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被称为“张学良第二”的孙立人,孙立人简介,孙立人的故事">孙立人被软禁了33年,这跟张学良本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这位少帅的囚徒生涯是54年。
在近代史上,张学良是独一无二的,但独一无二的命运也常被拿来作类比。
李宗仁,1890年生于广西桂林,1969年卒于北京。李宗仁的地位和影响力比张学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桂系军人的首脑,早年参加同盟会,也算得上辛亥革命元老。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将领,他在北伐战役中颇有表现,后历任军政要职。李宗仁作为军人最耀眼的一刻,是在抗战中组织指挥了震撼中外的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跟蒋介石的恩怨纠葛比张学良更复杂,1929年他曾经参与国民党地方派系联合“倒蒋”行动,失败后又接受蒋的领导。1948年4月,他执意参选“副总统”,打败了蒋介石属意的孙科。1949年1月21日,面临内战颓势的蒋介石在多方逼迫下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但蒋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裁决军政,暗中部署指挥,使李“代总统”受到重重羁绊。1949年年末,“国民政府”迁台,李宗仁以就医理由赴美,未到台湾。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行视事”。1952年1月11日,“监察院”以李宗仁“遽离国土……不顾舆论指责与各方劝阻,弃职离走,希图自全”,对李宗仁提出弹劾,指责李宗仁在美国发表有关“合作政府”之议是在“颠覆政府,危害国家”。1954年3月10日,“国民大会”议决监察院弹劾案,罢免了李宗仁的“副总统”之职。
孙立人,孙立人简介,孙立人的故事">孙立人
到底李宗仁为什么滞留美国不到台湾?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他说明了理由:“台湾是蒋先生清一色的天下,他掌握了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在这种局面下,我如贸然回台,则无异自投罗网,任其摆布,蒋的第一着必然是迫我‘劝进’,等他‘复正大位’之后,我将来命运如何,就很难逆料了。以蒋先生过去对我衔害之深,我一旦失去自由,恐欲求为张汉卿第二也不可得了。”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提到张学良,但他终究没成为张学良第二。在审时度势方面,李大帅远胜张少帅。1965年,李宗仁返回祖国大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盛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这位70多岁的名将与一位20多岁的护士成就了他第三段婚姻。
李宗仁的生命曲线划过了中国大陆、台湾,美国,与张学良类似,但最后的落脚点不同。在这一点上,吴国桢更接近。
吴国桢,1903年生于湖北建始,1984年卒于美国萨凡纳市。吴国桢一直被视为国民党内的“亲美派”,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上海特别市长等职。1949年到台湾后,任“总裁办公室”设计委员。退守台湾之际,声望跌到谷底的蒋介石为了拉住美国的支持,让有着“民主先生”之称的吴国桢继陈诚之后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对蒋介石来讲,吴国桢只是做给美国看的“民主橱窗”。朝鲜战争爆发后,吴国桢利用价值相对减少。蒋介石着力培养儿子蒋经国的政治势力,动摇了吴国桢的地位。冷暖自知的吴国桢于1953年3月,找了李宗仁一样的理由,健康欠佳,呈请辞职,远赴美国芝加哥。同年11月,台湾当局开始指责吴国桢“套汇美金”“携资外逃”,吴国桢极力澄清,要求当局辟谣,却得不到答复,只好在台北报纸刊登声明(这种声明居然能登出来,可作为了解当时岛内时局的一个参照),要求“政府各界”还他清白。1954年2月16日,吴国桢在芝加哥召开记者会,说明滞美未归的理由,讲到“与政府有关争论的政治情况未变”,“为了争取自由国家的支持,必须在台湾实行民主政治”,“目前统治台湾的政府过于专断”。
吴国桢把话挑明,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态度,引来双方越洋大战。台湾当局立即还击,“立法院长”张道藩痛斥吴国桢“言论狂妄、破坏国家形象”“非法乱纪”。吴国桢干脆直接致函“国民大会”,指摘国民党政府一系列缺失,包括:一党专政,特务横行,干涉选举,逮捕人民,威胁敲诈,人权无保障,言论不自由等。
吴国桢的这些言论,理所当然引起台湾当局的强烈反应。3月1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指责吴国桢“背叛国家,予以撤职查办”。国民党中常会开除吴的党籍。随后省议会成立专案组,调查吴任职“省主席”期间的贪污渎职罪行。吴国桢此后一直滞留美国直至病逝。