急太突然,防不胜防。
关羽北伐的话题太沉重了,下面就再说一下关羽比较人性化的方面:关羽与MM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